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晨炉烟袅袅,病发霜丝丝。

“晨炉烟袅袅,病发霜丝丝。”诗句出处:《赠怤师》;是唐朝诗人王周的作品。

水中有片月,照耀婵娟姿。庭前有孤柏,竦秀岁寒期。
坚然物莫迁,寂焉心为师。声发响必答,形存影即随。
雪花安结子,雪叶宁附枝。兰死不改香,井寒岂生澌。
晨炉烟袅袅,病发霜丝丝。丈室冰凛冽,一衲云离披。
顾此名利场,得不惭冠绥。

《赠怤师》唐朝诗人王周的作品。

【注释】:

炉:

①供做饭、冶炼、取暖等用的盛火器具。《韩非子·内储说下》:“奉炽炉,炭火尽赤红。”②通“”。古代酒店前放酒器的土台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买一酒舍酤(gǔ)酒,而令文君当炉。”(酤:卖酒。当炉:坐在樑前卖酒。)也指酒店。《后汉书·方术传·左慈》:“行视诸炉,悉亡其酒脯矣。”

烟:

(一)①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状物。《国语 · 鲁语上》:“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墟里上孤烟。”②泛指云气、雾霭等烟状之物。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③烟熏所积的灰。可制墨。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烟墨不言,受其驱染。”晁贯之《墨经·松》:“墨取庐山松烟。”代指墨。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烟磨青石。” (二)yīn [烟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2. 为阴阳二气和合的样子。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3.云烟弥漫的样子。江淹《别赋》:“袭青气之烟煴。”

袅:

①柔美细长貌。卓文君《白头吟》:“竹竿何袅袅。”②烟气缭绕的样子。苏轼《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炉烟袅袅十里香。”③形容声音宛转悠扬。李贺《老夫采玉歌》:“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④微风吹拂的样子。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袅袅]1. 纤细柔美貌。左思《吴都赋》:“袅袅素女。”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九:“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2.烟气缭绕貌。苏轼《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3. 形容声音绵延不绝。杜甫《猿》:“袅袅啼虚壁。”4. 形容微风的吹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病:

①重病;重伤。古称轻病为疾,重病为病。《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病,则将杀之。”后泛指一般疾病。《孟子·滕文公上》:“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②患病。《后汉书·王充传》:“永元中,病卒于家。”③困苦;疾苦。白居易《寄唐生》:“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④忧虑;担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郑人病之。”⑤缺点;错误。《孔子家语·在厄》:“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发:

①头发。《诗经·小雅·采绿》:“予发曲局。”(曲局:卷曲。)②古代长度单位。《新书·六术》:“十毫为发。”

霜:

①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下凝附于物体上的白色结晶体。《齐民要术·种谷》:“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②白;亮。范云《送别》:“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③高洁。辛文房《唐才子传·卢仝》:“仝志怀霜雪,操拟松柏。”④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四:“白骨横千霜。”

丝:

①蚕丝。《诗经 · 卫风·氓》:“抱布贸丝。”(布:古币名。贸:交易。)②像丝一样的东西。汤显祖《牡丹亭·惊梦》:“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画船:华丽的船。)③丝织品。《汉书·公孙弘传》:“妾不衣丝。”④比喻事物极细微。《新唐书·辛云京传》:“云京治谨于法,下有犯,虽丝毫比,不肯贷。”(治:为政。谨:慎重。比:牵连。贷:宽恕。)⑤八音之一,指弦乐器。《吕氏春秋·侈乐》:“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⑥量词。《孙子算经》卷上:“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