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欲識老病心,賴渠將過日。

    “欲識老病心,賴渠將過日。”詩句出處:《山中五無奈何》;是唐朝詩人李涉的作品。

    無奈落葉何,紛紛滿衰草。疾來無氣力,擁戶不能掃。
    欲訪雲外人,都迷上山道。
    無奈澗水何,喧喧夜鳴石。疏林透斜月,散亂金光滴。
    欲訪澗底人,路窮潭水碧。
    無奈阿鼎何,嬌啼索梨栗。柴門正風雨,千向千回出。
    欲識老病心,賴渠將過日。
    無奈梅花何,滿巖光似雪。春風總未至,獨自驚時節。
    欲見惆悵心,又看花上月。

    【註釋】:

    欲:

    ①欲望;願望。又作“慾”。《孟子·離婁下》:“從(縱)耳目之欲。”《孫子兵法·謀攻》:“上下同欲者勝。”②想要。《左傳·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立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③需要。《齊民要術·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④副詞。將要;快要。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⑤情欲;貪欲。劉伶《酒德頌》:“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識:

    (一)①知道;懂得。《莊子·天地》:“識其一不知其二。”②認識。賀知章《回鄉偶書》:“兒童相見不相識。”③識別。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新婦識馬聲。”④知識;見識。《荀子·法行》:“怨天者無識。” (二)zhì ①記住。《論語·述而》:“默而識之。”②標記。曹植《寶刀賦序》:“以龍熊烏雀為識。”

    老:

    ①年歲大。《詩經·邶風·擊鼓》:“與子偕老。”(偕:一同。)《老子》第十八章:“民至老死不相往來。”②衰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廉頗老矣,尚能飯否?”③老年人。《戰國策·齊策》:“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特用於對資深長者的敬稱。《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不憖遺一老。”(憖yìn:願)④老死;終老。死的諱稱。張溥《五人墓碑記》:“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⑤敬老,養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熟練,有經驗。歐陽修《為君難論》:“其父奢,趙之名將,老用於兵者也。”⑦對公卿大夫的總稱。《左傳·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請帥王賦。”也指大夫的傢臣《論語·憲問》:“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孟公綽:魯大夫。趙魏:都是晉國的世卿。)⑧告老;年老退休。《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祁奚:晉大夫。)⑨年久的;歷時久遠的。原來的(與“新”相對)。方苞《獄中雜記》:“而獄中為老監者四,監五室。”⑩陳舊的。歸有光《項脊軒志》:“百年老屋,塵泥滲漉。”(11)前綴。用於稱人、排列次序和某些動植物名。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病:

    ①重病;重傷。古稱輕病為疾,重病為病。《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病,則將殺之。”後泛指一般疾病。《孟子·滕文公上》:“吾固願見,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見。”②患病。《後漢書·王充傳》:“永元中,病卒於傢。”③困苦;疾苦。白居易《寄唐生》:“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④憂慮;擔心。《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鄭人病之。”⑤缺點;錯誤。《孔子傢語·在厄》:“孔子聖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

    心:

    ①心臟。《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臟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③掛懷;關心。唐順之《與呂沃洲巡按書》:“兩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於。)④中央;中心。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呂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處。《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而敵傢數道並進,已入心腹。”2. 親信的人。

    賴:

    (一)①利;利益。《國語·齊語》:“相語以利,相示以賴。”②依靠;依賴。《史記·商君列傳》:“今以君之賢聖,國賴以盛。”③給予利益。《零陵郡復乳穴記》:“今吾刺史令明志潔,先賴而後力。”④幸虧;好在。《羌村三首》之二:“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註。” (二)lǎn 通“懶”。《孟子·告子上》:“富歲,子弟多賴。”

    渠:

    ①人工開鑿的水道。《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②護城河;壕溝。《國語·晉語二》:“景霍以為城,而汾、河、涑、澮以為渠。”③開渠。《呂氏春秋·上農》:“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④大。常用來形容人。《尚書·胤征》:“殲厥渠魁,脅從罔治。”(魁:為首的。罔治:不治罪。)⑤首領;頭領。嶽珂《桯(tīng)史》卷五:“群渠皆釃(shī,又讀shāi)酒來賀。”(釃:斟酒。)⑥通“詎”。豈;難道。《漢書·孫寶傳》:“今日鷹隼始擊,當順天氣取奸惡,以成嚴霜之誅,掾部渠有其人乎?”(掾yuàn:官府中佐治官吏的通稱。)⑦通“遽jù”。1.匆遽。陶潛《讀〈山海經〉》之八:“方與三辰遊,壽考豈渠央?”(央:完結。)2.豈。《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

