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收资
【出典】 晋·干宝《搜神记》载:“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家赀巨万。常从洛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有一好新妇,从竺求寄载。行可二十余里,新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
当往烧东海麋竺家。感君见载,故以相语。’竺因私请之。妇曰:‘不可得不烧。
如此,君可快去,我当缓行。日中必火发。’竺乃急行归,达家,便移出财物。
日中而火大发。”又,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八:“糜竺……有宝库千间。竺性能账生恤死。……行于路曲,忽见前妇人,所着衣皆是青布,语竺曰:‘君财宝可支一世,合遭火厄,今以青芦杖一枚长九尺,报君棺椁衣服之惠。’竺挟杖而归。所住邻中常见竺家有青气如龙蛇之形。……数日,忽青衣童子数十人来云:“麋竺家当有火厄,万不遗一,赖君能恤敛枯骨,天道不辜君德,故来禳却此火,当使财物不尽;自今以后,亦宜防卫!’竺乃掘沟渠周绕其库。旬日,火从库内起,烧其珠玉十分之一,皆是阳燧旱燥自能烧物。火盛之时,见数十青衣童子来扑火,有青气如云,复于火上,即灭。”
【释义】 糜竺,一作麋竺,三国时蜀人。传说他乐行善事,恤敛枯骨,得到神冥预报火警之助,保住了大部资财。
【例句】 糜竺收资,桓景登高。 (李瀚《蒙求》9963)这里举糜竺行善保住资财事作为提供学童学习典故之一则。
【释义】 糜竺,一作麋竺,三国时蜀人。传说他乐行善事,恤敛枯骨,得到神冥预报火警之助,保住了大部资财。
【例句】 糜竺收资,桓景登高。 (李瀚《蒙求》9963)这里举糜竺行善保住资财事作为提供学童学习典故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