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沈病魂神濁,清齋思慮空。

    “沈病魂神濁,清齋思慮空。”詩句出處:《長安感事呈盧綸》;是唐朝詩人李端的作品。

    十五事文翰,大兒輕孔融。長裾遊邸第,笑傲五侯中。
    諫獵一朝寢,論邊素未工。蹉跎潘鬢至,蹭蹬阮途窮。
    貸佈憐寧與,無金命未通。王陵固似戇,郭最遂非雄。
    斂板辭群彥,回車訪老農。詠詩懷洛下,送客憶山東。
    沈病魂神濁,清齋思慮空。羸將衛玠比,冷共鄴侯同。
    草舍才遮雨,荊窗不礙風。梨教通子守,酒是遠師供。
    捫虱欣時泰,迎貓達歲豐。原門唯有席,井飲但加蔥。
    少壯矜齊德,高年覺宋聾。寓書先論懶,讀易反求蒙。
    昔慕能鳴雁,今憐半死桐。秉心猶似矢,搔首忽如蓬。
    赤葉翻藤架,黃花蓋菊叢。聊將呈匠伯,今已學愚公。

    【註釋】:

    沈:

    汁;含有某種物質的液體。《左傳·哀公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沈也。”(官辦:由公傢采取措施。)

    病:

    ①重病;重傷。古稱輕病為疾,重病為病。《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病,則將殺之。”後泛指一般疾病。《孟子·滕文公上》:“吾固願見,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見。”②患病。《後漢書·王充傳》:“永元中,病卒於傢。”③困苦;疾苦。白居易《寄唐生》:“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④憂慮;擔心。《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鄭人病之。”⑤缺點;錯誤。《孔子傢語·在厄》:“孔子聖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

    魂:

    ①舊時指能離開形體而存在的人的精神。《楚辭·大招》:“魂乎歸來,無東無西,無南無北隻!”(隻:語氣詞。表示感嘆。)《左傳·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魂,既生魄,陽曰魂。”②泛指事物的精神。溫庭筠《華清宮和杜舍人》:“杜鵑魂厭蜀,蝴蝶夢悲莊。”(杜鵑:傳說蜀帝杜宇所化。蝴蝶夢:《莊子·齊物論》說莊子夢為蝴蝶。)蘇軾《再用松風亭下韻》:“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③指人的精神;意念。白居易《夢裴相公》:“五年生死隔,一夕魂夢通。”(裴相公:指裴度,曾多次為相。)《呂氏春秋·禁塞》:“自今單唇幹肺,費神傷魂。”(單唇:唇力彈盡。幹肺:肺氣枯竭。)

    神:

    ①天神。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論語·述而》:“禱爾於上下神祇。”②鬼神。《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見:現。)③指人死後的魂靈。《左傳·昭公七年》:“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④玄妙;神奇。《周易·系辭上》:“陰陽不測謂之神。”⑤心神;精神。《荀子·天論》:“形具而神生。”⑥表情;神態。《世說新語·簡傲》:“(王恬)神氣傲邁,瞭無相酬對意。”⑦形象;肖像。蔣驥《傳神秘要》:“傳神最大者,令彼隔幾而坐,可遠三四尺許,若小照,可遠五六尺,愈小愈宜遠。”⑧神韻。指文藝作品在境界上所表達出的情趣韻致。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詩之極致有一,曰入神。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蔑:無;沒有。)

    濁:

    ①渾濁,與“清”相對。《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shí)湜其沚。”(涇、渭:二水名,在陜西省,二水會合後涇水因渭水而混濁。湜湜:水清的樣子。沚:水中小洲。)②污濁。賈誼《吊屈原賦》:“所貴聖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臧。”(臧:通“藏”,隱藏。)《楚辭·漁父》:“舉世皆濁而我獨清。”③聲音低沉粗重。《晉書·謝安傳》:“有鼻疾,故其音濁。”

    清:

    ①水純凈透明,與“濁”相對。屈原《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②潔凈。張衡《東京賦》:“京室密清。”③使潔凈;使幹凈。陸雲《盛德賦》:“泛時雨以清天,灑狂塵以肅地。”④清晰;清楚。張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黃楊惠不輕,虎頭光照簟文清。”⑤聲音清亮;清脆。蘇軾《石鐘山記》:“南聲函胡,北聲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揚。)⑥清爽;清涼;寒涼。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別:另一。)⑦冷清;淒清。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⑧寂靜;清靜。《莊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詠風》:“勞歌《大風曲》,威加四海清。”(大風曲:漢高祖即位後曾回故鄉,作《大風歌》。加:施。)⑩公正;廉潔;清白;清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是以:因此。)(11)單純;素雅。杜牧《沈下賢》:“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徑苔蕪不可尋。”(12)肅清;使幹凈。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譚嗣同傳》:“保護聖主,復大權,清君側,肅宮廷。”(13)用完;用盡。《越絕書·荊平王內傳》:“(伍子胥)乃發其簞飯,清其壺漿而食。”(荊:楚國的別稱。)(14)中國封建朝代名稱,公元1616~1911年。(15)廁所。後作“圊”。《風俗通·怪神》:“二三日乃於清中糞下啼。”(16)古代哲學用語。指沖和之氣。《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禮,養之以清。”

