《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2023-02-23 可可诗词网-唐诗评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诗是李白在安徽宣城时所写,时在天宝十二年(753)。同时他还写了一首《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对濬公的风韵、才华深表钦佩: “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本诗通过听弹琴具体表现他的意趣不凡。

诗一开头先交代弹琴人的身份与琴的来历。“蜀僧”即宣州灵源寺的主持僧仲濬公。宣州今属安徽,但是李白在诗中却突出他来自蜀地。这样才能有“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的艺术构思,无论人、地、物,都与四川有关。司马相如也是蜀人,他的琴名“绿绮”,诗中美称蜀僧之琴,也即暗誉他有司马相如之才。诗开头两句写蜀僧怀抱绿绮那样的名琴,从高高的佛教名山峨眉飘然而下。短短十字,描写的形象多么飘逸,气度多么非凡!

第二联正面写弹琴,“为我一挥手”,意为为我弹一曲,出典于嵇康《琴赋》: “伯牙挥手,钟期听音”。用典自然确切。“一挥手”三字非常生动地把僧人妙手操琴、得心应手的神态勾画了出来。从“如听万壑松”一句开始写听琴。挥手之间,千山万壑犹如响起了阵阵松涛,琴声苍凉悠远,极有气势。古有琴曲《风入松》,句意可能由此化出。过了一阵,又仿佛风过松静,山谷间只听得见那潺潺的流泉声,这叮叮冬冬的高山流水悦耳、清冽,简直把俗人的心灵都洗净了。听琴人已被音乐带入了美妙的艺术境界,所以当那流泉声渐弱渐远,袅袅余音融入寺院的晚钟声中犹未觉察,等他从沉迷中惊醒过来时,已暮云四合,山色朦胧了。在诗人的笔下,这琴声已超神入化,有收魂摄魄的魅力。这样的琴技该有多高超啊!

通过听琴来赞美琴技,这种写法比直接描写弹琴更别致,能给读者以更多的想象余地。这首五律比喻生动形象,琴声粗犷奔放如松涛,轻快细巧如流水。在用典上妥切而不露痕迹。如“客心洗流水”一句,运用《列子·汤问》所载“高山流水”这一典故,不仅写出了琴声的优美,又暗示了听琴人与弹琴者的关系不同一般,乃是知音。因此,弹者认真,全神贯注,听者会心,出神入化。“霜钟”,典出《山海经·中山经》: “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 “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因而,“霜钟”不仅指寺院钟声,而且点明时令,与下句“秋云暗几重”相呼应。

本来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较严,但李白这首诗却写得挥洒自如。如诗的前半首不用一般律诗的“起”、“承”常法,而是一直说下来,“蜀僧”这一主语连管三句,到第四句才点出“听”琴。这样写很象古体诗的起头,但正如严羽论唐诗说的,“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虽未写到听琴,但正为听琴而写。这是虚处着笔的妙处。李白诗重在表现主观感受,反映自己的印象,抒发个人的情绪,而对事物具体细节,很少作客观的描绘刻划。这首描写音乐的诗不从正面落笔,而侧重写听琴人的感受,以此来衬托琴声的优美迷人,赞颂弹琴人的高超琴技,正体现李白诗创作的这个特色。若我们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颀《听安万善次觱篥歌》这些描写音乐的佳作比较来读,更可加深领会。

一气挥洒,中有凝炼之笔,便不流入轻滑。(高步瀛《唐宋诗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