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逢时了些事业,还未遇、月钓云耕。

“逢时了些事业,还未遇、月钓云耕。”诗句出处:《胜胜慢/声声慢》;是宋朝诗人黄人杰的作品。

荣喉娇脆,燕体轻盈,争翻妙舞新声。元是君侯生日,爽气澄清。天应人为献寿。春着意、花也留情。恣豪饮,似流觞曲水,前度兰亭。况遇湖山官满,无一事、身心分外安宁。买个归舟,随鸥趁鹭长征。逢时了些事业,还未遇、月钓云耕。世尘外,看西真桃熟,南极星明。

《胜胜慢/声声慢》宋朝诗人黄人杰的作品。

【注释】:

逢:

(一)①遇见;碰到。李白《古风·二十四》:“路逢斗鸡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迎接。王维《与卢象集朱家》:“主人能爱客,终日有逢迎。”③迎合;奉承。《孟子· 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④大。《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掖:胳肢窝。“逢掖”即大袖子。)(二)péng [逢逢]象声词。鼓声。李贺《上之回》:“蚩尤死,鼓逢逢。”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了:

①完毕;结束。王褒《僮约》:“晨起早扫,食了洗涤。”翁卷《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②了解;明白。《太平广记》卷十引《神仙传》:“熟研之此经,所疑皆了。”(熟研:仔细研究。)③副词。全;完全。用于否定句。《世说新语·言语》:“了无遽(jù)容。”(遽:恐惧。)《世说新语·雅量》:“了无恐色。”④聪明。《后汉书·孔融传》:“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⑤了断;决定。《尹文子·大道上》:“非己所独了。”

些:

(一)少许;一点儿。辛弃疾《鹧鸪天·和吴子似山行韵》:“酒病而今较减些。”(酒病:嗜酒成病。) (二)suò句末语气词。《楚辞·招魂》:“技术九千~。”(木:树木。)[注意]“些”(xiē)产生较晚,唐宋时才常出现。“些”(suò)只出现在《楚辞》中,大约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事:

①职位;职务;官职。《左传·庄公十四年》:“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②职业。《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沛:江苏沛县。)③事情。《论语·子路》:“言不顺则事不成。”④变故;意外事故。《史记·刺客列传》:“秦有荆轲之事。”苏轼《徐州上皇帝书》:“今臣于无事之时,屡以盗贼为言……不然,事至而图之,则已晚矣。”(图:谋。)⑤实行;从事;做。《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侍奉;服事。《左传·隐公元年》:“欲与大叔,巨请事之 ”⑦从师求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⑧量词。用于器物或衣服,相当于“件”。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管弦三两事。”

事业:

①事情的成就。《易·坤》:“而畅于四支,发于~~。”②重要的事务。《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是何也?”

业:

①古代悬钟磬用的大木板。《诗经·周颂·有瞽》:“设业设虡(jù)。”(虡:悬钟磬的木架。)②书写用的木板。《礼记·玉藻》:“手执业,则投之。”③事业;功业。诸葛亮《草庐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④职业。陶潜《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⑤产业;家业。《盐铁论·论诽》:“久丧以害生,厚葬以伤业。”⑥学业。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⑦创始。《史记·太史公自序》:“项梁业之,子羽接之。”⑧次序;次第。《国语·晋语四》:“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⑨副词。已经。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还:

(一)①返回;回到原地或恢复原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宋成公如楚,还,入于郑,郑伯将享之。”(郑伯:指郑文公。享:设宴招待。)《史记·项羽本纪》:“还军霸上。”②恢复。《魏书·显祖纪》:“诸非劳超迁者,亦各还初。”(劳:功劳。迁:晋升。)③交还;归还。《荀子·尧问》:“然而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见者三十人。”也指交纳。杜甫《岁晏行》:“割慈忍爱还租庸。”(庸:抵偿劳役的布帛。)④顾;回头。潘岳《伤弱子辞》:“还眺兮坟瘗(yì),草莽莽兮木森森。”(瘗:埋葬物。)《史记·滑稽列传》:“疾步数还顾。”⑤偿还。江淹《恨赋》:“裂帛系书,誓还汉恩。”(系:绑。书:信。)⑥通“环”。环绕。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⑦《汉书·食货志上》:“还庐树桑。”(庐:房舍。) (二)xuán ①旋转。《国语·吴语》:“大夫种(zhǒng)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种:指越大夫文种。玩:玩弄。)②立即;迅速。《荀子·王霸》:“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③轻盈快捷的样子。《诗经·齐风·还》:“子之还兮,遭我乎峱(náo)之间兮。”(峱:古山名。) (三)hái 副词。①仍;尚。杜甫《泛江》诗:“乱离还奏乐,漂泊且听歌。”②再;又。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③更。杜甫《奉待严大夫》诗:“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时辰之一,即午后一时至三时。③十二生肖属羊。④副词。1.表示否定。a.相当于“不”。《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b.相当于“没有”、“不曾”。《诗经 ·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我心伤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后汉书·刘表传》:“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遇:

①相遇;遇到。《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邂逅(xiè hòu)相遇,适我愿兮。”(邂逅:偶然相遇。适:恰合。)《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遇于赤壁。”②会见。《公羊传·隐公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垂:地名。)③接触;感触。干宝《搜神记》卷十九:“此其来也,岂以吾遇厄绝粮,从者病乎?”(厄:困厄。)又接触。《庄子·养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④遇合;见赏。指得到君主的信任。《荀子·成相》:“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适:恰好。孰:谁。)杜甫《从事行》:“垂老遇君未恨晚。”⑤机会。张溥《五人墓碑记》:“斯固百世之遇也。”(斯:此。)⑥对待。《商君书·外内》:“以此遇敌,是以百石之弩射飘叶也。”⑦相待。《淮南子·人间》:“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⑧待遇。诸葛亮《前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追:追念。)

月:

(一)①月球;月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潜《归田园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从朔至晦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李贺《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⑤指妇人的月经。王建《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助词。弥:满。厥:其。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域国名。 (二)ròu 同“肉”。古乐府《孤儿行》:“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肠:指小腿肚子。)

钓:

①用钓具获取。《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②引诱,诱取。《汉书·公孙弘传》:“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三公:汉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③钓钩。白居易《渭上偶钓》:“偶持一竿竹,悬钓至其傍。”

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