    齋:

    ①祭祀前整潔身心,以示虛敬。《呂氏春秋·孟春紀》:“天子乃齋。”②信佛的人以素食為齋。白居易《同錢員外題絕糧僧巨川》:“齋時往往聞鐘聲,一食何如不食閑?”③施舍飯食給僧、道等。《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每日齋僧佈施,隨喜看經。”④施舍的飯食。釋明概《決對傅奕廢佛僧事》:“寺塔宏壯,齋供充盈。”⑤房舍;屋子。多指書店,學舍。《宋史·徽宗紀一》:“詔諸路州學別置齋舍,以養材武之士。”

    思:

    ①思考;想。《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②思念;懷念。《詩經·邶風·泉水》:“靡(mǐ)日不思。”(靡:無。)李白《靜夜思》:“低頭思故鄉。”③愁思。張華《勵志詩》:“吉士思秋。”(吉士:對男子的美稱。)④心情;情緒。李煜《虞美人》:“清霜殘雪思難任。”(清霜殘雪:指鬢發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樓》:“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詞。可用於句首或句中,調整音節。《詩經·大雅 ·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齊:通“齋”。莊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語氣詞,啊。《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喬:高大。休:休息。)

    思慮:

    思想,意念。《荀子·哀公》:“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明通而辭不爭。”

    慮:

    ①思考;考慮。《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②意念;心思。《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③憂慮;擔憂。杜甫《羌村三首》之二:“撫事煎百慮。”④亂;打擾。《呂氏春秋·長利》:“無慮吾農事。”⑤大約;大概。《漢書·賈誼傳》:“慮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

    空:

    (一)①空虛;什麼也沒有。《韓非子·初見秦》:“囷倉空虛。”宋玉《風賦》:“空穴來風。”王維《鹿砦》:“空山不見人。”②不實;空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③白白地。《漢書·匈奴傳》:“兵不空出。”④天空;空中。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⑤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的現象並無實體,都是空的。《般若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物質現象。) (二)kǒng 孔;洞穴。《周禮· 考工記·函人》:“眡(shì)其鉆空。”(眡:視。)《史記·五帝本紀》:“舜穿井為匿空旁出。”(三)kòng ①窮困。《詩經·小雅·節南山》:“不宜空我師。”(空:用如使動,使……窮困。師:眾;眾人。)《論語·先進》:“回也其庶乎,屢空。”(回:顏回。庶:庶幾;差不多。)②缺少。《法言·問神》:“昔之說《書》者序以百,而《酒誥》之篇俄空焉。”(《酒誥》:《尚書》中的篇名。)白居易《春憶二林寺舊遊》:“最慚僧社題橋處,十八人名空一人。”③間隙;空子。《三國志·吳書·周魴傳》:“看伺空隙,欲復為亂。”④閑著;未被利用的。《史記·蕭相國世傢》:“上林中多空地。”(上林:苑囿名。)《論衡·命義》:“伯牛空居,而遭惡疾。”(伯牛:冉耕,字伯牛。空居:閑居在傢。)


    上一篇:劚竹烟岚冻,偷湫雨雹腥。

    下一篇:故人在乡国,岁晏路悠缅。
  •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诗句出处:《长安感事呈卢纶》;是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贷布怜宁与,无金命未通。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
    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
    草舍才遮雨,荆窗不碍风。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少壮矜齐德,高年觉宋聋。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
    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赤叶翻藤架,黄花盖菊丛。聊将呈匠伯,今已学愚公。

    【注释】:

    沈:

    汁;含有某种物质的液体。《左传·哀公三年》:“无备而官办者,犹拾沈也。”(官办:由公家采取措施。)

    病:

    ①重病;重伤。古称轻病为疾,重病为病。《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病,则将杀之。”后泛指一般疾病。《孟子·滕文公上》:“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②患病。《后汉书·王充传》:“永元中,病卒于家。”③困苦;疾苦。白居易《寄唐生》:“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④忧虑;担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郑人病之。”⑤缺点;错误。《孔子家语·在厄》:“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魂:

