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

“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诗句出处:《送姚侍御充渭北掌书记》;是唐朝诗人李频的作品。

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
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绣衣行李日,绮陌别离尘。
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
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
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雕阴曾久客,拜送欲沾巾。

《送姚侍御充渭北掌书记》唐朝诗人李频的作品。

【注释】:

败:

①毁坏;败坏。《诗经·大雅·桑柔》:“大风有隧,贪人败类。”②失败。《孙子·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③打败;使(之)失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数败赵军。”④腐烂,变质。《论语·乡党》:“鱼馁而肉败,不食。”(馁:腐烂。)⑤凋敝;衰败。李商隐《夜冷》:“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⑥过失;弊病。《韩非子·难一》:“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⑦败露。《汉书·昭帝纪》:“事已败,遂发兵乎?”

败亡:

失败,灭亡。《史记·淮阴侯传》:“广武君辞谢曰:‘今臣~~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

亡:

(一)①逃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请由此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②外出。《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时其亡:趁他不在家时。)③失去;丢失。《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④死。《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⑤灭亡;与“存”相对。《左传 ·僖公五年》:“虢亡,虞必从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杜牧《冬至日寄小姪阿宜诗》:“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⑥通“忘(wàng)”。忘记。《韩非子·说林下》:“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二)wú 同“无”。①没有。《汉书·胡建传》:“贫亡车马。”贾谊《论积贮疏》:“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②副词。表否定,相当于“不”。《汉书·贡禹传》:“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列子·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

仍:

①沿袭;依照。《论语·先进》:“仍旧贯,如之何? 何必改作?”(旧贯:旧例。如之何:怎么样。)《后汉书·后纪序》:“汉仍其谬,知患莫改。”(患:祸患。)②相随;接续。《楚辞·九章·悲回风》:“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③屡;频繁。《后汉书·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④副词。仍然。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宿:隔夜。乍:忽然。)⑤因而;于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南史·宗武帝纪》:“初,帝平齐,仍有定关洛意。”[仍仍]不得志的样子。《淮南子·精神》:“乃始仍仍然知其盆瓴之足羞也。”(乃始:于是。)

暴:

(一)①暴露;显露(旧读pù)。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②凶恶;残暴。《商君书· 错法》:“不畏强暴。”③指凶恶残暴的人或行为。④侵害;损害。《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⑤猛烈。《礼记·月令》:“行夏令,则国多暴风。”⑥暴躁;急躁。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⑦徒手搏击。《诗经· 小雅· 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⑧副词。表示事情发生出于意外。相当于“突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暴得大名,不祥。” (二)pù晒。后作“曝”。《汉书·王吉传》:“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炙:烤。)

骨:

①人及动物的骨头、骨骼。《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②指尸骨。陆游《醉中出西门偶书》:“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③躯体。陆龟蒙《梦游甘露寺》:“岂伊烦恼骨,合到清凉域?”(伊:这。合:应当。)④指起支撑作用的架子。《朱子语类》第一百二十五:“惟其中空,故受轴而运转不穷,如伞柄上木管子众骨所会者。”⑤心思;神志。《新唐书·卢杞传》:“忠臣寒膺,良士痛骨。”(膺:胸。)⑥(人的)品格;气质。李贺《送沈亚之》:“吾闻壮夫重心骨。”⑦文学作品的刚健笔力、风格。《文心雕龙 · 风骨》:“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统:中心。)

冤:

①屈缩;不舒展。《汉书·息夫躬传》:“冤颈折翼,庸得往兮!”(庸:难道。)②冤枉;冤屈。《史记·于定国传》:“定国为廷尉,民以为不冤。”③冤仇。韩愈《谢自然诗》:“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④通“怨”。怨恨;仇恨。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冤愤如相焚。”

可:

(一)①同意。《左传·隐公三年》:“公曰:不可。”②正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使:如果。)③值得。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④能够;可以。《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⑤着实。《史记·田单列传》:“吾惧燕(yān)人掘吾城外冢墓,僇(lù)先人,可为寒心。”(僇:通“戮”。杀。此指戮尸。)⑥适合;适宜。张翰《杖赋》:“方圆适意,洪细可乎。”李渔《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种植部》:“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此皆言其可目者也。”⑦痊愈。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浑:简直。)⑧当着,对着。周邦彦《南柯子》:“晓来阶下按新声,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按:击,奏。一方:一块。)⑨副词。1.表示估计,相当于“大约”。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2.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3. 表示反诘,相当于“岂”“哪”。《史记·项羽本纪》:“骓不逝兮可奈何!”方干《山中言志》:“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潜夫:隐居的人。) (二)kè [可汗(hán)]亦作“可罕”。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帖:军中文告。)

伤:

①人或动物身体受到损伤。《春秋·宣公三年》:“郊牛之口伤。”(郊:祭祀名。)②伤口;创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吴起怀瘳实而吮伤。”③伤害;损害。《周易·节卦》:“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④妨碍。杜甫《陈拾遗故宅》:“位下曷足伤?”⑤忧愁;悲伤;忧伤。《诗经·小雅·杕杜》:“女心伤止。”(止:句末语气词。)⑥丧祭。《管子·君臣下》:“明君饰食饮吊伤之礼。”⑦嫌;失之于。《北史·苏威传》:“所修格令章程,并行于当世,颇伤琐碎。”⑧太;过度。齐己《野鸭》:“长生缘甚瘦,近死为伤肥。”

神:

①天神。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祇。”②鬼神。《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见:现。)③指人死后的魂灵。《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④玄妙;神奇。《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谓之神。”⑤心神;精神。《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⑥表情;神态。《世说新语·简傲》:“(王恬)神气傲迈,了无相酬对意。”⑦形象;肖像。蒋骥《传神秘要》:“传神最大者,令彼隔几而坐,可远三四尺许,若小照,可远五六尺,愈小愈宜远。”⑧神韵。指文艺作品在境界上所表达出的情趣韵致。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蔑:无;没有。)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