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驚風掃蘆荻,翻浪連天白。

    “驚風掃蘆荻,翻浪連天白。”詩句出處:《曾東遊以詩寄之》;是唐朝詩人皇甫冉的作品。

    出郭離言多,回車始知遠。寂然層城暮,更念前山轉。
    總轡越成皋,浮舟背梁苑。朝朝勞延首,往往若在眼。
    落日孤雲還,邊愁迷楚關。如何溆花發,復對遊子顏。
    古寺杉栝裡,連檣洲渚間。煙生海西岸,雲見吳南山。
    驚風掃蘆荻,翻浪連天白。正是揚帆時,偏逢江上客。
    由來許佳句,況乃愜所適。嵯峨天姥峰,翠色春更碧。
    氣淒湖上雨,月凈剡中夕。釣艇或相逢,江蘺又堪摘。
    迢迢始寧墅,蕪沒謝公宅。朱槿列摧墉,蒼苔遍幽石。
    顧予任疏懶,期爾振羽翮。滄洲未可行,須售金門策。

    【註釋】:

    驚:

    ①馬受到突然刺激而受驚。《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奈高廟、太後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善:容易。束馬:將馬絆住以免驚跳奔逸。)②恐懼。《韓非子·說林下》:“人見蛇則驚駭。”③驚動;震動。《莊子· 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張說《嶽州守歲》:“爆竹好驚眠。”④奇怪;驚異。陶潛《桃花源記》:“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⑤使吃驚。《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⑥氣勢大而猛。《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⑦通“警”。警戒。《墨子·號令》:“卒有驚事,中軍疾擊鼓者三。”

    風:

    (一)①空氣流通的現象。《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②吹風;讓風吹。《孟子·公孫醜下》:“有寒疾,不可以風。”③比喻快速如風。《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軍到,風發相赴。”④氣勢;勢頭。《晉書·劉毅傳》:“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⑤教化;教育。《周書·齊煬王憲傳》:“宣風導禮。”⑥風氣;風俗。柳宗元《捕蛇者說》:“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陸遊《遊山西村》:“衣冠簡樸古風存。”⑦景象;景色。楊萬裡《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⑧風度;風格。杜甫《詠懷古跡五首》:“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⑨歌謠;民歌。《左傳·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驟:屢次。)⑩走失;散失。《尚書·費誓》:“馬牛其風。”(11)病名。《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註引《典略》:“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12)諷誦。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漢書·趙廣漢傳》:“廣漢聞之,先風告(杜)建不改,於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審。)[風騷]《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的合稱。《宋書·謝靈運傳論》:“莫不同祖風騷。”(祖:效法。)也泛指詩文。高適《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翰:筆。)

    荻: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似蘆葦。莖可編席和做造紙原料。《韓非子·十過》:“公宮之垣,皆以荻、蒿、楛(hù)、楚墻之。”(楛:樹名。楚:荊條。墻:築墻。)

    翻:

    ①鳥飛;翻飛。王維《輞川閑居》詩:“白鳥歸山翻。”②翻動;反復翻轉。元稹《競渡》:“萬裡黃河翻。”③反轉;傾覆。杜甫《白帝》:“白帝城下雨翻雲。”④編寫;譜寫。劉禹錫《楊柳枝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⑤翻譯。《舊唐書·姚崇傳》:“今之佛經,羅什所譯。姚興執本與什對翻。”⑥副詞。反而;反倒。岑參《衙郡守還》:“頭白翻折腰,歸傢還自笑。”(折腰:指下拜。)

    浪:

    (一)①波浪。《世說新語·雅量》:“風起浪湧。”范仲淹《嶽陽樓記》:“濁浪排空。”②水波湧起。左思《魏都賦》:“溫泉毖湧而自浪”。(毖:通“泌”,泉水湧流的樣子。)③放蕩;放縱。《詩經·邶風·終風》:“謔浪笑敖,中心是悼。”《明史·唐寅傳》:“寅恥不就,歸傢益放浪。”④隨便;輕率。杜甫《泛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見酒須相憶,將詩莫浪傳。”杜牧《罪言》:“最下策為浪戰,不計地勢,不審攻守是也。”⑤空;白白地。韓愈《秋懷》之一:“胡為浪自苦,得酒且歡喜。”蘇軾《贈月長老》:“功名半幅紙,兒女浪苦辛。” (二)láng ①液體滴落或流動的樣子。柳宗元《與顧十郎書》:“因言感激,浪然出涕。”②流逝。秦觀《寄孫莘老少監》:“天上圖書森似舊,人間歲月浪如馳。”[浪浪]流動的樣子。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

