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何慚聶政姊,萬古共驚嗟。

    “何慚聶政姊,萬古共驚嗟。”詩句出處:《秦女休行》;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西門秦氏女,秀色如瓊花。手揮白楊刀,清晝殺仇傢。
    羅袖灑赤血,英氣凌紫霞。直上西山去,關吏相邀遮。
    婿為燕國王,身被詔獄加。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素頸未及斷,摧眉伏泥沙。金雞忽放赦,大辟得寬賒。
    何慚聶政姊,萬古共驚嗟。

    【註釋】:

    何:

    (一)①疑問代詞。1. 什麼。《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nóng)矣?”(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2. 為什麼。《漢書·伍被傳》:“公獨以為無福,何?”3. 何處。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傢何在?”②副詞。1.表示反問。相當於“怎麼”、“哪裡”。《史記·項羽本紀》:“大王來何操?”《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身,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嘆。相當於“多麼”。曹操《觀滄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擔。《詩經·曹風·候人》:“何戈與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負。《詩經·小雅· 無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為承受。《詩經·商頌·長發》:“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義後來寫作“荷”。

    慚:

    羞愧。《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高帝不懌(yì)而有慚色。”

    政:

    (一)①匡正。《論語·顏淵》:“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②政治;政事。《左傳·宣公十二年》:“今茲入鄭,民不罷(pí)勞,君無怨(dú),政有經矣。”(罷:同“疲”。:怨言。經:常法。)張居正《贈袁太守入覲奏績序》:“以故俗日以偷,政日益壞。”(偷:茍且。)③政權;權柄。《論語·季氏》:“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④政令;法令。《禮記·樂記》:“禮樂刑政,其極一也。”⑤國傢、團體或傢庭的事務。《晉書·顧榮傳》:“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酒客:指顧榮成天喝酒。)⑥主事的人。《管子·牧民》:“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立以為政。⑦”通“正”。1. 正直;公正。《韓非子·難三》:“故群臣公政而無私。”2. 止;僅。《宋書·沈慶之傳》:“騎馬履行園田,政一人視馬而已。” (二)zhēng通“征”①賦稅。《管子·小匡》:“寬政役,敬百姓,則國富而民安矣。”(役:勞役。)②征伐。《史記·范雎蔡澤傳》:“政適伐國,莫敢不聽。”

    姊:

    姐姐。《呂氏春秋·長攻》:“請以其姊妻之。”[姊姊]1.姐姐。2.古稱母親。《北齊書·文宣李後傳》:“(李後)慍(yùn)曰:‘兒豈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見兒。’”(慍:怨恨;生氣。)3. 乳母。《北齊書·南陽王綽傳》:“乳母為姊姊。”

    萬:

    [萬俟(qí)]復姓。

    古:

    ①往昔;歷時久遠。與“今”相對。《周易·系辭下》:“上古穴居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易:換。宮室:房舍。)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②指古代的事物;舊;原來。《古詩十九首》之十六:“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③久遠;古老。趙與時《賓退錄》卷三:“客土二字,其來甚古。”④古體詩的簡稱。或稱古風、古詩。與近體詩相對,不受平仄、對仗等格律的限制,形式比較自由。《詩藪·古體上》:“歌至五、七言古,全不入樂矣。”

    共:

    (一)①拱璧。古代象征法權、法、法度。後作“珙”。《詩經·商頌·長發》:“受小共大共。”②拱手。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論語· 鄉黨》:“子路共之。”③環繞。後作“拱”。《論語·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二)gòng ①共同享有或使用。《史記·越世傢》:“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②共計;總共。魏學洢《核舟記》:“旁開小窗,左右為四,共八扇。”③副詞。全;皆。《史記·高祖本紀》:“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④介詞。引進動作涉及;和;跟;與;同。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⑤連詞,表示並列關系。林逋《山園小梅》:“不須檀板共金尊。” (三)gōng ①供給;供應。後作“供”。《左傳·僖公四年》:“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②通“恭”。恭敬。《孟子·萬章上》:“我竭力耕田,共為子職而已矣。”

    驚:

    ①馬受到突然刺激而受驚。《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後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善:容易。束馬:將馬絆住以免驚跳奔逸。)②恐懼。《韓非子·說林下》:“人見蛇則驚駭。”③驚動;震動。《莊子· 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張說《嶽州守歲》:“爆竹好驚眠。”④奇怪;驚異。陶潛《桃花源記》:“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⑤使吃驚。《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⑥氣勢大而猛。《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⑦通“警”。警戒。《墨子·號令》:“卒有驚事,中軍疾擊鼓者三。”

    嗟:

