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

2023-04-25 可可诗词网-古典抒情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我们在欣赏了前边的那首《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之后,可能对于诗人所期望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仍在怀着一种祝愿,盼望那只传情递意的青鸟,能得以促进一对情侣的会合。可是读了此诗则可发现,那想望中的蓬山之路,已变得更加遥远,好象殷勤的“青鸟”早已消失于“万里云罗”之中,无可指望,执着的爱情只有托之于梦,以及梦醒后的追思。诗中有梦,梦里有诗,诗与梦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重重怅恨。

“来是空言去绝踪”,这是一个在夜深时做了与情侣相会之梦的人,在梦醒了以后怅憾梦去的叹息之言。诗中的这位男主角,在梦里与情人相会了。而由于梦境比现实中自由得多,他们软语温存,庆幸相见,得偿心愿。但梦中的相会里也有离别的场面,他们于是在梦里分手了,分手时他的心爱的情侣对他说:我的心在你这里,我是还要到你这里来的。“来”是她的一种爱的许诺。由于是梦中的一声许诺,醒时,梦中人了无踪影,说“来”自然也是一句“空言”,不可指望。接着这种失望感的还有梦醒人去绝踪的切实感受。由于是梦中人去,比之于现实中的送别人去,更是无踪迹可辨,所以这“去”是从虚处发生的,在现实感受中,它是实实在在的无迹可求,与“来”相对,“来”与“去”都是空的。

一个人在梦中经历了这番情景,醒后又这样清楚地思辨它的意味,当然就在梦后不能入睡了。虽不能入睡,却因心在梦的回味上,并未察觉到夜怎样在流动着,直到听得报告五更已到的钟声,才从梦后的凝神结想中睁开倦眼,看到残月已从楼角上斜下西沉了。诗中记录这种经验感受的“月斜楼上五更钟”诗句,把上句诗中的来“空”去“绝”的意感,投入了清虚寂冷的实境之中,使梦醒后的失望者,不论对于梦境,还是对于实景,都已不胜怅惘了。

也许是春梦连绵不断,诗人又不想把残梦收拾在一起,所以诗中写了对于梦的回忆及思考之后,又在说梦,而且是昨夜梦中更为惨痛的情景: “梦为远别啼难唤”。这句诗的直接意思是:在梦中梦见了我们正经历一个远别分离的场面,各自悲啼不已,那时我们都想宽慰对方,留别意,道珍重,约重见,但因为悲泪在眼,呜咽喉哽,想说也说不出来,甚至我看你远去了,想喊也喊不出来声音。这种梦境的描写是真实的。人在做梦时,脑神经处在半兴奋半抑制状态,许多感应官能失灵,常常是欲动身不由己,欲喊口不能发声。梦中的“难唤”,就是这种实感的真实写照。李商隐是最善于进行心理体验和心理分析的诗人,所以他最精于描写这种特殊情境,他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开拓,在当时是走得最远的成功者。

“书被催成墨未浓”,是紧承上句“啼难唤”的梦中遗憾情绪的挽回行动。诗人与梦见的情侣互相间泪眼相照,呜咽相对,虽然听到过她说过一句还要“来”的话,但自己心中有许多话却并未说出;梦中喊唤不出,醒后付之笔墨,写书寄达,迫不及待,是有梦中的恨憾感在催促,以致墨未磨浓,就蘸笔急书心意了。

第三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是诗人对于受书人闺房情景的意象描绘。这位在梦中倏忽间出现的蓬山仙子,她实际是生活在人间,作者想象她也会象自己一样,梦里劳魂之后,也会心绪不宁,屋中点着蜡烛,其光线照射,半罩于衾被所饰的金翡翠上;炉中的麝香,其芬芳气味,正微细地熏发,透入绣有芙蓉的帐里。由于人不成眠,百无聊赖,她才敏感地察觉“蜡照半笼”, “麝熏微度”,不用说那翡翠成双、芙蓉并蒂,在烛光半明、香熏微度的夜里,在离人的心目中会是什么样的色调和滋味了。这种借环境气氛写人物,在景境中渗透情调的表现方法,常能收到直接表现所达不到的效果。

末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乃是诗人写自己梦后失望的怅恨。诗人在许多“无题”诗中,对于情事不管感到困难多少,总还不乏希望之心,可是到了此诗写作时,差不多要把希望丧尽了。原来设想,虽然与她有蓬山之远隔,但那时尚寄望于“青鸟”使者,由它来探看,可现在阻难多生,如隔万重蓬山,此后只有恨思绵绵了!句中的“刘郎”用的是一个典故:《神仙记》中记载传说,东汉时刘晨与阮肇一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居半年后回家,复求仙女已不可得。诗人用此典表明,自己也好象传说中的刘晨,与仙子的情缘已断,再无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