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秦观)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选 https://www.kekeshici.com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是一首写离恨别愁的词。一开端不作任何铺垫,即以“恨”字入笔。首句“倚危亭”已隐见词人孤寂、愁恨、郁郁寡欢之情,而“恨如芳草”、“刬尽还生”则不仅直接道出了“恨”,还把“恨”喻为剪不断、烧不尽、更行更远还生的萋萋芳草,强烈而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无法抑制、不能自拔的凄苦心情。这种起笔似乎有些突兀,却正是“神来之笔”,使全词一开篇就渲染了悲怆气氛,流露了词人愁之深、恨之切,因而苦受煎迫的感情,同时也起到总领作用。以下的字字句句,都沁透着这种“刬尽还生”的天涯芳草情。接着,一个“念”字,承上启下,引出了词人对往事的回忆,揭开了恨深愁切的原由。“柳外青别后,水边红袂分时”,那一幕难舍难分的离别情景,在回忆时首先涌上心头。郊野处柳丝依依,水波漾漾。一个是揽青骢欲行还休,一个是举红袂泪眼涟涟。柳外、水边,境界何等幽静,青骢、红袂,色彩何等清丽。这如画的离别场景,回荡着离情绵绵,怎不令旅人记忆犹新,再回首时“怆然暗惊”? !

下片,这种“刬尽还生”的恨别之情,转入昔日欢娱情意,又从昔日情意进入今日不得重逢的离恨之中。但词人不从两情依依下笔,而先嗔怪起老天来:“无端天与娉婷”。“娉婷”,本用以形容外貌美,此处指所爱的美人。“无端”一词用得极妙,平淡中有意趣。词人把自己对情人的思念之苦,归之于“无端天与娉婷”。如果老天不使世上有如此佳人,自己就不会有如此痛苦。这里,嗔天是虚笔,写情是实意。不仅佳人之美得以传神描摹,词人之情也得以淋漓表达,为下文聚首之欢的回忆与离别之苦的描写作了感情上的垫笔。“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这一联对仗工整的句子是过去欢娱岁月的概括。“夜月一帘”写夜晚的幽清、静谧。“春风十里”写白日的旖旎、绚丽。这里选用两个不同时间、不同景色为“幽梦”、“柔情”作衬,以境托情,含而不露,既道出了情,又清丽脱俗,不涉艳靡。“怎奈向”三字起转折作用,从往昔的美好回忆转向眼前的离愁别苦,表露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凄凉之叹。“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词人深深感叹的是岁月如一江东流之水,已是一去不复返了。昔日花前月下弹琴共乐,赠绡表情,而今素弦已断,翠绡亦渐渐失去芬芳。这里以往时的柔情蜜意与今日的羁旅孤凄作对比,更显示了离愁无限。“那堪”又是一层转折,在“怎奈向”的感情基础上,再深入一步。往事的回忆,已是相思无尽,更何况眼前又是“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的凄清景色。这又是一联精美的对句,其中没有直接写情,而融情于景,比写情更有情。飞花片片,暮色苍茫,濛濛残雨,似阴似晴,眼前弥漫着一片孤清凄迷的气息,也凝聚着愁人的万千情思。“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这最后一句,猛一转,又陡然煞住,含蓄凝练,嚼之有味。诗词中的情景交融,往往随情而异感。黄鹂啼声在愁人听来,哀怨凄切。尤其是正当飞花残雨令人黯然伤神之际,这啼声,怎不倍增重重离恨。这里,词人道不尽的情和恨已融化在黄鹂声中了。

这首词以抽象的愁恨之情入笔,继之以不堪回首的往事道出愁恨之由,并用“怎奈向”、“那堪”、“正销凝”作转折,层层深入写离情之苦。全词语言清丽俊逸,对仗工整精美,言情写景,浑为一体。确实“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秦少游《八六子》词云: “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语句清峭,为名流推激。予家旧有建本《兰畹曲集》,载杜牧之一词,但记其末句云: “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公盖效之,似差不及也。(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三)

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张炎《词源》卷下)神来之作。(周济《宋四家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