    ①嘆詞。《尚書·甘誓》:“王曰:‘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汝。’”(六事:六軍的軍事。)②嘆息;悲嘆。《周易·離》:“出涕沱若,戚嗟若。”(沱tuó:流淚的樣子。若:詞尾。戚: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恍驚起而長嗟。”③贊嘆。曾鞏《本朝政要策·學校》:“淳化中,上始視學,命孫奭(shì)講《說命》之篇,天子嗟異久之。”(淳化:宋太宗年號。孫奭:北宋學者。《說命》:《尚書》篇名。)


    上一篇:鲁连逃千金,珪组岂可酬。

    下一篇: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 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

    “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诗句出处:《秦女休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
    罗袖洒赤血,英气凌紫霞。直上西山去,关吏相邀遮。
    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素颈未及断,摧眉伏泥沙。金鸡忽放赦,大辟得宽赊。
    何惭聂政姊,万古共惊嗟。

    【注释】:

    何:

    (一)①疑问代词。1. 什么。《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nóng)矣?”(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2. 为什么。《汉书·伍被传》:“公独以为无福,何?”3. 何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②副词。1.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哪里”。《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身,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叹。相当于“多么”。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担。《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负。《诗经·小雅· 无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为承受。《诗经·商颂·长发》:“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义后来写作“荷”。

    惭:

    羞愧。《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高帝不怿(yì)而有惭色。”

    政:

    (一)①匡正。《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②政治;政事。《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郑,民不罢(pí)劳,君无怨(dú),政有经矣。”(罢:同“疲”。:怨言。经:常法。)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以故俗日以偷,政日益坏。”(偷:苟且。)③政权;权柄。《论语·季氏》:“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④政令;法令。《礼记·乐记》:“礼乐刑政,其极一也。”⑤国家、团体或家庭的事务。《晋书·顾荣传》:“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酒客:指顾荣成天喝酒。)⑥主事的人。《管子·牧民》:“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立以为政。⑦”通“正”。1. 正直;公正。《韩非子·难三》:“故群臣公政而无私。”2. 止;仅。《宋书·沈庆之传》:“骑马履行园田,政一人视马而已。” (二)zhēng通“征”①赋税。《管子·小匡》:“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役:劳役。)②征伐。《史记·范雎蔡泽传》:“政适伐国,莫敢不听。”

    姊:

    姐姐。《吕氏春秋·长攻》:“请以其姊妻之。”[姊姊]1.姐姐。2.古称母亲。《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李后)愠(yùn)曰:‘儿岂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见儿。’”(愠:怨恨;生气。)3. 乳母。《北齐书·南阳王绰传》:“乳母为姊姊。”

    万:

    [万俟(qí)]复姓。

    古:

    ①往昔;历时久远。与“今”相对。《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换。宫室:房舍。)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②指古代的事物;旧;原来。《古诗十九首》之十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③久远;古老。赵与时《宾退录》卷三:“客土二字,其来甚古。”④古体诗的简称。或称古风、古诗。与近体诗相对,不受平仄、对仗等格律的限制,形式比较自由。《诗薮·古体上》:“歌至五、七言古,全不入乐矣。”

    共:

    (一)①拱璧。古代象征法权、法、法度。后作“珙”。《诗经·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②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论语· 乡党》:“子路共之。”③环绕。后作“拱”。《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gòng ①共同享有或使用。《史记·越世家》:“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②共计;总共。魏学洢《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为四,共八扇。”③副词。全;皆。《史记·高祖本纪》:“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④介词。引进动作涉及;和;跟;与;同。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⑤连词,表示并列关系。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 (三)gōng ①供给;供应。后作“供”。《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②通“恭”。恭敬。《孟子·万章上》:“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

    惊:

    ①马受到突然刺激而受惊。《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庆氏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善:容易。束马:将马绊住以免惊跳奔逸。)②恐惧。《韩非子·说林下》:“人见蛇则惊骇。”③惊动;震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张说《岳州守岁》:“爆竹好惊眠。”④奇怪;惊异。陶潜《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⑤使吃惊。《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⑥气势大而猛。《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⑦通“警”。警戒。《墨子·号令》:“卒有惊事,中军疾击鼓者三。”

    嗟:

    ①叹词。《尚书·甘誓》:“王曰:‘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汝。’”(六事:六军的军事。)②叹息;悲叹。《周易·离》:“出涕沱若,戚嗟若。”(沱tuó:流泪的样子。若:词尾。戚: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恍惊起而长嗟。”③赞叹。曾巩《本朝政要策·学校》:“淳化中,上始视学,命孙奭(shì)讲《说命》之篇,天子嗟异久之。”(淳化:宋太宗年号。孙奭:北宋学者。《说命》:《尚书》篇名。)


    上一篇:鲁连逃千金,珪组岂可酬。

    下一篇: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 上一篇:鲁连逃千金,珪组岂可酬。

    下一篇: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