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凿
【出典】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淮南子·修务训》:“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修彭蠡之防,乘四载,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符子》:禹“佐舜劳矣。凿山川,通河汉,首无发,股无毛。”(据《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释义】 相传大禹治水疏导江河,曾“凿山川,通河汉”,“凿龙门,辟伊阙”。 后世用作咏山河治绩的典故。
【例句】 ①舜耕余草木,禹凿旧山川。(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739)河东为传说中大禹治水涉及之地。这里借以咏河东。②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沈佺期《过蜀龙门》1023)这里借以衬托蜀地龙门山水之奇险。③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赵彦昭《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1088)这里借以自述远眺黄河时追怀大禹的思绪。④井邑观秦野,山河念禹功。(孙逖《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寓目应制》1188)这里借以自述远眺山河时的思绪。⑤往来行旅敝,开凿禹功存。(孟浩然《入峡寄弟》1618)这里借以自述因感受溯江穿峡之便而追怀大禹的思绪。 ⑥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1875)这里借以自述曾经跋涉山川。⑦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1902)这里借以表现嘉陵江水穿峡奔流的奇险之势。
【释义】 相传大禹治水疏导江河,曾“凿山川,通河汉”,“凿龙门,辟伊阙”。 后世用作咏山河治绩的典故。
【例句】 ①舜耕余草木,禹凿旧山川。(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739)河东为传说中大禹治水涉及之地。这里借以咏河东。②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沈佺期《过蜀龙门》1023)这里借以衬托蜀地龙门山水之奇险。③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赵彦昭《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1088)这里借以自述远眺黄河时追怀大禹的思绪。④井邑观秦野,山河念禹功。(孙逖《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寓目应制》1188)这里借以自述远眺山河时的思绪。⑤往来行旅敝,开凿禹功存。(孟浩然《入峡寄弟》1618)这里借以自述因感受溯江穿峡之便而追怀大禹的思绪。 ⑥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1875)这里借以自述曾经跋涉山川。⑦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1902)这里借以表现嘉陵江水穿峡奔流的奇险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