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假饶张绪如今在,须把风流暗里销。

“假饶张绪如今在,须把风流暗里销。”诗句出处:《柳十首》;是唐朝诗人李山甫的作品。

灞岸江头腊雪消,东风偷软入纤条。
春来不忍登楼望,万架金丝著地娇。
受尽风霜得到春,一条条是逐年新。
寻常送别无余事,争忍攀将过与人。
长恨阳和也世情,把香和艳与红英。
家家只是栽桃李,独自无根到处生。
只为遮楼又拂桥,被人摧折好枝条。
假饶张绪如今在,须把风流暗里销。
弱带低垂可自由,傍他门户倚他楼。
金风不解相抬举,露压烟欺直到秋。
终日堂前学画眉,几人曾道胜花枝。
试看三月春残后,门外青阴是阿谁。
也曾飞絮谢家庭,从此风流别有名。
不是向人无用处,一枝愁杀别离情。
从来只是爱花人,杨柳何曾占得春。
多向客亭门外立,与他迎送往来尘。
强扶柔态酒难醒,殢著春风别有情。
公子王孙且相伴,与君俱得几时荣。
无赖秋风斗觉寒,万条烟草一时干。
游人若要春消息,直向江头腊后看。

《柳十首》唐朝诗人李山甫的作品。

【注释】:

假:

(一)①借;贷。《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孟子·梁惠王上》:“久假而不归。”(归:归还。)《后汉书·张禹传》:“假于种(zhǒng)粮。”(种:种子。)②凭借;依靠。《吕氏春秋·用众》:“故假人者遂有天下。”《荀子·劝学》:“假舆(yū)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虚假;不真实。与“真”相对。《颜氏家训·勉学》:“假言而奸露。”④给予。《逸周书·史记》:“任之以国,假之以权。”⑤宽纵;宽容。《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自是亲属犯罪,无所假贷。”(是:此。贷:宽恕。)《北史·魏世祖纪》:“大臣犯法,无所宽假。”⑥暂时代理。《汉书·项籍传》:“会稽假守(殷)通素贤(项)梁,乃召与计事。”《史记·淮阴侯列传》:“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⑦连词。如果。《列子·杨朱》:“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固:本来。济:救助。为:做。)《新序·杂事四》:“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何以加之?” (二)jià 假期。《隋书·礼仪志四》:“学生每十日给假。”《三国志·吴书·诸葛融传》:“休吏假卒,或不远千里而造焉。”

假饶:

连词。尽管,即使。《单刀会》折三:“~~鲁肃千条计,怎胜关公这口刀。”

饶:

①富足;丰富。《史记·陈丞相世家》:“平既娶张氏女,赍用日饶。”②剩余。《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③多。李白《江上寄巴东故人》:“瞿塘饶贾客。”④土地肥沃。贾谊《过秦论上》:“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宝:珍视。)⑤增添。汤显祖《邯郸记·生寤》:“还饶一把火儿。”⑥宽恕;饶恕。鲍照《拟行路难》之十七:“日月流迈不相饶。”⑦让。陆游《秋声》:“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⑧连词。相当于“任凭”、“尽管”。杜牧《猿》:“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张:

(一)①给弓上弦或拉紧弓弦。《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乎?”②开弓。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挟矢不敢张。”③乐器上弦。《礼记·檀弓上》:“琴瑟张而不平。”④紧张。王充《论衡·儒增》:“圣人材优,尚有驰张之时。”⑤张开;伸展。《后汉书 · 张衡传》:“下有蟾蜍(chán chú),张口承之。”(蟾蜍:癞蛤蟆。)⑥扩张;《左传·昭公十四年》:“臣欲张公室也。”⑦夸张;夸大。皇甫谧《三都赋序》:“虚张异类,托有于无。”⑧陈设。《史记·高祖本纪》:“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⑨设网捕捉。《后汉书·王乔传》:“于是候鸟至,举罗张之。”⑩量词。张。《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 (二)zhàng ①自大。《左传·桓公六年》:“请羸(léi)师以张之。”(羸师:疲弱的军队。张:使对方自满。)②通“胀”。鼓胀。《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厕。”(如:往。)③通“帐”。帐幕。《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乃以刀决张。”

绪:

①丝的头。《文心雕龙·章句》:“如蚕之抽绪。”②开端;头绪。《淮南子·兵略》:“而出入无形,莫知其端绪者也。”③情思;心绪。简文帝《阻归赋》:“何愁绪之交加。”④世系。《南史·羊侃传》:“唯侃是衣冠余绪,帝宠之逾于他者。”(衣冠:士大夫。)⑤余下。《楚辞 · 九章·涉江》:“欸(āi)秋冬之绪风。”(欸:叹息。)⑥先人余下的事业。《诗经·鲁颂·閟宫》:“缵禹之绪。”

如:

