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

“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诗句出处:《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是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

亚相膺时杰,群才遇良工。翩翩幕下来,拜赐甘泉宫。
信知命世奇,适会非常功。侍御执邦宪,清词焕春丛。
末路望绣衣,他时常发蒙。孰云三军壮,惧我弹射雄。
谁谓万里遥,在我樽俎中。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
前席屡荣问,长城兼在躬。高纵激颓波,逸翮驰苍穹。
将副节制筹,欲令沙漠空。司业志应徐,雅度思冲融。
相思三十年,忆昨犹儿童。今来抱青紫,忽若披鹓鸿。
说剑增慷慨,论交持始终。秘书即吾门,虚白无不通。
多才陆平原,硕学郑司农。献封到关西,独步归山东。
永意久知处,嘉言能亢宗。客从梁宋来,行役随转蓬。
酬赠欣元弟,忆贤瞻数公。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
并负垂天翼,俱乘破浪风。眈眈天府间,偃仰谁敢同。
何意构广厦,翻然顾雕虫。应知阮步兵,惆怅此途穷。

【注释】:

光:

①光亮;光辉。《墨子·尚贤中》:“若日之光,若月之明。”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亮;光明。《楚辞·九章·涉江》:“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③光采;风采。《庄子·盗跖》:“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也指华美。《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④光荣;荣耀。《汉书·礼乐志》:“下民之乐,子孙保光。”司马迁《报任安书》:“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⑤时光;光阴。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青轩:官员坐的有青绸障蔽的车。)⑥景物;景色。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⑦发扬光大。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⑧光滑。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jué),刮垢磨光。”(抉:挑出,剔出。)⑨指礼乐文物。《周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禄:

①福;福气。《诗经·小雅·天保》:“受天百禄。”《左传·昭公二年》:“寡君命下臣来继旧好,好合使成,臣之禄也。”(使成:使命能够完成。)②俸禄。《墨子·尚贤》:“量功而分禄”③授予俸禄。《礼记·王制》:“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闲田以禄之。”(闲田:指封馀的土地。)④旧指命中注定的盛衰兴废。《论衡·命禄》:“故贵贱在命,不在智愚;贫富在禄,不在顽慧。”

经:

①织物的纵线叫“经”。《文心雕龙·情采》:“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论衡· 量知》:“恒女之手,纺绩织经。”(恒:常。)②南北向的道路为“经”(东西向的为“纬”)。《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③道路。张衡《东京赋》:“经涂九轨,城隅九雉。”④中医称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为“经”。《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技:即“枝”,枝脉。肯綮qìng:筋骨结合之处。軱gù:大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教以上下经脉五诊。”⑤具有典范性的著作。如:《十三经》;佛经;《道德经》。《史记·儒林列传》:“(儿宽)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又指记述某一事物、技艺的专书。如:《水经》;《茶经》;《禽经》。⑥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一部,即经部,又称甲部,专门收集《周易》、《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著作。⑦经过;经历。《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婺(wù)水东南从永康经郡之南门,而西北抵兰溪,与衢江合。”⑧常久。《史记·货殖列传》:“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⑨常道;常法。《左传·隐公十一年》:“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吕氏春秋·有始》:“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⑩治理。《荀子·非十二子》:“不可以经国定分。”《吕氏春秋·求人》:“终身无经天下之色。”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1)上吊;自缢。《论语· 宪问》:“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史记·田单列传》:“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距户:闭门。)[经纪]经营管理。《宋书·谢弘微传》:“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生业:赖以生活的职业。)[经营]1. 治理。《诗经· 大雅· 江汉》:“经营四方,告成于王。”2. 指艺术构思。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意匠:构思。惨淡:用尽心力。)

经济:

经国济民。杜甫《上水遣怀》:“古来~~才,何事独罕有。”

济:

(一)古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至山东省东北部入渤海。《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济济]1.众多的样子。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济济延多士,跹跹(xiānxiān)舞百蛮。”2. 整齐美好的样子。《诗经·齐风·载驱》;“四骊(lí)济济,垂辔(pèi)沵沵(nǐ nǐ)。” (二)jì ①过河;渡。《尚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②过河的地方;渡口。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③成功;成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左传·隐公四年》:“众叛亲离,难以济矣。”④停止。《淮南子·时则》:“九月失政,三月春风不济。”《诗经·鄘风·载驰》:“既不我嘉,不能旋济。”⑤帮助;救济。《后汉书·卢植传》:“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⑥增加。《左传·昭公二十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器:

