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後二句一作東皋多種黍。

    “(後二句一作東皋多種黍。”詩句出處:《贈崔秋浦其二》;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崔令學陶令。
    北窗常晝眠。
    抱琴時弄月。
    取意任無弦。
    見客但傾酒。
    為官不愛錢。
    東皋春事起。
    種黍早歸田。

    (後二句一作
    東皋多種黍。
    勸爾早耕田。)

    【註釋】:

    後:

    ①帝王;君主。《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後,受命不殆。”(殆:懈怠。)②諸侯。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後。”③天子的正妻。《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西京雜記》卷二:“趙後體輕腰弱,善行步進退。”④通“後2”。時間或位置在後。《禮記·大學》:“知止而後有定。”

    二:

    ①數詞。一加一的和。《荀子·勸學》:“問一而告二謂之囋。”②第二。聶夷中《詠田傢》:“二月賣新絲,五月糶(tiào)新谷。”(糶:賣糧食。)③不專一;不一致。魏徵《述懷》:“季佈無二諾,侯嬴重一言。”(諾:許諾。)《漢書·王陵傳》:“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句:

    (一)①句子。《晉書·孫楚傳附孫綽》:“然每至佳句,輒雲:‘應是我輩語。’”②量詞。 (二)gōu ①彎曲。《周禮·考工記·車人》:“車人為耒……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有:又。)②同“鉤”。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錟(xián)於句戟長鎩也。”(鉏櫌:指鋤頭的柄。棘矜:棘木杖。錟:鋒利。句戟:即鉤戟,古代兵器。鎩:長矛類兵器。)③拘捕;捉拿。蘇軾《與林天和長官》之八:“豐樂橋數木匠請假暫歸,多日不至,敢煩旨麾句押送來為幸。”(旨麾:同指揮。)④考核;查考。《宋史·神宗紀二》:“己卯,命中書句考四方詔獄。”(詔獄:奉詔令關押犯人的牢獄。)

    一:

    ①數詞。《孟子·梁惠王上》:“吾何愛一牛?”(愛:吝惜。)《漢書·律歷志上》:“數者,一、十、百、千、萬也。”又表序數第一。《呂氏春秋·古樂》:“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八闋:指舞樂的八章。載民、玄鳥:樂曲八章之名。)②專一。《荀子·勸學》:“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滿。《史記·淮陰侯列傳》:“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④統一;使……一致。《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傳·莊公十二年》:“天下之惡一也。”(惡:指惡人。)⑥整體。賈誼《新書·過秦上》:“合從締交,相與為一。”⑦古代哲學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氣”。⑧副詞。1. 一概;都。《史記·孟嘗君列傳》:“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2. 一旦。《莊子·徐無鬼》:“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過:過失。)3. 乃;竟。《戰國策·齊策一》:“靖郭君之於寡人,一至於此乎?”⑨語氣詞。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⑩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一何]副詞。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作:

    ①起;起立。《論語·先進》:“舍瑟而作。”②興起;產生。《史記·秦始皇本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一:統一。)又起身。《管子·弟子職》:“夜寐蚤作。”(寐:睡。蚤:通“早”。)《孟子·公孫醜上》:“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韓非子·解老》:“大奸作則小盜隨。”③始。《尚書· 禹貢》:“萊夷作牧。”(萊夷:地名。牧:放牧。)④勞作;工作。《莊子·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楊惲《報孫會宗書》:“田傢作苦。”⑤創作;寫作。《孟子·梁惠王下》:“孔子懼,作《春秋》。”《呂氏春秋·勿躬》:“容成作歷。”(容成:傳說中黃帝臣,歷法的創造者。)王充《論衡·定賢》:“譬猶工匠之作器也。”⑥名詞,指作品。蕭統《文選序》:“則有‘憑虛’、‘亡是’之作。”⑦事務。鮑照《采桑》:“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蠶作。”(事:從事。)⑧擔當;充任。《論語·子路》:“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而:假如。)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敦槐作關中都督,甚得民情。”⑨當成;算做。羅公升《溪上》:“門前溪一發,我作五湖看。”(一發:一根頭發。)又成為。李賀《浩歌》:“南風吹山作平地。”⑩通“詛”。詛咒。《詩經·大雅·蕩》:“侯作侯祝。”(侯:語氣詞。)(11)通“詐”。欺騙。《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作先合,然後引之大道。”[作色]臉上變色。指神情嚴肅起來或發怒。《禮記·哀公問》:“孔子愀(qiǎo)然作色。”(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東皋:

    指田野。潘嶽《秋興賦》:“耕~~之沃壤兮。”②高地。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登~~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皋:

    ①沼澤。《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②岸;水邊的高地。陶潛《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③通“高。”《禮記·明堂位》:“天子皋門。”④通“鼛”。大鼓。《荀子·正論》:“伐皋而食。”⑤通“嗥háo”。呼告。《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皋舞。”

    多:

    ①數量大,與“少”相對。《孟子·公孫醜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國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維《相思》:“願君多采擷。”②勝過;超過。湯顯祖《紫簫記·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馬相如,漢辭賦傢。王粲:漢魏間人,貌美多才。)③稱贊;著重。《史記·季佈欒佈列傳》:“諸公皆多季佈能摧剛為柔,朱傢以此名聞當世。”《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士亦以此多之。”④過分的;多餘的。《莊子·漁父》:“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飭(chì)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飭:整頓。泰:太,過於,過分。)劉劭《人物志·體別》:“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論》:“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則雅,多哇則鄭。”(哇:淫邪的樂聲。)⑦副詞。表示限定。約相當於“隻”、“僅僅”。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此猶河濱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子張》:“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 多見其不知量也。”

    種:

