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野童
【出典】 《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释义】 《庄子》寓言云:黄帝出访至人,走到襄城(在今河南省)之野,迷失路途,向一牧马童子问路,又问治理国家的道理。小童以闲游和除害马为比喻,作了答复。被黄帝称为“天师”。 后世用作皇帝出巡的典故,也借以咏帝师。
【例句】 ①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骆宾王《过故宋》859)这里用游童乘日车游襄野事,借以自述游踪。②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李白《上之回》1695)这里用黄帝出游询问牧童事为衬托,讽刺汉武帝出游不知访贤。
【释义】 《庄子》寓言云:黄帝出访至人,走到襄城(在今河南省)之野,迷失路途,向一牧马童子问路,又问治理国家的道理。小童以闲游和除害马为比喻,作了答复。被黄帝称为“天师”。 后世用作皇帝出巡的典故,也借以咏帝师。
【例句】 ①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骆宾王《过故宋》859)这里用游童乘日车游襄野事,借以自述游踪。②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李白《上之回》1695)这里用黄帝出游询问牧童事为衬托,讽刺汉武帝出游不知访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