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2018-06-05 可可诗词网-思念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出处】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意思】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 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滚涌而来。“永贞革新”失败, 诗人被贬柳州,革新派人物也相继被贬往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作 者因情取景,借景寄情。他心中烦闷,因而看到的景致也极凄凉。展现 在作者眼前的是大片空旷的土地,但这大片的荒凉空间也盛不下 自己茫 茫的愁思。
 
【全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①漳汀封连四州:即漳州(州治在今福建漳州市)、汀州(州治在今福建长汀县)、封州(州治在今广东封开县)、连州(州治在今广东连县),此指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②飐(zhan展):风吹动。芙蓉:荷花。③薜荔(bi li闭力):一种常绿的蔓生植物,多附墙而生。④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文身:在身上刺花纹,相传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风俗。
 
【全诗赏析1】
 
    柳宗元和韩泰、韩哗、刘禹锡、陈谏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而遭贬谪。十年后,他们奉诏进京。本以为朝廷会起用他们,但结果却是把他们分别贬到南方更边远的地区。此诗即作于柳宗元第二次遭贬初到柳州时。
 
   登上高耸的城楼极目远眺,旷野荒凉莽苍。然而这样阔大的原野能使作者感受到的只有“愁”,迷迷茫茫的愁。正看间,狂风骤雨又至。荷花被风浪任意摇曳摧残,薜荔(用屈原诗中的香草意象)听凭急雨的抽打。这里既是眼前景物的描写,更含有对政治经历的比喻——一片报国之心赢得的却是无情打击。心情委曲难平。他想眺望一起遭贬的同道们,他想眺望时刻挂心的朝廷。但重重山岭,森森林木阻断了视线。前途在哪里,目标是什么?……眼前唯有好似愁肠百结的柳江纡曲回环。原想几个人一起被贬谪到这蛮荒之地,还可以互相往还、照顾,谁想到现在通封音信都难以作到,悲愁只有孤独地忍受。
 
     这首诗的意境是阔大的,但阔大的景物与愁思联在一起,更显示了愁的份量。充溢全诗的就是迷迷茫茫的愁苦、不平和迷惘。
 
【全诗赏析2】
    所谓“加染”,就是先出情事,然后用景物来渲染烘托,强化抒情效果的手法。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先点明归思,再用秋雨雁声来渲染,益见归思之难堪。《休日访人不遇》:“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先点出诗思之清,再用寒流和雪来渲染,使清的概念更见清晰。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先点出青春将逝,再用桃花落如红雨渲染,益见时不我待,须及时行乐。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当时诗人与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远州之司马,直到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刘与韩泰、韩晔、陈谏等五人才奉诏入京。当他们赶到长安后,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贬到更远的柳、连、漳、汀、封州为刺史。柳宗元到柳州后便写了这首著名的七律。前二句点明登楼远望海天,而愁思正盛的情事,一个“正”字,表明愁思之苦正无以开交。于是三四句便加渲染:芙蓉出水,竟被惊风乱飐,薜荔覆墙,竟为密雨浸透,容易使人联想到政治上的无情斗争,残酷打击,却又不见痕迹,正达到加染烘托“愁思”的效果,是对黑暗保守势力迫害的有力控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