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的手法在律诗中有什么变体格式?

2018-06-23 可可诗词网-诗词入门 https://www.kekeshici.com

我们知道,无论七律与五律,在创作中一般要求中间二联对 仗,唐宋以来的名家名篇也多遵从这个规律,这几乎成了今人创作 的铁律,但是有没有其他特殊形式或变通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下边我们就举例说明特殊情况。

(1)通篇对仗者。异彩纷呈的唐人作品如王冠一样璀璨夺目, 哪一颗是那王冠上的珍珠呢?说法不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 称为孤篇盖全唐,崔颢的《黄鹤楼》被称为唐人第一律,声名能与之 相匹的大概只有老杜的《登高》。试看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篇对仗,此体在唐人作品中并不多见,故而声名远 播。值得注意的是,首联虽用对仗手法,但首句亦入韵,这也从侧面 证明了七言首句入韵为正格的相关理论。

值得一提的是,通篇对仗并非格律要求,往往是诗人从修辞角 度考虑,李峤有几首应制诗很有名,如《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等,均用通篇对仗。

(2)通篇不对仗者。律诗虽以中二联对仗为显著特征,但亦有 突破者,比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僧皎然也有《访陆鸿渐不遇》一首: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到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以上两例均平仄和谐,不可将其简单的归结为古体诗,可看作 律诗的特例,《唐诗三百首》中也归结到律诗旗下,此或即所谓不可 因律害意的典范,不过这样的作品毕竟少见,个人以为初学者不宜 效法。

(3)蜂腰体。所谓蜂腰体是指律诗中颔联不对,仅颈联对仗者, 如杜荀鹤的《吊李翰林》: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4)偷春体。所谓偷春体是指律诗中颔联不对,而首联对仗者, 如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首联“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对仗而颔联“斫却月中桂,清 光应更多”失对。

此外,还有前三联对仗,尾联不对者,如老杜的《咏怀古迹之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以上范例无论哪句对仗,都有一个共性,即邻句互对。律诗中 还有一种特例叫做扇对,即“隔句对”,如白居易的《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其中的首联和颔联形成对仗,在“扇对”章节中已详细说明,此 不赘述。

总之,在律诗中,对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中二联互对只是 最基本的对仗形式之一,也是律诗格律的最基本要求,还有很多特 例和变通,看了上边这些例子,我们对律诗的对仗全貌大概有了一 个初步的认识。在创作实践中,也尽可以使用扇对、偷春、蜂腰等各 种特殊的对仗手法,使对仗的形式更加丰富新颖,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