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大带委黄葛,紫蒲交狭(氵矣)。

“大带委黄葛,紫蒲交狭(氵矣)。”诗句出处:《昌谷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

昌谷五月稻,细青满平水。
遥峦相压叠,颓绿愁堕地。
光洁无秋思,凉旷吹浮媚。
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
层围烂洞曲,芳径老红醉。
攒虫锼古柳,蝉子鸣高邃。
大带委黄葛,紫蒲交狭(氵矣)。
石钱差复籍,厚叶皆蟠腻。
汰沙好平白,立马印青字。
晚鳞自遨游,瘦鹄暝单峙。
嘹嘹湿蛄声,咽源惊溅起。
纡缓玉真路,神娥蕙花里。(原注:近武后巡幸路。)
苔絮萦涧砾,山实垂(赤贞)紫。
小柏俨重扇,肥松突丹髓。
鸣流走响韵,垄秋拖光穗。
莺唱闵女歌,瀑悬楚练帔。
风露满笑眼,骈岩杂舒坠。
乱筱迸石岭,细颈喧岛瑟。
日脚扫昏翳,新云启华(门必)。
谧谧厌夏光,商风道清气。
高眠服玉容,烧桂祀天几。
(原注:谷与女山岭阪相承,山即兰
雾衣夜披拂,眠坛梦真粹。
香神女上天处也,遗几在焉。)
待驾栖鸾老,故宫椒壁圮。(原注:福昌宫在谷之东。)
鸿珑数铃响,羁臣发凉思。
阴藤束朱键,龙帐着魈魅。
碧锦帖花柽,香衾事残贵。
歌尘蠹木在,舞彩长云似。
珍壤割绣段,里俗祖风义。
邻凶不相杵,疫病无邪祀。
鲐皮识仁惠,总角知腼耻。
县省司刑官,户乏诟租吏。
竹薮添堕简,石矶引钩饵。
溪湾转水带,芭蕉倾蜀纸。
岑光晃(毂车换系)襟,孤景拂繁事。
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
丁丁幽钟远,矫矫单飞至。
霞(山献)殷嵯峨,危溜声争次。
淡蛾流平碧,薄月眇阴悴。
凉光入涧岸,廓尽山中意。
渔童下宵网,霜禽竦烟翅。
潭镜滑蛟涎,浮珠(口佥)鱼戏。
风桐瑶匣瑟,萤星锦城使。
柳缀长缥带,篁掉短笛吹。
石根缘绿藓,芦笋抽丹渍。
漂旋弄天影,古桧拿云臂。
愁月薇帐红,(罗上娟右)云香蔓刺。
芒麦平百井,闲乘列千肆。
刺促成纪人,好学鸱夷子。

《昌谷诗》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
笑眼:疑为笑恨。服玉容:一作复玉容。

【注释】:

大:

(一)①与“小”相对。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战国策·燕策二》:“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大。《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③扩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陈书·周弘正传》:“庶改浇竞之俗,以大吴国之风。”④程度深;声势大。晁错《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⑤夸张;夸大。《史记·高祖本纪》:“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贵的;重要的。《论语·颜渊》:“出门如敬大宾。”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⑧敬词。《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辈分较长。古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称呼祖父、祖母。《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1)表示超过。《战国策·秦策》:“亦无大大王。”(12)不详细,不准确。《新书·数宁》:“故圣之起,大以五百为纪。”(五百:指五百年。)(13)副词。很;极。《史记·张丞相列传(附申屠嘉)》:“(邓)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夫]古代官职名。殷周时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级。秦汉时期,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清代称高级文职阶官为大夫,并非实职(武官则称将军)。[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教:习。)[大方]专家内行。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颉颃: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炷夜香咱。”[大夫]对医生的尊称。宋代医官设有大夫、郎、医效等。见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后一般写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获得好结果。)

带:

