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
【出典】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又见《孔子家语·观周》。
【释义】 孔子所见金人的“三缄其口”,原指封口三重,后世常用以喻指慎于言辞。
【例句】 ①余生愿依止,文字欲三缄。(严维《送桃岩成上人归本寺》2920)这里自述欲奉慎言之古训。②方寸虽浩然,因之三缄口。(权德舆《诫言》3611)这里用三缄揭示诫言的主题。③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杜牧《鹦鹉》5973)这里以不念“三缄”指斥鹦鹉学舌,托讽世人。④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许浑《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6129)这里反用“三缄”典,言人臣之所忌在于缄口自保。⑤时讹轻五羖,俗浅重三缄。(皮日休《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7064)这里以“三缄”典嘲讽缄口自安的世俗风尚。⑥因思周庙当时诫,金口三缄示后昆。(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8165)卢拾遗以言见黜。作者用“三缄”典对卢氏表示同情。
【释义】 孔子所见金人的“三缄其口”,原指封口三重,后世常用以喻指慎于言辞。
【例句】 ①余生愿依止,文字欲三缄。(严维《送桃岩成上人归本寺》2920)这里自述欲奉慎言之古训。②方寸虽浩然,因之三缄口。(权德舆《诫言》3611)这里用三缄揭示诫言的主题。③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杜牧《鹦鹉》5973)这里以不念“三缄”指斥鹦鹉学舌,托讽世人。④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许浑《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6129)这里反用“三缄”典,言人臣之所忌在于缄口自保。⑤时讹轻五羖,俗浅重三缄。(皮日休《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7064)这里以“三缄”典嘲讽缄口自安的世俗风尚。⑥因思周庙当时诫,金口三缄示后昆。(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8165)卢拾遗以言见黜。作者用“三缄”典对卢氏表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