①顺从;依照。《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无不如志。”李朝威《柳毅传》:“毅如其言,遂至其宫。”②往;到……去。《汉书·燕王传》:“田生如长安,不见(刘)泽。”③似;像;如同。《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及;赶得上。《论语·公冶长》:“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当于“奈……何”,把……怎么样。《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汤问》:“其如土石何?”⑥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吕氏春秋·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渴。”⑦连词。1. 相当于“如果”,表示假设。《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2. 相当于“和”。表示并列。《仪礼·乡饮酒礼》:“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当于“而”。表示转折。至于;却。《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相当于“或者”。表示选择。《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纵横六七十里。邦:诸侯封国。)⑧助词。形容词后缀,相当于“然”,表示“……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参《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

今:

①此时;现在。《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战国策·赵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传·襄公二年》:“(崔子)今不来矣。”②现代。与“古”相对。《礼记·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违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诗经·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当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⑤将要;将会。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不久。《史记·申屠嘉列传》:“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在:

①存在;在世。《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范缜《神灭论》:“岂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张华《情诗》:“处欢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长”。(愒:贪。)③处;处所。陶潜《饮酒》之二:“衰荣无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于;取决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问候;慰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寡人:卫献公自称。淹恤:久遭忧患。吾子:指卫大夫大叔文子。)⑥观察;审察。《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词。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柳宗元《田家》诗:“迎新在此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指孙权。操:曹操。)⑧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其下多连“不”等。⑨终结。《尚书·吕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仅仅。《汉书·贾谊传》:“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

须:

①胡子。《史记·高祖本纪》:“美须髯。”②等待;等候。《楚辞·九歌·少司命》:“君维须兮云之际?”③需要;需。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④必须;应当。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⑤须臾;片刻。《荀子·王制》:“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把:

①握;持;执。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白居易《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控制;掌握。《汉书·王温舒传》:“择郡中豪敢往吏十馀人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③把守;看管。汪元量《越州歌》:“官司把断西兴渡,要夺渔船作战船。”④捆扎成束的东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⑤通“爬(pá)”。扒;搔。《后汉书·戴就传》:“以大针刺指爪中,使以把土,爪悉堕落。”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风流:

①风俗教化。《汉书·刑法志》:“~~笃厚,禁罔疏阔。”②流风余韵。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③风度,仪表。《三国志·蜀·刘琰传》:“[刘备]以其宗姓,有~~,善谈论,厚亲待之。”④杰出的,英俊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

流:

①水流动。《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活活:流水声。)②泛指液体流动。《战国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伏尸二人:指杀死国王和自己。缟素:穿白色孝服。)③水流;河流。《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河流的主干。屈原《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④运动不停;移动不定。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⑤漂泊;流亡。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闾里获安,流庸尽复。”(庸:受雇用的人。)《列女传》:“今水旱连年,民流满道。”⑥流放;放逐。旧时遣往边远地区服役的刑罚。《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自今官吏犯赃,虽未加诛戮,若杖脊流配,不可贷也。”《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⑦流传;散播。《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⑧变化,演变(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转变);放纵。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阴子坚涉于浅易,何仲言流于琐碎。”(阴子坚:阴铿。何仲言:何逊。)⑨流派;派别;品类。刘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齐民要术·序》:“花草之流,可以悦目。”[流连]1.耽于游乐而忘归。《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荒亡:沉迷于田猎酒色,纵欲无度。)2. 依恋不舍。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游九京者,亦流连于随会。”(九京:即九原,春秋时晋大夫的墓地。随会:晋大夫。)3. 滞留。《三国志·魏书·刘靖传》:“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4. 流徙离散。《汉书·师丹传》:“百姓流连,无所归心。”5. 哭泣流泪的样子。《后汉书·翟酺传》:“言无所及,唯涕泣流连。”

暗:

①黑暗;昏暗不明。《楚辞·九辩》:“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壅蔽:遮盖。漠:昏暗。)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亭午:正午。阡陌:道路。)②幽暗;幽深。高启《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得南字》:“今年在舍反寂寞,暗室困卧如僵蚕。”③不公开;隐蔽。陆游《入蜀记》卷六:“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④默默地;悄悄地。杜甫《可叹》诗:“群书万卷常暗诵。”⑤昏乱;愚昧。《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否(pǐ痞)德暗弱。”(道德低下,愚昧无能。否德:不德。)

里:

①古时乡村居民聚居的地方;村落。《孟子·尽心上》:“制其田里,教之树畜。”②故乡;家乡。江 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③古代的居民组织。其编制以二十五家或五十家或百家为一里。《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踰我里。”④里巷;里弄。《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⑤长度单位。市制五百米为一里。李白《早发白帝城》:“千里江陵一日还。”

销:

①熔化金属。《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②熔化。《论衡·谈天》:“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③除去;解除。魏源《筹河篇上》:“工员实用实销,故工大而费省。”④消失;消灭;消散。《庄子·则阳》:“其声销,其志无穷。”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