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春风吹百卉,和煦变闾井。

“春风吹百卉,和煦变闾井。”诗句出处:《寄柳州韩司户郎中》;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达识与昧机,智殊迹同静。于焉得携手,屡赏清夜景。
潇洒陪高咏,从容羡华省。一逐风波迁,南登桂阳岭。
旧里门空掩,欢游事皆屏。怅望城阙遥,幽居时序永。
春风吹百卉,和煦变闾井。独闷终日眠,篇书不复省。
唯当望雨露,沾子荒遐境。

《寄柳州韩司户郎中》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注释】:

春:

①春天,春季。《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②年;岁。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③生机;生命。欧阳修《奉使道中寄垣师》:“塞垣春枯积雪溜,沙砾威怒黄云愁。”(塞垣:指长城。溜:流水。)④指年轻女子的形态。崔珏(jué)《有赠》:“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春水:指女子的眼睛。)⑤春色;喜色。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谚云:‘蓬开先百草,戴了春不老。’”⑥春情;情欲。《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⑦指酒。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春风:

和风。喻温和可亲的气象或境界。《二程全书·外书十二》:“[朱公掞]谓人曰:‘光庭在~~中坐了一个月。’”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吹:

①合拢嘴唇用力出气。《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兴》诗:“高楼夜吹笛。”③(气体)流动触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风飘飘而吹衣。”④吹嘘;夸口。《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够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酒犊:酒肉。递:交相。)⑤管乐。陶潜《述酒》诗:“王子爱清吹。”

百:

①数词。十的十倍。《汉书·律历志上》:“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纪:记数。协:合。长:增多。)②指虚数,众多的。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卉:

百草的总称。王粲《公宴诗》:“百卉挺葳蕤(wēi ruí)。”(挺:直立。葳蕤:草木茂盛。)《诗经·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和:

(一)①谐和; 协调。《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籥(yuè)舞笙鼓,乐既和奏。”(籥:古管乐器。)引申为安适、平和。《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qiǎng)步,日三四里,少(shāo)耆(shì)食,和于身也。”(殊:很。强:勉强。耆:同“嗜”。)《吕氏春秋·达郁》:“心志欲其和也。”②谦和;平和。《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颜色愈和。”③和睦;融洽。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④和解;讲和;和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民族的称呼。夷越:古时泛指我国南方的各民族。)《孙子·行军》:“无约而请和者,谋也。”⑤调和;调节。《吕氏春秋· 贵公》:“阴阳之和,不长一类。”⑥温暖。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兴,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⑦连带;伴随。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⑧车铃。傅玄《良马赋》:“结以轾(zhì)轩,节以和铃。”(轾:车前低后高。轩:车前高后低。节:节奏。)《左传·桓公二年》:“锡鸾和铃。”(分别为四种铃,悬挂在车的不同部位。)⑨古代乐器名。即一种小笙。《仪礼· 乡射礼》:“三笙一和而成声。” (二)huò 搀合。沈括《梦溪笔谈·活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冒:蒙盖。)

煦:

①温暖。《太玄·释》:“阳气和震圜煦。“②惠爱;养育。斐度《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煦物如春,化人如神。”③日初出。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yuàn)丹阳》:“旌戟俨成行,鸡人传发煦。”(掾:辅佐,此指为副官贰吏。丹阳:县名,在江苏西南部。鸡人:古报晓之官。)

变:

①变化;改变。《史记·货殖列传》:“(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易经·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②使改变。③变成。《搜神记·五气变化》:“春分之日,鹰变为鸠,秋分之日,鸠变为鹰,时之化也。”(化:变化。)④政治上或军事上的突发事件。《史记·李斯列传》:“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⑤灾异。《宋史· 王安石传》:“天变不足畏。”⑥指变文,唐代俗文学的一种文体。

闾:

①里巷的大门。《周礼·地官·乡大夫》:“国有大故,则令民各守其闾。”②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周礼·地官·大司徒》:“闾胥每闾中士一人。”(闾胥:官名。)③泛指乡里;里巷。白居易《村居苦寒》:“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荀子·富国》:“穷闾漏屋。”

井:

①水井。《击壤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汉书· 货殖列传》:“擅盐井之利。”(擅:专有。)②井田。《天工开物·作咸·井盐》:“盐井周围不过数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余。”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④人口聚居地;乡里。《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史记·刺客列传》:“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井田]相传我国殷周时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方里:纵横各一里。)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