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

“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诗句出处:《恒岳晨望有怀》;是唐朝诗人李夐的作品。

二仪均四序,五岳分九州。灵造良难测,神功匪易酬。
恒山北临岱,秀崿东跨幽。澒洞镇河朔,嵯峨冠嵩丘。
禋祠彰旧典,坛庙列平畴。古树侵云密,飞泉界道流。
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荐玉申诚效,锵金谅有由。
郊原照初日,林薄委徂秋。塞近风声厉,川长雾气收。
他乡饶感激,归望切祈求。景福如光愿,私门当复侯。

《恒岳晨望有怀》唐朝诗人李夐的作品。

【注释】:

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官:

①官府;官署;办公的地方。《礼记·玉藻》:“在官不俟(sì)屦(jù),在外不俟车。”(俟:等候。屦:以麻葛制成的鞋。)柳宗元《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②政府的;公有的。《汉书·盖宽饶传》:“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③官职;官位。《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④官吏。《周易·系辞下》:“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论语·宪问》:“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⑤为官;做官。《晋书 · 王允之传》:“臣子尚少,不乐早官。”又使当官。曹操《论吏士行能令》:“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⑥感觉器官,指耳目口鼻心。《庄子·养生主》:“官知止而神欲行。”

佐:

①辅助;帮助。《周礼·天官·序官》:“以佐王均邦国。”(均:协和。)《诗经·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佐天子。”②辅佐大臣。《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尧有九佐。”③副职;僚属。《说苑·尊贤》:“(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朝歌:地名。屠:屠夫。)④副的;其次的。《左传·成公二年》:“郑周父御佐车。”⑤陪侍。《汉书·高祖纪下》:“(高祖)置酒沛(pèi)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

理:

①雕琢;加工玉石。《韩非子·和氏》:“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②治理;整治。《汉书·食货志》:“理民之道,地著为本。”③整理;修整。古乐府《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归子慕《壬寅正月西村筑室成》:“农人理耰(yōu)锄,念此岁供早。”(耰:弄碎土块平整土地的农具。)④练习;温习。王维《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⑤纹理;条理。刘禹锡《砥石赋》:“圭形石质,苍色腻理。”⑥规律;道理。《荀子· 解蔽》:“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⑦古代的法官。《礼记·月令》:“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左传·昭公十四年》:“叔鱼摄理。”⑧申辩,辩白。《抱朴子·讥惑》:“虽见耻笑,余亦不理也。”⑨顺。贾谊《新书·胎教》:“正其本而万物理。”⑩使者。《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

衔:

①马嚼子。即勒住马口的小铁棒。《庄子·马蹄》:“诡衔窃辔。”②用口含物。《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③收藏。韩愈《祭十二郎文》:“乃能衔哀致诚。”④特指怀恨。《汉书·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景帝心衔之而未发也。”⑤奉;受。《旧唐书·黄巢传》:“时王铎虽衔招讨之权,缓于攻取。”⑥感激。《管子·形势解》:“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⑦官阶。也泛指头衔。白居易《闻行简思赐章服》:“官衔俱是客曹郎。”

命:

①下命令。《左传·成公六年》:“命伐宋。”又指命令。《左传·宣公十二年》:“敢不惟命是听。”②任命;差遣。《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③取名;命名。《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④生命;性命。《论语·雍也》:“不幸短命死矣。”⑤命运;天命。《史记·外戚世家》:“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

奉:

①承受;接受。《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叔婴齐奉君命无私。”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②双手恭敬地捧着。《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卮:酒器。)③进献;送。《周礼·地官 · 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④遵循;崇信。《韩非子·有度》:“奉法者强则国强。”⑤侍候。《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⑥同“俸”。薪俸;俸禄。《战国策·赵策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⑦祭祀;供奉。《史记·封禅书》:“多以岁时奉祠。”⑧帮助。《汉书·终军传》:“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珍:

①珠玉。《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②珍贵的;稀有的。《后汉书·马融传》:“珍林嘉树,建木丛生。”(建木:长木。)③珍味。《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袭:重。)④珍爱;珍惜。《后汉书·黄琼传》:“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

珍羞:

珍贵的食物。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直万钱。”

羞:

①进献(食物)。张衡《思玄赋》:“羞玉芝以疗饥。”②美味食物。后作“馐”。《陈书·高祖本纪下》:“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③羞惭;耻辱。曹操《整齐风俗令》:“四者不除,吾以为羞。”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