    ①旧时指能离开形体而存在的人的精神。《楚辞·大招》:“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只:语气词。表示感叹。)《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魂,既生魄,阳曰魂。”②泛指事物的精神。温庭筠《华清宫和杜舍人》:“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杜鹃:传说蜀帝杜宇所化。蝴蝶梦:《庄子·齐物论》说庄子梦为蝴蝶。)苏轼《再用松风亭下韵》:“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③指人的精神;意念。白居易《梦裴相公》:“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裴相公:指裴度,曾多次为相。)《吕氏春秋·禁塞》:“自今单唇干肺,费神伤魂。”(单唇:唇力弹尽。干肺:肺气枯竭。)

    神:

    ①天神。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祇。”②鬼神。《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见:现。)③指人死后的魂灵。《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④玄妙;神奇。《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谓之神。”⑤心神;精神。《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⑥表情;神态。《世说新语·简傲》:“(王恬)神气傲迈,了无相酬对意。”⑦形象;肖像。蒋骥《传神秘要》:“传神最大者,令彼隔几而坐,可远三四尺许,若小照,可远五六尺,愈小愈宜远。”⑧神韵。指文艺作品在境界上所表达出的情趣韵致。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蔑:无;没有。)

    浊:

    ①浑浊,与“清”相对。《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shí)湜其沚。”(泾、渭:二水名,在陕西省,二水会合后泾水因渭水而混浊。湜湜:水清的样子。沚:水中小洲。)②污浊。贾谊《吊屈原赋》:“所贵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臧。”(臧:通“藏”,隐藏。)《楚辞·渔父》:“举世皆浊而我独清。”③声音低沉粗重。《晋书·谢安传》:“有鼻疾,故其音浊。”

    清:

    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

    斋:

    ①祭祀前整洁身心,以示虚敬。《吕氏春秋·孟春纪》:“天子乃斋。”②信佛的人以素食为斋。白居易《同钱员外题绝粮僧巨川》:“斋时往往闻钟声,一食何如不食闲?”③施舍饭食给僧、道等。《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每日斋僧布施,随喜看经。”④施舍的饭食。释明概《决对傅奕废佛僧事》:“寺塔宏壮,斋供充盈。”⑤房舍;屋子。多指书店,学舍。《宋史·徽宗纪一》:“诏诸路州学别置斋舍,以养材武之士。”

    思:

    ①思考;想。《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思念;怀念。《诗经·邶风·泉水》:“靡(mǐ)日不思。”(靡:无。)李白《静夜思》:“低头思故乡。”③愁思。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吉士:对男子的美称。)④心情;情绪。李煜《虞美人》:“清霜残雪思难任。”(清霜残雪:指鬓发已白。)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海天愁思正茫茫。”⑤助词。可用于句首或句中,调整音节。《诗经·大雅 ·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齐:通“斋”。庄敬。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⑥语气词,啊。《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乔:高大。休:休息。)

    思虑:

    思想,意念。《荀子·哀公》:“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明通而辞不争。”

    虑:

    ①思考;考虑。《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意念;心思。《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③忧虑;担忧。杜甫《羌村三首》之二:“抚事煎百虑。”④乱;打扰。《吕氏春秋·长利》:“无虑吾农事。”⑤大约;大概。《汉书·贾谊传》:“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

    空:

    (一)①空虚;什么也没有。《韩非子·初见秦》:“囷仓空虚。”宋玉《风赋》:“空穴来风。”王维《鹿砦》:“空山不见人。”②不实;空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③白白地。《汉书·匈奴传》:“兵不空出。”④天空;空中。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⑤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并无实体,都是空的。《般若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物质现象。) (二)kǒng 孔;洞穴。《周礼· 考工记·函人》:“眡(shì)其钻空。”(眡:视。)《史记·五帝本纪》:“舜穿井为匿空旁出。”(三)kòng ①穷困。《诗经·小雅·节南山》:“不宜空我师。”(空:用如使动,使……穷困。师:众;众人。)《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回:颜回。庶:庶几;差不多。)②缺少。《法言·问神》:“昔之说《书》者序以百,而《酒诰》之篇俄空焉。”(《酒诰》:《尚书》中的篇名。)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③间隙;空子。《三国志·吴书·周鲂传》:“看伺空隙,欲复为乱。”④闲着;未被利用的。《史记·萧相国世家》:“上林中多空地。”(上林:苑囿名。)《论衡·命义》:“伯牛空居,而遭恶疾。”(伯牛:冉耕,字伯牛。空居:闲居在家。)


    上一篇:劚竹烟岚冻,偷湫雨雹腥。

    下一篇:故人在乡国,岁晏路悠缅。

  • 上一篇:劚竹烟岚冻,偷湫雨雹腥。

    下一篇:故人在乡国,岁晏路悠缅。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