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穴
【出典】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史记集解》引三国魏·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
上有孔穴,民间云禹入此穴。”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会稽山一峰也,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 《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史迁云:‘上会稽,探禹穴’,即此穴也。”
【释义】 禹穴在绍兴会稽山,相传为禹藏书之所。
【例句】 ①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2259)这里以“禹穴”标志会稽。②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张继《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2719)这里以“禹穴”作为会稽的标志。③万里南天外,求书禹穴间。(耿湋《常州留别》2978)作者奉使括书,这里以“求书禹穴”为喻。④孔家唯有地,禹穴但生云。 (卢纶《送耿拾遗湋充括图书使往江淮》3184)这里用“禹穴”切括书江淮。⑤东野窥禹穴,李翱观涛江。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3772)这里用禹穴作为会稽的标志,谓孟郊(东野)远在会稽一带。⑥亦恐浅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汙樽。(方干《僧院小泉井》7485)这里将庙中小泉井之深浅与禹穴作比,含赞美之意。
【释义】 禹穴在绍兴会稽山,相传为禹藏书之所。
【例句】 ①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2259)这里以“禹穴”标志会稽。②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张继《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2719)这里以“禹穴”作为会稽的标志。③万里南天外,求书禹穴间。(耿湋《常州留别》2978)作者奉使括书,这里以“求书禹穴”为喻。④孔家唯有地,禹穴但生云。 (卢纶《送耿拾遗湋充括图书使往江淮》3184)这里用“禹穴”切括书江淮。⑤东野窥禹穴,李翱观涛江。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3772)这里用禹穴作为会稽的标志,谓孟郊(东野)远在会稽一带。⑥亦恐浅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汙樽。(方干《僧院小泉井》7485)这里将庙中小泉井之深浅与禹穴作比,含赞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