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昔時秦王女,羽化年代久。

    “昔時秦王女,羽化年代久。”詩句出處:《仙遊寺》;是唐朝詩人李華的作品。

    舍事入樵徑,雲木深谷口。萬壑移晦明,千峰轉前後。
    嶷然龍潭上,石勢若奔走。開拆秋天光,崩騰夏雷吼。
    靈溪自茲去,紆直互紛糾。聽聲靜復喧,望色無更有。
    冥冥翠微下,高殿映杉柳。滴滴洞穴中,懸泉響相扣。
    昔時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風來,簫聲生左右。
    早窺神仙籙,願結芝朮友。安得羨門方,青囊系吾肘。

    【註釋】:

    昔:

    ①同“臘”。幹肉。《逸周書·器服》:“焚菜膾五昔。”(膾:細切的肉。)②從前;往日。《鹽鐵論·非鞅》:“昔商君相秦也。”③陳舊;久遠。錢謙益《渡河聞何三季穆之訃》:“清言酌昔酒。”④通“夕”。夜晚。《莊子·天運》:“蚊虻噆(zǎn)膚,則通昔不寐矣。”(噆:叮。)⑤通“錯(cuò)”。交錯。《周禮·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tiǎn)而昔。”(紾:紋理粗糙。)⑥末尾;終瞭。《呂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昔昔]夜夜。《列子·周穆王》:“昔昔夢為國君。”

    時:

    ①季節;指四季。《論語·陽貨》:“四時行焉。”②特指農時。《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③光陰;時光;時候。《呂氏春秋·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南卓《羯(jié)鼓錄》:“黃幡繟亦知音,上嘗使人召之,不時至,上怒,絡繹遣使尋捕。”⑤時辰;時候。《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⑥其時;當時。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寢。”(健啖:食量過人。寢:醜陋。)⑦機會;時機;時運。《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新唐書·武平一傳》:“時不再來,榮難人借。”(榮:榮華富貴。)⑧合時;應時。《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⑨時代;時世。《呂氏春秋· 察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⑩時勢;時尚。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11)副詞。用以表示時間。1. 表示行為不斷發生,相當於“常常”、“經常”。韓愈《行難》:“聖人不世出,賢人不時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為偶爾發生,相當於“有時”、“時而”。杜甫《自閬(làng)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12)通“伺(sì)”。等候。《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秦:

    ①周代諸侯國名。戰國時成為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統一瞭各諸侯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傢。②朝代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秦王朝,定都咸陽(今陜西省咸陽市東)。③陜西省的別稱。古指今天陜西甘肅一帶。杜甫《奉送嚴公入朝十韻》:“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

    王:

    (一)①夏商周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秦始皇以後改稱皇帝。《尚書·盤庚上》:“王命眾,悉至於庭。”(悉:都;全。)②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戰,請以戰喻。”③漢以後的最高封爵。《漢書·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國自析。”(主父:人名。冊:同“策”。析:削弱。)④諸侯或外族來朝見天子。《尚書·大禹謨》:“四夷來王。”⑤首領;同類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⑥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爾雅·釋親》:“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bǐ)為王母。” (二)wàng ①統治同傢。《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欲王關中。”《商君書·更法》:“三代不同禮而王。”②成就王業。《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女:

    (一)①女性。賈誼《論積貯疏》:“一女不織,或受之寒。”②少女。《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③女兒。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男:兒子。)④小。《詩經·豳風·七月》:“猗(yī)彼女桑。”(猗:采摘。)劉禹錫《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特指織女星。唐彥謙《夜泊東溪有懷》:“酒醒推篷坐,淒涼望女牛。”(牛:牽牛星。)(二)rǔ 代詞。表示第二人稱,相當於“你”或“你們”。後作“汝”。《荀子·議兵》:“今女不求之於本,而索之於末,此世之所以亂也。” (三)nǜ 將女兒嫁人。《左傳·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於鄭莊公。”

    羽:

