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诗句出处:《奔亡道中》;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奔亡道中》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注释】:

洛:

①水名。1. 洛河。在今陕西省。2. 古雒水。发源于今陕西省洛南县华山东麓,东流今河南省入黄河。②洛阳的简称。《晋书·陆机传》:“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

阳: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尚书·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曰:句首助词。无义。)地名第二个字为“阳”的,一般都来自这个意义。②太阳;阳光。《诗经·小雅 ·湛露》:“匪阳不晞。”(匪:非。晞:晒干。)《孟子 · 滕文公上》:“秋阳以暴(pù)之。”(暴:晒。)③温暖。《管子 ·地数》:“阳春农事方作。”④鲜明;明亮。《诗经·豳风·七月》:“我朱孔阳。”(朱:红色。孔:甚。)⑤表面上;假装。《韩非子·说难》:“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⑥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时不当:生不逢时。)⑦通“佯”。假装。《汉书·田儋传》:“儋阳为缚其奴。”⑧古邑名。春秋燕地。在今河北省唐县东。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易:

①改变;更改。《吕氏春秋·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②交换;交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遗:送给。)③容易。与“难”相对。《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④简易。《礼记·檀弓下》:“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于:隆重。)⑤道路平坦。《淮南子·兵略》:“易则用车,险则用骑。”⑥轻视。柳宗元《童区(ōu)寄传》:“(寄)为儿恒状,贼易之。”(恒:常。)⑦和悦。《诗经·小雅·何人斯》:“我心易也。”⑧整治田亩。《荀子·富国》:“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而;而且。)⑨《周易》的简称。《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周易》,可以无大过矣。”⑩通“埸”。疆界。《荀子·富国》:“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

嵩:

①山名。即嵩山,五岳的中岳。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沈约《游沈道士馆》诗:“无事适华嵩。”②泛指高山。《梁书·武帝纪上》:“公(武帝)跨蹑(niè)嵩溟。”(蹑:登上。溟:大海。)③山高峻。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之二:“顿辔(pèi)倚嵩岩,侧听悲风响。”(辔:缰绳。)

岳:

①高大的山。《说文》作“嶽”,古文隶变作“岳”。②对妻子的父母或伯、叔父的称呼。《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是:

①正确。与“非”相对。《论语·阳货》:“偃之言是也。”②肯定;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纠正;订正。《礼记·月令》:“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察:审察。)④表示判断,是。《史记·刺客列传》:“此必是豫让也。”⑤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⑥连词。相当于“于是”。《管子·君臣上》:“非兹,是无以理人;非兹,是无以生财。”⑦助词。用以前置宾语。《左传·襄公十四年》:“唯余马首是瞻。”[是以]因此;所以。《韩非子·喻老》:“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是故]因此。《孟子·梁惠王下》:“唯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国是]国家大计。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定国是之诏既下。”

燕:

(一)①燕子。《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安:哪里。鸿:雁。鹄:天鹅。志:志向。)②安逸;安闲。《史记·万石君传》:“虽燕居必冠。”(冠:戴帽。表示恭敬。)③接近;亲近。《韩非子·难三》:“士之用不在近远,而俳(pái)优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也。”(俳优:古代以乐舞作谐戏的艺人。侏儒:杂技艺人。)④轻慢;亵渎。苏轼《题杨次公春兰》:“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灵均:屈原的字。)⑤通“宴”。宴饮。《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式:与。敖:遨游。)(二)yān 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与辽宁南部。《韩非子·初见秦》:“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燕支]1.草名。可作红色染料、颜料。《南史·齐纪下·废帝海陵王》:“武帝时以燕支为宋衣。”代指红色。白居易《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也作“燕脂”。2.山名。在匈奴境内。李白《王昭君》之一:“燕支长寒雪作花。”也泛指北地。李白《代赠远》:“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山。:

“山。”诗句出处:《一七令·赋山》;是唐朝诗人令狐楚的作品。 山。耸峻,回环。沧海上,白云间。商老深寻,谢公远攀。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树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