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诗句出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注释】:

地:

①大地。与“天”相对。《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②陆地;地面。《左传·僖公四年》:“公(晋献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fèn);与犬,犬斃。”(坟:隆起。)③土地;田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廛:城市中的空地。国中:指王城之内。)④领土;疆土。《孟子·离娄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⑤地方;场所。《孙子兵法·虚实》:“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⑥处境;地位。《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⑦指境界。齐己《移居西湖作》:“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衲衣:僧衣。)⑧地步。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议论有余地,公侯来未迟。”⑨路程。李白《妾薄命》:“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⑩通“第”。副词。但;只。《汉书·丙吉传》:“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转:

(一)①转动。《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匪:非。)②转运;用车运输。《史记·项羽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③转移;辗转。《汉书·晁错传》:“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也。”(徙:迁移。)④改变方向或情势。《庄子·田子方》:“千转万变而不穷。”⑤以舞伴歌。《淮南子·齐俗》:“古者歌乐而无转。”⑥转送。⑦旧时诗文结构章法的术语。⑧反而;反倒。《诗经·小雅·谷风》:“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女:你。予:我。)⑨愈益;渐趋。《宋书·王景文传》:“吾逾忝转深,足以致谤。”(逾忝:指蒙受过分的恩宠。)(二)zhuàn ①旋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定。”②量词。相当于“回”、“次”。《木兰辞》:“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策勋:记功。)

锦:

①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夫人使馈之锦与马。”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衾qīn:被子。)《礼记·玉藻》:“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②鲜艳华美。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江:

①长江的专称。《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论衡·书虚》:“且投于江中,何江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临浙江,水波恶。”②江河的通称。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③指隐士的居处。陶潜《与殷晋安别》:“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人省》:“超然遂有江湖意。”

成:

①完成;实现。李斯《谏逐客书》:“使秦成帝业。”②帮助实现;成全。《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③成为;变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èi)成帷,挥汗成雨。”(闾:里巷。袂:袖子。帷:帷幕。)④成果;成就。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蕴:蓄。)⑤成长;成熟。《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养以成。”⑥和解;交好。《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成。”《史记·张仪列传》:“哀王于是倍从(zòng)约而因仪请成于秦。”(倍:违背。从:指合纵。仪:人名。)⑦已定的;定型的;现成的。《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论》:“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咸:都。革:改变。)⑧层;重(chóng)。《史记·李斯列传》:“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吕氏春秋·音初》:“为九成之台。”⑨古代十里见方为一成。《汉书·刑法志》:“成方十里。”

渭:

水名。又名渭河。《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

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

回:

①旋转;曲折环绕。《左传·襄公十八年》:“右回梅山,侵郑东北。”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引申为掉转方向,掉头。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引申为改变。《世说新语·雅量》:“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②返回;恢复原状。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郁离子·九难》:“灵药千名,神农所尝,起死回生,旋阴斡阳。”引申为回复。《梦溪笔谈· 人事二》:“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③不正直;邪僻。《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论衡·变虚》:“若德回乱,民将流亡。”又为偏私,袒护。《国语·晋语八》:“且秦楚匹也,若之何其回于富也。”④避让;忌讳。《新序·杂事一》:“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后汉书·左雄传》:“(左雄)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⑤量词。晏几道《鹧鸪天》:“几回魂梦与君同。”

玉:

①一种质细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尚书·胤(yìn)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胤:古国名。炎:焚烧。)《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加:增加。指虚报。)③精美珍贵的。葛洪《抱朴子·外篇·诘鲍》:“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④洁白美好的。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羽:羽翼。)⑤相助;培养。《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用:以。谏:规劝。)

垒:

(一)①军队的防御工事。《韩非子·说林下》:“深沟高垒。”《左传·成公十六年》:“固垒而待之。”《孙子·虚实》:“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②堆砌;筑。李白《襄阳歌》:“垒曲便筑槽丘台。”《墨子·备穴》:“先垒窯壁。”(二)léi ①同“礧”。从高处向下推的石头。《汉书·李陵传》:“单(chán)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遮:断绝。隅:角落。)②通“累”。捆绑。《荀子·大略》:“氐(dī)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不焚也。”(氐羌:我国古时西方民族。虏:被俘虏。不焚:指死后不焚化。)③通“蘲”。盛土的筐。《墨子·备城门》:“昔筑,七尺一居属,五步一垒,五筑有锑。”

作:

①起;起立。《论语·先进》:“舍瑟而作。”②兴起;产生。《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一:统一。)又起身。《管子·弟子职》:“夜寐蚤作。”(寐:睡。蚤:通“早”。)《孟子·公孙丑上》:“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韩非子·解老》:“大奸作则小盗随。”③始。《尚书· 禹贡》:“莱夷作牧。”(莱夷:地名。牧:放牧。)④劳作;工作。《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⑤创作;写作。《孟子·梁惠王下》:“孔子惧,作《春秋》。”《吕氏春秋·勿躬》:“容成作历。”(容成:传说中黄帝臣,历法的创造者。)王充《论衡·定贤》:“譬犹工匠之作器也。”⑥名词,指作品。萧统《文选序》:“则有‘凭虚’、‘亡是’之作。”⑦事务。鲍照《采桑》:“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事:从事。)⑧担当;充任。《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假如。)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槐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⑨当成;算做。罗公升《溪上》:“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一发:一根头发。)又成为。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⑩通“诅”。诅咒。《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侯:语气词。)(11)通“诈”。欺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严肃起来或发怒。《礼记·哀公问》:“孔子愀(qiǎo)然作色。”(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

安:

①安宁;安稳;安定。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汉书·薛广德传》:“乘船危,就桥安。”(就桥:从桥上走。)②使安宁。《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③安乐;安逸。《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④安心。陈寿《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郊境之内,民不安业。”⑤安放;设置。陆游《东阳道中》诗:“先安笔砚对溪山。”⑥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什么地方”。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汉书·黥布传》:“女安从知之?”(女:你。)⑦副词。表示反问。韩愈《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