①腰带。《荀子·儒效》:“逢衣浅带。”②系物的带子或像带状的长条物。李贺《出城》:“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关:水名。秦:地名。)③系束,捆缚。刘向《新序·杂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④佩;挂;戴。《楚辞·惜诵》:“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⑤围绕;环绕。杜甫《赤谷西崦人家》:“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⑥随身携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遂带以从军。”⑦连带。宋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衣:指果实的表皮。)⑧呈现;含有。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⑨区域;地带。《宋史· 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委:

①[动]聚积。扬雄《甘泉赋》:“瑞穰穰兮~如山。”②[动]托付。《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国事大臣。”③[动]放置。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鼓法》:“漉水尽,~着席上。”④[动]推卸。《晋书·王裒传》:“司马欲~罪于孤耶!”⑤[动]抛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若野赐之,是~君贶于草莽也。”⑥[形]曲折。《史记·天官书》:“若至~曲小变,不可胜道。”⑦[名]江河。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胡人言黑水原下~高,水曾逆流。”⑧[动]通“萎”。枯萎。《诗经·小雅· 谷风》:“无木不~。”

黄:

①黄色。《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裳:下衣;下裙。)杨臣源《城东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②变黄。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③黄帝的简称。陶潜《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dài),慨独在余。”(黄:黄帝。唐:唐尧。逮:及。)④雌黄,古人用作涂抹文字,点校书籍的颜料。陶翰《赠郑员外》:“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黄口]幼儿。《淮南子·汜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黄耈(gǒu)]老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耈。”

葛:

①一种藤本植物。纤维可供编织。《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②葛布;葛衣。鲍照《代东门行》:“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③通“盖”。掩覆。《逸周书·邦保》:“葛其戎谋,族乃不罚。”

蒲:

①[名]香蒲。水生植物,可以织席、扇、篓等。《诗经·大雅·韩奕》:“其蔌维何? 维笋及~。”②[名]蒲柳。又名水杨。《诗经·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③[名][蒲葵]植物名。常绿乔木,叶可做扇。李商隐《即日》:“何人书破~~扇,记着南塘移树时。”④[动][蒲伏]通“匍匐”。伏地而行。《史记·淮阴侯列传》:“(伍子胥)膝行~~。”

交:

①交叉;交错。《孔子家语·致思》:“挺刃交兵。”《楚辞· 九歌·国殇》:“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旌:旗。矢:箭。)《史记·项羽本纪》:“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nà),樊哙侧其盾以撞。”(内:同“纳”。)②结交;交往。《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实。)《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守其交礼。”《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终于。)《法言·修身》:“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有为:有作为。)③交情;友谊。《庄子·山木》:“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后汉书·崔骃传》:“交浅而言深者,愚也。”④时间或地区相连接。《左传·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⑤交配。《聊斋志异·董生》:“梦与女交。”⑥副词。1.俱;同时。《左传·文公十二年》:“(秦军与晋军)乃皆出战,交绥。”(绥:退军。)2. 互相。《左传·隐公三年》:“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质于周。”(质:人质。)《史记·张仪列传》:“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战国策·赵策三》:“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⑦通“蛟”。《汉书·高帝纪上》:“则见交龙于上。”⑧通“教”。使。岑参《叹白发》:“白发生偏速,交人不奈何。”

狭:

①窄。与“宽”、“广”相对。《管子· 山至数》:“国之广狭,壤之肥境,有数。”②小;少。《韩非子·难一》:“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③心胸狭窄。《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然性情量狭,徒为祸阶。”④小看;轻视。《尚书 · 咸有一德》:“无自广以狭人。”

矣:

语气词。①表示既成事实,即事物的已然。相当于“了”。《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②表示肯定的推测,即事物的必然。相当于“了”、“啦”。《史记·淮阴侯列传》:“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禽:通“擒”。捉拿。)③表示感叹。《吕氏春秋·疑似》:“孽矣!无此事也。”《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④表示命令或请求。相当于“吧”、“啊”。《商君书·更法》:“君无疑矣。”⑤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啦”。《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则可以王(wàng)矣?”(王:行王道。)⑥表示语气的停顿,引起下文。《诗经·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思:句末语气词。)⑦代词。与“之”相当。《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