    (一)①植物的種子。《詩經·大雅·生民》:“誕降嘉種。”(誕:句首助詞。)鮑照《園葵賦》:“佈蔬種。”(佈:撒播。)②後代。《戰國策·齊策三》:“女無謀而嫁者,非吾種也。”③種族。《後漢書·東夷列傳》:“夷有九種。”④種類;類別。班固《西都賦》:“種別群分。”(別:區別。)張衡《南都賦》:“百種千名。”⑤計算種類的量詞。《三國志·魏書·管輅傳》:“季龍取十三種物著大篋(qiè)中。” (二)zhòng 種植。《戰國策·東周策》:“今其民皆種麥。”

    黍:

    ①谷名。子實叫黍子,可供食用和釀酒。《管子·輕重》:“黍者,谷之美者也。”②古代度量衡的基準。《孫子算經》卷上:“稱之所起,起於黍,十黍為一絫,十絫為一銖。”


    上一篇: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

    下一篇: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 (后二句一作东皋多种黍。

    “(后二句一作东皋多种黍。”诗句出处:《赠崔秋浦其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崔令学陶令。
    北窗常昼眠。
    抱琴时弄月。
    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
    为官不爱钱。
    东皋春事起。
    种黍早归田。

    (后二句一作
    东皋多种黍。
    劝尔早耕田。)

    【注释】:

    后:

    ①帝王;君主。《诗经·商颂·玄鸟》:“商之先后,受命不殆。”(殆:懈怠。)②诸侯。柳宗元《封建论》:“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③天子的正妻。《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西京杂记》卷二:“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④通“后2”。时间或位置在后。《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

    二:

    ①数词。一加一的和。《荀子·劝学》:“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②第二。聶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粜:卖粮食。)③不专一;不一致。魏徵《述怀》:“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诺:许诺。)《汉书·王陵传》:“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句:

    (一)①句子。《晋书·孙楚传附孙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②量词。 (二)gōu ①弯曲。《周礼·考工记·车人》:“车人为耒……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有:又。)②同“钩”。贾谊《过秦论》:“鉏櫌棘矜,非锬(xián)于句戟长铩也。”(鉏櫌:指锄头的柄。棘矜:棘木杖。锬:锋利。句戟:即钩戟,古代兵器。铩:长矛类兵器。)③拘捕;捉拿。苏轼《与林天和长官》之八:“丰乐桥数木匠请假暂归,多日不至,敢烦旨麾句押送来为幸。”(旨麾:同指挥。)④考核;查考。《宋史·神宗纪二》:“己卯,命中书句考四方诏狱。”(诏狱:奉诏令关押犯人的牢狱。)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作:

    ①起;起立。《论语·先进》:“舍瑟而作。”②兴起;产生。《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一:统一。)又起身。《管子·弟子职》:“夜寐蚤作。”(寐:睡。蚤:通“早”。)《孟子·公孙丑上》:“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韩非子·解老》:“大奸作则小盗随。”③始。《尚书· 禹贡》:“莱夷作牧。”(莱夷:地名。牧:放牧。)④劳作;工作。《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⑤创作;写作。《孟子·梁惠王下》:“孔子惧,作《春秋》。”《吕氏春秋·勿躬》:“容成作历。”(容成:传说中黄帝臣,历法的创造者。)王充《论衡·定贤》:“譬犹工匠之作器也。”⑥名词,指作品。萧统《文选序》:“则有‘凭虚’、‘亡是’之作。”⑦事务。鲍照《采桑》:“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事:从事。)⑧担当;充任。《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假如。)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槐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⑨当成;算做。罗公升《溪上》:“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一发:一根头发。)又成为。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⑩通“诅”。诅咒。《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侯:语气词。)(11)通“诈”。欺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严肃起来或发怒。《礼记·哀公问》:“孔子愀(qiǎo)然作色。”(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东皋:

    指田野。潘岳《秋兴赋》:“耕~~之沃壤兮。”②高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皋:

    ①沼泽。《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②岸;水边的高地。陶潜《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③通“高。”《礼记·明堂位》:“天子皋门。”④通“鼛”。大鼓。《荀子·正论》:“伐皋而食。”⑤通“嗥háo”。呼告。《周礼·春官·大祝》:“来瞽,令皋舞。”

    多:

    ①数量大,与“少”相对。《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国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②胜过;超过。汤显祖《紫箫记·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马相如,汉辞赋家。王粲:汉魏间人,貌美多才。)③称赞;着重。《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以此名闻当世。”《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亦以此多之。”④过分的;多余的。《庄子·渔父》:“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饬(chì)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饬:整顿。泰:太,过于,过分。)刘劭《人物志·体别》:“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论》:“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哇:淫邪的乐声。)⑦副词。表示限定。约相当于“只”、“仅仅”。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种:

    (一)①植物的种子。《诗经·大雅·生民》:“诞降嘉种。”(诞:句首助词。)鲍照《园葵赋》:“布蔬种。”(布:撒播。)②后代。《战国策·齐策三》:“女无谋而嫁者,非吾种也。”③种族。《后汉书·东夷列传》:“夷有九种。”④种类;类别。班固《西都赋》:“种别群分。”(别:区别。)张衡《南都赋》:“百种千名。”⑤计算种类的量词。《三国志·魏书·管辂传》:“季龙取十三种物着大箧(qiè)中。” (二)zhòng 种植。《战国策·东周策》:“今其民皆种麦。”

    黍:

    ①谷名。子实叫黍子,可供食用和酿酒。《管子·轻重》:“黍者,谷之美者也。”②古代度量衡的基准。《孙子算经》卷上:“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


    上一篇: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

    下一篇: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 上一篇: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

    下一篇: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