①器皿;器具。《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②国家或名爵的标志物。《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③器官;躯体。潘岳《马汧(qiān)督诔》:“悠悠烈将,覆军丧器。”④具体的事物。《文心雕龙·情采》:“敷写器象。”《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指精神。)⑤度量;胸襟。《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⑥才能;能力。《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⑦有才能的人;人才。《老子》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⑧器重;赏识。孟郊《吊国殇》:“尧舜宰乾坤,器农不器兵。”

精:

①纯净的好米。《庄子·人间世》:“鼓策播精,可以食十人。”(策cè:小簸箕)。《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厌:嫌。脍:细切的肉、鱼。)②纯净。《后汉书·鲜卑传》:“精金良铁,皆为贼有。”③精华;精粹。《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葛洪《抱扑子·外篇·嘉遁》:“漱流霞之澄液,茹(rú)八石之精英。”(茹:吃。)又精锐。《后汉书·铫期传》:“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④专诚;专一。《淮南子·修务》:“官御不厉,心意不精。”《管子·心术下》:“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⑤细致;细密。《后汉书·宦者传》:“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工:工巧。)⑥精通;娴熟。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明史·蒋德璟传》:“凡武弁(biàn)比试,必骑射精娴,方准袭替。”(武弁:低级武职。)⑦精明;机灵。《汉书·儒林传》:“其人精悍,处事分明。”⑧妖精;神怪。王嘉《拾遗记·前汉上》:“勿轻万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⑨明亮。《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汉书·李寻传》:“日月光精,时雨气应。”⑩精气;天地间的一种灵气。《庄子·在宥》:“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11)精神;精力。《战国策·燕策三》:“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论衡·论死》:“火灭光消而烛在,人死精亡而形存。”(12)两性赖以繁殖后代的物质。《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13)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甚”、“极”。《吕氏春秋·至忠》:“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精神]1.精气元神。《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2. 实质;要旨。王安石《读史》:“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写:描绘。)

精微:

精细,隐微。成绥《啸赋》:“玄妙足以通神悟灵,~~足以穷幽测深。”

微:

①隐蔽;藏匿。《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yì),其徒微之。”(缢: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随张仪。”③微小。《吕氏春秋·荡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轻微。《庄子·养生主》:“动刀甚微。”⑤精妙;深奥。《晋书·葛洪传》:“析理入微。”⑥衰败;衰微。《战国策·赵策三》:“周贫且微。”《后汉书·逸民传论》:“汉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贱。《史记· 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⑧不是;没有。《史记·张丞相列传》:“(吕后)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⑨副词。1. 稍微;略微。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zhǔ)文。”(属文:作文。)⑩古国名。1.殷代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2. 殷、周时西南夷诸国之一。在今四川省巴县。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深:

①水深。与“浅”相对。《诗经·小雅·小旻(mín)》:“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②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远。《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③深厚;密切。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④深入;深刻。《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又精到。⑤精深;深奥。《论衡· 自纪》:“何以为辩? 喻深以浅。”⑥厉害;深重。《韩非子·喻老》:“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刻毒;残酷。《战国策·燕策三》:“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将军:指樊於[wū]期。遇:对待。)⑧色彩浓重。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⑨时间久。陆游《入蜀记》:“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深秋潦(lǎo)缩。”(潦缩:积水下降。)⑩副词。表示程度较高,相当于“很”、“非常”。《史记·汲黯郑当时列传》:“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

深衷:

深厚的心意。颜延之《五君咏》:“颂酒虽短章,~~自此见。”

衷:

(一)①穿在里面。《后汉书·董卓传》:“肃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肃、卓:人名。不入:指刺不进去。)②中间。《左传·昭公六年》:“叔向曰:‘楚辟(pì)我衷,若何效辟?’”(辟:邪。)③内心。颜延之《五君咏》:“深衷自此见。”④善;福。《国语·晋语二》:“以君之灵,鬼神降衷。” (二)zhòng 适合;恰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服:衣服。)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