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

2019-05-24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李清照《一剪梅》李清照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玉簟:光洁如玉的席子。②轻解:轻挽,轻提。③兰舟:船的美称。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④雁字:雁飞成群,行列整齐,状如“人”字或“一”字。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雁属候鸟,雁字回时,正值秋季。

江寒雁影图 【明】 袁尚统 日本私人藏

鉴赏 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元伊世珍《琅嬛记》云:“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金石录后序》载:“后二年,出为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后二年”,即崇宁二年(1103),此时李清照20岁,此时的远游是赵明诚外出寻访碑刻。全词集中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深思念,语言清倩,笔调幽美,透露出了二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甜蜜感情。

开篇点明了时间是秋季,此时已是“红藕香残”了,荷花失去了昔日的情韵,变得淡薄、憔悴;竹席虽还是光洁如玉,却泛起了一丝凉意,秋意在不知不觉中蔓延。这句色调清浅,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的景色,而且折射出了词人的情怀:花开花落,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象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枕席生凉,既是肌肤的直接触觉,也是寒冷凄凉的内心感受,而且凉秋时刻,这种“香残”的景象和清飒的氛围最容易撩拨人的幽情愁绪,这就自然为下面的抒情表意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的五句作者浓笔刻画女主人公的形象。“轻解”两句描绘的是一幅身着罗裳的女子“独上兰舟”的画面。一“独”字值得品味,表明词人孑然一身,也折射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愁闷,她去做什么呢?作者没有言明,只淡淡地带出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暗示谜底:原来她在期待着锦书的到来,而云中寄锦书也只能依靠雁儿了。此时词人正翘首企足,引领秋空,盼望着归雁,期待着它们将丈夫的书信传来,这是多么深情而又天真的念头,词人对丈夫的一片痴心宛然可见。终于等到“雁字回时”了,但它们只是匆匆飞过,丝毫没有传递锦书之意,作者不由惋惜感叹。“雁字”中的“字”值得细品,“字”表明了是雁阵的掠过,又暗合“信字”的内涵,眼前一排长雁竟没有一传书者,其忧伤又深了一层。

本该煞尾,忽然又出现了一隅景象——“月满西楼”,这与前面的景物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环境:红藕、兰舟、雁字、西楼,占据这空间中心的是满怀离思的女子,如果化作丹青,就是一幅幽美的画面,产生浓浓的绘画美。“月满西楼”,以空间感折射出时间感,原来女主人公独上兰舟、翘首以待,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她的深情、缱绻、执著全然展现,但是明月已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不见,所有的一切都令她落寞忧烦。

上阕主要是暗传相思,而下阕则是直抒胸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它既是摹景,又兼比兴,这就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明开暗合,而其象征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带给人伤感满心。接着,作者的感情喷薄而出,直入相思主题,她的造语新奇,明明是“一种相思”,却引来“两处闲愁”。作者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又能由己身推向对方,这就向世人宣告了她与丈夫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古来写相思的词作俯仰皆拾,但大多抒写的是一己的情愁,而李清照别开生面,一笔写出二人,其诗词造诣令人感叹,她和丈夫的深情也令人羡慕。其实也正因为这种两情相悦、两情相依,她的思念才会那么深邈浓烈、难以排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便是其绵绵的心曲,词人娓娓道来,宛若一首婉转缠绵的情歌。这句也甚为别致,“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转折,语句结构十分严谨,表现手法也巧妙新颖,并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辉映而相得益彰,从而使她的相思之情变得深邃醇厚,极富艺术感染力。

全词语言简洁,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抒写的虽然是相思愁怨,但读完却丝毫不感觉凄迷、黯淡,词间洋溢着甜蜜的忧愁,充满了真情与温暖。同时整首词画面幽美,格调淡雅,极富绘画美和意境美。(张雅莉)

集评 清《陈廷焯:“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卷二)

明《李廷机:“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省目。”(《草堂诗馀评林》卷二)

链接《一剪梅》词牌。“一剪梅”,在宋人的口语中是指一枝梅的意思。宋代词人周邦彦在词中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之句,后遂取以为词调,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七言与四言相间而成,三平韵或六仄韵。

词的白描手法。白描原是绘画术语,指用墨勾勒轮廓、不着色彩的素描技法,运用到词的创作之中,指不事烘托渲染、脱口即是、清新自然的写作手法。如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都是白描的成功范例。清沈谦《填词杂说》云:“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生香真色,在即离之间。”(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