    ①鳥類翅膀上的長羽毛。《孟子·梁惠王上》:“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②鳥類的毛。韓愈《原道》:“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毛:獸毛。介:甲殼。)③鳥類及飛蟲類的翅膀。曹植《鬥雞篇》:“揮羽邀清風,悍目發朱光。”又《詩經·曹風·蜉蝣》:“蜉蝣(fú yóu)之羽。”(蜉蝣:蟲名。)④代指鳥類。張充《與王儉書》:“奇禽異羽。”⑤古代箭桿上的羽毛。左思《吳都賦》:“應弦飲羽。”(飲羽:中箭。)⑥古代用羽毛做成的舞具。《尚書 · 大禹謨》:“舞幹羽於兩階。”(幹:盾牌。)⑦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五音。

    羽化:

    仙逝,得道。白居易《海漫漫》:“山上多生不死藥,服之~~為天仙。”

    化:

    ①變化;改變。《呂氏春秋·察今》:“變法者因時而化。”引申為生長,化育。《周易·咸》:“天地感而萬物化生。”②教化;感化。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變人心風俗。《禮記·學記》:“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成俗:形成風俗。)傅玄《晉鼙舞歌·大晉篇》:“化感海外,海外來賓。”(賓:歸順。)③習俗;風氣。《晉書·劉波傳》:“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之。”《漢書·敘傳下》:“敗俗傷化。”④造化,即大自然。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之六:“古之得仙道,信與元化並。”(信:誠然。元:同“玄”,玄妙。並:並存。)也指自然之道,即自然規律。《素問·五常政大論》:“化不可代,時不可違。”⑤死的委婉說法。《孟子·公孫醜下》:“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又特指僧、道死亡。⑥化除。《韓非子·五蠹》:“鉆燧(suì)取火,以化腥臊。”(燧:古代取火的工具。)⑦融解。曾鞏:“有馮異,以化黃金幹太後。”

    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傳·桓公三年》:“五谷皆熟為有年也。”蘇軾《喜雨亭記》:“雨麥於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②十二個月為一年。《莊子·秋水》:“湯之時,八年七旱。”③年紀;年歲。《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④帝王的年號。改年叫改元。《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改年為延康。”

    代:

    ①代替。《莊子·秋水》:“莊子來,欲代子相。”②交替。屈原《離騷》:“春與秋其代序。”③繼承;接替。《論衡·偶會》:“父歿(mò)而子嗣,姑死而婦代。”(歿:死。姑:丈夫的母親。婦:兒媳。)《晉書·羊祜傳》:“(祜)疾漸篤,乃舉杜預自代。”(篤:指病重。自代:接替自己。)④朝代。《史記·秦始皇本紀》:“三代之事,何足法也。”⑤歷史的分期。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蕭條:寂寞。)⑥傢族世系以父子相繼為一代。王維《李陵詠》:“三代將門子。”⑦世代;一代又一代。崔顥《江畔老人愁》:“自言傢代仕梁陳,垂朱拖紫三十人。”(梁、陳:朝代名。朱、紫:指官服。)⑧世;世上。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工:擅長。倫:匹敵。)⑨古國名。1. 戰國時國名。在今河北蔚縣東北。2. 漢代諸侯國名。在今山西省中部及北部一帶。3.十六國國名。在今內蒙古中部一帶。

    久:

    ①時間長。《莊子·德充符》:“久與賢人處則無過。”《史記·陳涉世傢》:“悵恨久之。”《論語·述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②久留。《左傳·文公十二年》:“秦不能久,請深壘固軍以待之。”③久戰。《商君書·戰法》:“攻不若者勿與戰,食不若者勿與久。”


    上一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下一篇:发重疑盘雾,腰轻乍倚风。
  •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诗句出处:《仙游寺》;是唐朝诗人李华的作品。

    舍事入樵径,云木深谷口。万壑移晦明,千峰转前后。
    嶷然龙潭上,石势若奔走。开拆秋天光,崩腾夏雷吼。
    灵溪自兹去,纡直互纷纠。听声静复喧,望色无更有。
    冥冥翠微下,高殿映杉柳。滴滴洞穴中,悬泉响相扣。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早窥神仙箓,愿结芝朮友。安得羡门方,青囊系吾肘。

    【注释】:

    昔:

    ①同“腊”。干肉。《逸周书·器服》:“焚菜脍五昔。”(脍:细切的肉。)②从前;往日。《盐铁论·非鞅》:“昔商君相秦也。”③陈旧;久远。钱谦益《渡河闻何三季穆之讣》:“清言酌昔酒。”④通“夕”。夜晚。《庄子·天运》:“蚊虻噆(zǎn)肤,则通昔不寐矣。”(噆:叮。)⑤通“错(cuò)”。交错。《周礼·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tiǎn)而昔。”(紾:纹理粗糙。)⑥末尾;终了。《吕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昔昔]夜夜。《列子·周穆王》:“昔昔梦为国君。”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秦:

    ①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各诸侯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②朝代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定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③陕西省的别称。古指今天陕西甘肃一带。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王:

    (一)①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悉:都;全。)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③汉以后的最高封爵。《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国自析。”(主父:人名。册:同“策”。析:削弱。)④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尚书·大禹谟》:“四夷来王。”⑤首领;同类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⑥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bǐ)为王母。” (二)wàng ①统治同家。《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商君书·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②成就王业。《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女:

    (一)①女性。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②少女。《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③女儿。白居易《长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男:儿子。)④小。《诗经·豳风·七月》:“猗(yī)彼女桑。”(猗:采摘。)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特指织女星。唐彦谦《夜泊东溪有怀》:“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牛:牵牛星。)(二)rǔ 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或“你们”。后作“汝”。《荀子·议兵》:“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 (三)nǜ 将女儿嫁人。《左传·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于郑庄公。”

    羽:

    ①鸟类翅膀上的长羽毛。《孟子·梁惠王上》:“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②鸟类的毛。韩愈《原道》:“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毛:兽毛。介:甲壳。)③鸟类及飞虫类的翅膀。曹植《斗鸡篇》:“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又《诗经·曹风·蜉蝣》:“蜉蝣(fú yóu)之羽。”(蜉蝣:虫名。)④代指鸟类。张充《与王俭书》:“奇禽异羽。”⑤古代箭杆上的羽毛。左思《吴都赋》:“应弦饮羽。”(饮羽:中箭。)⑥古代用羽毛做成的舞具。《尚书 · 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干:盾牌。)⑦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五音。

    羽化:

    仙逝,得道。白居易《海漫漫》:“山上多生不死药,服之~~为天仙。”

    化:

    ①变化;改变。《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引申为生长,化育。《周易·咸》:“天地感而万物化生。”②教化;感化。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变人心风俗。《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成俗:形成风俗。)傅玄《晋鼙舞歌·大晋篇》:“化感海外,海外来宾。”(宾:归顺。)③习俗;风气。《晋书·刘波传》:“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汉书·叙传下》:“败俗伤化。”④造化,即大自然。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之六:“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信:诚然。元:同“玄”,玄妙。并:并存。)也指自然之道,即自然规律。《素问·五常政大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⑤死的委婉说法。《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又特指僧、道死亡。⑥化除。《韩非子·五蠹》:“钻燧(suì)取火,以化腥臊。”(燧:古代取火的工具。)⑦融解。曾巩:“有冯异,以化黄金干太后。”

    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苏轼《喜雨亭记》:“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十二个月为一年。《庄子·秋水》:“汤之时,八年七旱。”③年纪;年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④帝王的年号。改年叫改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改年为延康。”

    代:

    ①代替。《庄子·秋水》:“庄子来,欲代子相。”②交替。屈原《离骚》:“春与秋其代序。”③继承;接替。《论衡·偶会》:“父殁(mò)而子嗣,姑死而妇代。”(殁:死。姑:丈夫的母亲。妇:儿媳。)《晋书·羊祜传》:“(祜)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笃:指病重。自代:接替自己。)④朝代。《史记·秦始皇本纪》:“三代之事,何足法也。”⑤历史的分期。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萧条:寂寞。)⑥家族世系以父子相继为一代。王维《李陵咏》:“三代将门子。”⑦世代;一代又一代。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梁、陈:朝代名。朱、紫:指官服。)⑧世;世上。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工:擅长。伦:匹敌。)⑨古国名。1. 战国时国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北。2. 汉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中部及北部一带。3.十六国国名。在今内蒙古中部一带。

    久:

    ①时间长。《庄子·德充符》:“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史记·陈涉世家》:“怅恨久之。”《论语·述而》:“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②久留。《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③久战。《商君书·战法》:“攻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


    上一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下一篇:发重疑盘雾,腰轻乍倚风。

  • 上一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下一篇:发重疑盘雾,腰轻乍倚风。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