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头黑功名浑好在,漫浪从渠赋予。

“头黑功名浑好在,漫浪从渠赋予。”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卢祖皋的作品。

万里岷峨路。笑归来、野逸萧闲,旧时风度。玉陛金闺春引处,迟却京华步武。漫赢得、西湖佳趣。香篆琴丝帘影外,有朝云、夜月和鸥鹭。都辨我,醉中句。飞凫又报匡庐去。怕赤霄、班里依然,有人留取。头黑功名浑好在,漫浪从渠赋予。但爱我、襟期相遇。满把一觞为君寿,有风荷、万顷摇清暑。聊为此,釂金缕。

【注释】:

黑:

①黑色。《诗经·邶风·北风》:“莫赤匪狐,莫黑匪乌。”②黑暗无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③非法的;隐蔽的。朱有燉《仗义疏财》:“莫不是护俺宋官家黑楼子上听弹筝。”(宋官家:宋徽宗,当时称皇帝为官家。黑楼子:隐蔽的妓院。)

功:

①功劳;业绩。《战国策·赵策四》:“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②成就;功效。《庄子· 天运》:“劳而无功。”《晋书·谢安传》:“妙算有遗,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降龄:上天给予的寿龄。垂成:将成。)嵇康《养生论》:“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③工作。《吕氏春秋·仲春》:“无作大事,以妨农功。”④功能。《荀子·天论》:“以全其天功。”⑤工程。葛洪《抱朴子·外篇·崇教》:“民力竭于功役,储蓄靡于不急,起土山以准嵩霍,决渠水以象九河。”(靡:浪费。嵩霍:二山名,被称为中岳与南岳。)⑥精善;坚固;精良。《管子·七法》:“有蓄积,则久而不匮;器械功,则伐而不费。”⑦通“攻”。治理。《水经注·巨洋水》:“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⑧丧服通称。《礼记·服问》:“绖服之绖,服其功衰。”

功名:

①功绩,名声。《后汉书·光武帝纪》:“今不同心胆共举~~,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②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儒林外史》回二:“~~大事,总以文章为主。”

名:

①名字;名称。《孟子·尽心下》:“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讳:避讳。)②取名;命名。《战国策·魏策三》:“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③名号;名分。《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④名声;声誉。卓尔堪《明遗民诗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死事:效忠国事而死。垂:留传。固:本来。无论:不用说。)⑤著称;闻名。《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间:可以相提并论。)⑥古代名家的简称。名家以正名辨义为主,战国百家之一。⑦说出;陈述。林嗣环《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出一处也。”⑧占有。《论衡·骨相》:“不名一钱。”⑨大的;重要的。《庄子·天下》:“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⑩文字。《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

浑:

(一)①大水涌流声。张协《七命》:“溟海浑濩(huò)涌其后。”(濩:形容水势汹涌。)韩愈《进学解》:“上规姚姒,浑浑无涯。”②浑浊;不清亮。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老子》第十五章:“浑兮其若浊。”③合为一体;混同。李华《杂诗六首》之一:“典乐忽涓微,波浪与天浑。”《淮南子·原道》:“大浑而为一。”《关尹子·二柱》:“浑人我,固天地。”④愚昧;糊涂。《商君书·壹言》:“塞而不开则民浑。”⑤天然的;纯朴。郎廷槐等《师友诗传录》:“总之,汉祚鸿朗,文章作新,《安世》楚声,浑纯厚雅;汉武乐府,壮丽宏奇。”(《安世》:指汉乐歌《安世房中歌》。)《论衡·谈天》:“元气未分,浑沌为一。”⑥全然。李白《少年行》:“浑身装束皆绮罗。”《齐民要术·炙法》:“涂肉,浑炙之。”⑦副词。1. 简直;几乎。杜甫《峡中即事》:“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2. 还;仍。杜甫《春望》:“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 皆;都。王安石《若耶溪归兴》:“汀草岸花浑不见,青山无数逐人来。” (二)hùn 同“混”。混杂;杂糅。《汉书·董仲舒传》:“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

好:

(一)①女子貌美。《史记·孔子世家》:“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文采。康乐:舞曲名。)古诗《陇西行》:“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②泛指美;善。《诗经·郑风·叔于田》:“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代称男子。洵:确实。)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③友好;友爱。高适《赠别晋三处士》:“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④完毕;完成。韩偓《无题》:“妆好方长叹,欢余却浅颦。”⑤可以;便于。李觏《苦雨初霁》:“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河汉:天河。油然:云气上升。)⑥恰巧;适逢。白居易《吴中好风景》:“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⑦表示劝勉。《世说新语·方正》:“临别流涕,抚其背曰:‘奴好自爱。’”⑧表感叹。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二)hào ①喜爱;爱好。《庄子·逍遥游》:“臣之所好者,道也。”②善于;易于。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二百二十二:“聪明好短命,痴騃祩(ái)却长年。”(騃:傻。)③玉器或钱币中间的孔。《汉书·食货志下》:“卒铸大钱,文曰‘宝货’,肉好皆有周郭。”

在:

①存在;在世。《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范缜《神灭论》:“岂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张华《情诗》:“处欢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长”。(愒:贪。)③处;处所。陶潜《饮酒》之二:“衰荣无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于;取决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问候;慰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寡人:卫献公自称。淹恤:久遭忧患。吾子:指卫大夫大叔文子。)⑥观察;审察。《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词。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柳宗元《田家》诗:“迎新在此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指孙权。操:曹操。)⑧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其下多连“不”等。⑨终结。《尚书·吕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仅仅。《汉书·贾谊传》:“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

漫:

①水涨;往外溢。储光羲《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春看湖水漫,夜入回塘深。”王安石《饭祈泽寺》:“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②遍;周遍。陆游《自嘲》:“荒园无佳花,牵牛漫疏篱。”③散漫;无拘束。元结《游潓泉》:“顾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④模糊。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⑤污损;玷污。《吕氏春秋·离俗》:“不漫于利,不牵于埶(shì)。”(埶:同“势”,权势。)⑥副词。1.表示随意。相当于“随便”、“匆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再;还。)2.表示徒然。相当于“白”、“白白地”。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3.莫;不要。张渭《赠赵使君美人》:“漫学他家作使君。”⑦欺骗;蒙骗。苏轼《游灵隐寺戏赠李居士》:“若教从此成千里,巧历如今也被漫。”

漫浪:

放任,放纵。苏轼《过海得子由书》:“萧疏悲白发,~~散穷愁。”

浪:

(一)①波浪。《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范仲淹《岳阳楼记》:“浊浪排空。”②水波涌起。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毖:通“泌”,泉水涌流的样子。)③放荡;放纵。《诗经·邶风·终风》:“谑浪笑敖,中心是悼。”《明史·唐寅传》:“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④随便;轻率。杜甫《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杜牧《罪言》:“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⑤空;白白地。韩愈《秋怀》之一:“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苏轼《赠月长老》:“功名半幅纸,儿女浪苦辛。” (二)láng ①液体滴落或流动的样子。柳宗元《与顾十郎书》:“因言感激,浪然出涕。”②流逝。秦观《寄孙莘老少监》:“天上图书森似旧,人间岁月浪如驰。”[浪浪]流动的样子。屈原《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渠:

①人工开凿的水道。《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②护城河;壕沟。《国语·晋语二》:“景霍以为城,而汾、河、涑、浍以为渠。”③开渠。《吕氏春秋·上农》:“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④大。常用来形容人。《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魁:为首的。罔治:不治罪。)⑤首领;头领。岳珂《桯(tīng)史》卷五:“群渠皆酾(shī,又读shāi)酒来贺。”(酾:斟酒。)⑥通“讵”。岂;难道。《汉书·孙宝传》:“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掾yuàn:官府中佐治官吏的通称。)⑦通“遽jù”。1.匆遽。陶潜《读〈山海经〉》之八:“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央:完结。)2.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

赋:

①赋税。晁错《论贵粟疏》:“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②指徭役,兵役。《前汉纪·景帝纪》:“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赋。”③授予;给予。《国语·晋语四》:“公属百官,赋职任功。”④天赋。梅尧臣《乞巧赋》:“愚愚慧慧,自然之经。赋已定矣,今返妄营。”(返:同“反”。)⑤吟诵(诗歌)。苏轼《前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兵器名。)司马迁《报任安书》:“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⑥一种韵文,盛行于汉魏六朝。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⑦贡士。指向最高统治者荐举人才。《汉书· 晁错传》:“乃以臣错充赋。”⑧颁布;陈述。《诗经·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明命使赋。”⑨铺展。何晏《景福殿试》:“斑间赋白,疏密有章。”

予:

(一)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二)yǔ ①授予;给予。通作“與(与)”。《荀子·修身》:“怒不过夺,喜不过予。”②通“与(與)”。赞许。《荀子 · 大略》:“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易牙、师旷:皆人名。)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