    將:

    (一)①扶持;扶助。《詩經·周南·樛木》:“樂隻君子,福履將之。”(隻:助詞。履:祿。)《木蘭詩》:“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郭:外城。)②帶領。《漢書·張禹傳》:“禹將(戴)崇入後堂飲食。”《淮南子·人間》:“其馬將胡駿馬而歸。”③取;拿。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④送行。《淮南子·覽冥》:“不將不迎。”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若夫迎新將故之勞。”(若夫:至於。)⑤做;奉行。《左傳·成公十三年》:“將事不敬。”⑥養;保養。《呂氏春秋·音律》:“以將陽氣。”⑦副詞。1.將要。《論語·述而》:“不知老之將至雲爾。”(雲:如此。爾:同“耳”,罷瞭。)《孟子·告子下》:“先生將何之?”(之:往。)《左傳· 隱公元年》:“夫人將啟之。”(啟之:給他開門。)2. 且,又。《詩經·小雅· 谷風》:“將恐將懼。”⑧介詞。以;用。《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肯將衰朽惜殘年。”⑨連詞。和;與。李頎《臨別送張諲入蜀》:“經山復歷水,百恨將千慮。”李白《月下獨酌》:“暫伴月將影。”⑩助詞。用在動詞後面,無實義。白居易《賣炭翁》:“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二)jiàng ①將帥。《史記·陳涉世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寧:難道。)《呂氏春秋·執一》:“軍必有將。”②統率;帶兵。《左傳·桓公五年》:“虢公林父將右軍。”《史記·秦始皇本紀》:“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鉅鹿。”(卒:兵。)③使擔任將領。《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威王欲將孫臏。”[將領]1. 將帥。《隋書·楊玄感傳》:“玄感欲立威名,陰求將領。”(暗中謀求將帥的職位。)2.率領。元結《宿洄溪翁宅》:“老翁八十猶能行,將領兒孫行拾稼。”(稼:莊稼。) (三)qiāng 請;希望。《詩經·衛風·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子:你。)李白《將進酒》:“將進酒,杯莫停。”

    過:

    (一)①經過;走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乘白馬而過關。”《史記·高祖本紀》:“西過高陽。”(高陽:地名)。②過去。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適:恰好。霖:甘雨。)③超過;勝出。《左傳·隱公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參國之一:國都的三分之 一。)④過分。張居正《答馬總兵》:“一切事體,不必過慮。”⑤探訪;拜訪。《史記·魏公子列傳》:“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之。”⑥過錯;犯錯誤。《左傳·宣公二年》:“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學而》:“過則勿憚改。”⑦量詞。遍;次。陸雲《與兄平原書》:“前後讀兄文一再過。” (二)guō 古國名。在今山東省掖縣北。《左傳·襄公四年》:“(寒浞)處澆於過,處豷於戈。” (三)huò 通“禍”。《墨子·魯問》:“故大國之攻小國也,是交相賊也,過必反於國。”


    上一篇:造化中台座,威风上将坛。

    下一篇:寂寞天籁息,清迥鸟声曙。
  • 欲识老病心,赖渠将过日。

    “欲识老病心,赖渠将过日。”诗句出处:《山中五无奈何》;是唐朝诗人李涉的作品。

    无奈落叶何,纷纷满衰草。疾来无气力,拥户不能扫。
    欲访云外人,都迷上山道。
    无奈涧水何,喧喧夜鸣石。疏林透斜月,散乱金光滴。
    欲访涧底人,路穷潭水碧。
    无奈阿鼎何,娇啼索梨栗。柴门正风雨,千向千回出。
    欲识老病心,赖渠将过日。
    无奈梅花何,满岩光似雪。春风总未至,独自惊时节。
    欲见惆怅心,又看花上月。

    【注释】:

    欲:

    ①欲望;愿望。又作“慾”。《孟子·离娄下》:“从(纵)耳目之欲。”《孙子兵法·谋攻》:“上下同欲者胜。”②想要。《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需要。《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④副词。将要;快要。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⑤情欲;贪欲。刘伶《酒德颂》:“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识:

    (一)①知道;懂得。《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②认识。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③识别。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识马声。”④知识;见识。《荀子·法行》:“怨天者无识。” (二)zhì ①记住。《论语·述而》:“默而识之。”②标记。曹植《宝刀赋序》:“以龙熊乌雀为识。”

    老:

    ①年岁大。《诗经·邶风·击鼓》:“与子偕老。”(偕:一同。)《老子》第十八章:“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②衰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③老年人。《战国策·齐策》:“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特用于对资深长者的敬称。《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慭遗一老。”(慭yìn:愿)④老死;终老。死的讳称。张溥《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⑤敬老,养老。《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熟练,有经验。欧阳修《为君难论》:“其父奢,赵之名将,老用于兵者也。”⑦对公卿大夫的总称。《左传·昭公十三年》:“天子之老,请帅王赋。”也指大夫的家臣《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孟公绰:鲁大夫。赵魏:都是晋国的世卿。)⑧告老;年老退休。《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祁奚:晋大夫。)⑨年久的;历时久远的。原来的(与“新”相对)。方苞《狱中杂记》:“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⑩陈旧的。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11)前缀。用于称人、排列次序和某些动植物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病:

    ①重病;重伤。古称轻病为疾,重病为病。《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病,则将杀之。”后泛指一般疾病。《孟子·滕文公上》:“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②患病。《后汉书·王充传》:“永元中,病卒于家。”③困苦;疾苦。白居易《寄唐生》:“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④忧虑;担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郑人病之。”⑤缺点;错误。《孔子家语·在厄》:“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

    赖:

    (一)①利;利益。《国语·齐语》:“相语以利,相示以赖。”②依靠;依赖。《史记·商君列传》:“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③给予利益。《零陵郡复乳穴记》:“今吾刺史令明志洁,先赖而后力。”④幸亏;好在。《羌村三首》之二:“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二)lǎn 通“懒”。《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

    渠:

    ①人工开凿的水道。《史记·滑稽列传》:“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②护城河;壕沟。《国语·晋语二》:“景霍以为城,而汾、河、涑、浍以为渠。”③开渠。《吕氏春秋·上农》:“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④大。常用来形容人。《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魁:为首的。罔治:不治罪。)⑤首领;头领。岳珂《桯(tīng)史》卷五:“群渠皆酾(shī,又读shāi)酒来贺。”(酾:斟酒。)⑥通“讵”。岂;难道。《汉书·孙宝传》:“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掾yuàn:官府中佐治官吏的通称。)⑦通“遽jù”。1.匆遽。陶潜《读〈山海经〉》之八:“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央:完结。)2.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

    将:

    (一)①扶持;扶助。《诗经·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只:助词。履:禄。)《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郭:外城。)②带领。《汉书·张禹传》:“禹将(戴)崇入后堂饮食。”《淮南子·人间》:“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③取;拿。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④送行。《淮南子·览冥》:“不将不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若夫迎新将故之劳。”(若夫:至于。)⑤做;奉行。《左传·成公十三年》:“将事不敬。”⑥养;保养。《吕氏春秋·音律》:“以将阳气。”⑦副词。1.将要。《论语·述而》:“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云:如此。尔:同“耳”,罢了。)《孟子·告子下》:“先生将何之?”(之:往。)《左传· 隐公元年》:“夫人将启之。”(启之:给他开门。)2. 且,又。《诗经·小雅· 谷风》:“将恐将惧。”⑧介词。以;用。《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肯将衰朽惜残年。”⑨连词。和;与。李颀《临别送张諲入蜀》:“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⑩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二)jiàng ①将帅。《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吕氏春秋·执一》:“军必有将。”②统率;带兵。《左传·桓公五年》:“虢公林父将右军。”《史记·秦始皇本纪》:“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卒:兵。)③使担任将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将领]1. 将帅。《隋书·杨玄感传》:“玄感欲立威名,阴求将领。”(暗中谋求将帅的职位。)2.率领。元结《宿洄溪翁宅》:“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稼:庄稼。) (三)qiāng 请;希望。《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子:你。)李白《将进酒》:“将进酒,杯莫停。”

    过:

    (一)①经过;走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史记·高祖本纪》:“西过高阳。”(高阳:地名)。②过去。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适:恰好。霖:甘雨。)③超过;胜出。《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 一。)④过分。张居正《答马总兵》:“一切事体,不必过虑。”⑤探访;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⑥过错;犯错误。《左传·宣公二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⑦量词。遍;次。陆云《与兄平原书》:“前后读兄文一再过。” (二)guō 古国名。在今山东省掖县北。《左传·襄公四年》:“(寒浞)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三)huò 通“祸”。《墨子·鲁问》:“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上一篇:造化中台座,威风上将坛。

    下一篇:寂寞天籁息,清迥鸟声曙。

  • 上一篇:造化中台座,威风上将坛。

    下一篇:寂寞天籁息,清迥鸟声曙。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