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诗句出处:《龙山补亡》;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
坠车天全,颠沛何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
不知有我,帽复奚数。
流水莫系,浮云暂寓。
飘然随风,非去非取。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
不缨而结,不簪而附。
歌诗甯择,请饮相鼠。
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注释】:

冠:

(一)①帽子的总称。《战国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跣xiǎn :光着脚。)②类似冠的东西。《聊斋志异·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二)guàn ①戴帽子。《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许子:当时农家许行。)②古代的一种仪式。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字:命以字。)男子成年也称冠。《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沂:水名。风:吹风。舞雩:古代求雨之壇。)③居第一位。《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明:

①明亮;光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②照亮。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也。”③明显;明白。《战国策·齐策一》:“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④公开。《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明谓左右。”又显露。柳宗元《小石潭记》:“明灭可见。”⑤说明;表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贤明;英明。诸葛亮《前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⑦聪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放弃。)⑧视力;眼力。又视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张煌言《拟古》之二:“晦明本如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毂:车轮的中心。)⑩旧指阳世间。颜延之《和谢监灵运一首》:“人神幽明绝。”(幽:指阴间。绝:指时乱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胜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于公元1368年,1661年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古乐府《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大人家:大户人家。)

明月:

①光明的月亮。《古诗十九首》:“三五~~满,四五蟾兔缺。”②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冠切云之崔嵬,被~~兮珮宝璐。”

月:

(一)①月球;月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潜《归田园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从朔至晦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李贺《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⑤指妇人的月经。王建《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助词。弥:满。厥:其。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域国名。 (二)ròu 同“肉”。古乐府《孤儿行》:“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肠:指小腿肚子。)

佩:

①古代系于衣带上的饰物。《诗经·郑风·子矜》:“青青子佩,悠悠我思。”②玉佩。杜甫《更题》:“群公苍玉佩,天子翠云裘。”这个意义又写作“珮”。③佩带。屈原《离骚》:“谓幽兰其不可佩。”④铭记在心;钦佩;感念。曹植《文帝诔》:“家佩惠君,户蒙慈父。”(惠君:仁爱的君主。)李商隐《上尚书范阳公第三启》:“感佩私恩,不知所喻。”(喻:比喻。)⑤环绕;围绕。《水经注·渭水》:“兰渠川水出自北山,带佩众溪,南流注于渭。”⑥承受;担负。《南史·萧范传》:“虽佩恩宠,还羞年鬓。”

佩服:

①敬仰,悦服。杜甫《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鄙人奉末眷,~~自早年。”②铭佩,感念不忘。萧纶《赠言赋》:“钦爱顾之罔已,良~~之在旃。”③佩戴。《论衡·自纪》:“有宝玉于是,俗人投之,卞和~~,孰是孰非,可信者谁?”④佩饰和服章的统称。韩愈《送区弘南归》:“~~上色紫与绯。”

服:

①从事;承担。《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②驾;御。《吕氏春秋·慎大》:“马弗复乘,牛弗复服。”③服从。《论语·为政》:“何为则民服?”(何为:做什么事。)《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④降服;屈从。《国语·越语上》:“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⑤钦佩。《西京杂记》卷三:“子云学相如为赋而不逮,故雅服焉。”(子云:扬雄字。相如:司马相如。逮:及。雅:甚。)⑥衣服。《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⑦穿着。《西京杂记》卷一:“上(汉武帝)时服此裘以听朝。”(听朝:听政。)⑧佩带。李斯《谏逐客书》:“服太阿之剑。”(太阿:剑名。)⑨吞服(药物)。《颜氏家训·养生篇》:“庾肩吾常服槐实。”(实:子粒。)⑩习惯;适应。屈原《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11)服马。古代一车四马,居中的两匹称作“服”。《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cān)雁行。”(上襄:马头昂举。骖:驾车时位于两边的马。)(12)执持。《国语·吴语》:“乃令服兵擐甲。”(13)上古王畿之外,五百里为一服,即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史记·五帝本纪》:“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宝:

①珍贵的东西。《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指随侯珠。和:指卞和璧。)苏轼《和子由》:“千金买战马,百宝装刀镮。”②珍贵的。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③帝、后、太子的印玺。《新唐书·车服志》:“至武后,改诸玺皆为宝。”④珍爱。《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迩:近。)

璐:

美玉。《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被:同“披”。)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