    連:

    ①聯合;集合。《孟子·離婁上》:“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史記· 田單列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wàng)齊。”(王:稱王。)②連接。陳子龍《寓山賦》:“是山也,峻削孤竦,無所連附。”《後漢書·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③連續。何景明《歲晏行》:“長官叫號吏馳突,府帖連催築河卒。”(府帖:府的文書。)④牽連;連累。《史記·商君列傳》:“令民為什伍,而相收司連坐。”⑤同時得到。《列子·湯問》:“一釣而連六鰲。”⑥連同;連帶。葛洪《神仙傳》:“凡傳三人,連子四矣。”⑦姻親關系。《史記·南越列傳》:“(呂嘉)及蒼梧秦王有連。”⑧古代行政區劃名。十國為連。柳宗元《封建論》:“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方伯:一方諸侯之長。)《禮記·王制》:“十國以為連”。⑨未煉的鉛。後作“鏈”。《史記·貨殖列傳》:“長沙出連錫。”

    天:

    ①人的頭部。《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釋:去除。巧故:偽詐。)②天空。王充《論衡·談天》:“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穹廬:氈帳。)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罰。)④天氣;氣候。《呂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沉陰。”⑤自然界。《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⑨依憑;依靠者。《儀禮· 喪服》:“夫者,妻之天也。”

    白:

    ①白色。《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辨:辨別。)②純潔。《韓非子·說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潔;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見江心秋月白。”④彰明;顯赫。《荀子·天論》:“禮義不加於國傢,則功名不白。”⑤表明;陳述。《呂氏春秋·士節》:“吾將以死白之。”⑥稟告;報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太尉自州以狀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詞》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


    上一篇:叹息青青长不改,岁寒霜雪贞松枝。

    下一篇: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
  • 惊风扫芦荻,翻浪连天白。

    “惊风扫芦荻,翻浪连天白。”诗句出处:《曾东游以诗寄之》;是唐朝诗人皇甫冉的作品。

    出郭离言多,回车始知远。寂然层城暮,更念前山转。
    总辔越成皋,浮舟背梁苑。朝朝劳延首,往往若在眼。
    落日孤云还,边愁迷楚关。如何溆花发,复对游子颜。
    古寺杉栝里,连樯洲渚间。烟生海西岸,云见吴南山。
    惊风扫芦荻,翻浪连天白。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由来许佳句,况乃惬所适。嵯峨天姥峰,翠色春更碧。
    气凄湖上雨,月净剡中夕。钓艇或相逢,江蓠又堪摘。
    迢迢始宁墅,芜没谢公宅。朱槿列摧墉,苍苔遍幽石。
    顾予任疏懒,期尔振羽翮。沧洲未可行,须售金门策。

    【注释】:

    惊:

    ①马受到突然刺激而受惊。《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庆氏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善:容易。束马:将马绊住以免惊跳奔逸。)②恐惧。《韩非子·说林下》:“人见蛇则惊骇。”③惊动;震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张说《岳州守岁》:“爆竹好惊眠。”④奇怪;惊异。陶潜《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⑤使吃惊。《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⑥气势大而猛。《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⑦通“警”。警戒。《墨子·号令》:“卒有惊事,中军疾击鼓者三。”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荻: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似芦苇。茎可编席和做造纸原料。《韩非子·十过》:“公宫之垣,皆以荻、蒿、楛(hù)、楚墙之。”(楛:树名。楚:荆条。墙:筑墙。)

    翻:

    ①鸟飞;翻飞。王维《辋川闲居》诗:“白鸟归山翻。”②翻动;反复翻转。元稹《竞渡》:“万里黄河翻。”③反转;倾覆。杜甫《白帝》:“白帝城下雨翻云。”④编写;谱写。刘禹锡《杨柳枝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⑤翻译。《旧唐书·姚崇传》:“今之佛经,罗什所译。姚兴执本与什对翻。”⑥副词。反而;反倒。岑参《衙郡守还》:“头白翻折腰,归家还自笑。”(折腰:指下拜。)

    浪:

    (一)①波浪。《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范仲淹《岳阳楼记》:“浊浪排空。”②水波涌起。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毖:通“泌”,泉水涌流的样子。)③放荡;放纵。《诗经·邶风·终风》:“谑浪笑敖,中心是悼。”《明史·唐寅传》:“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④随便;轻率。杜甫《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杜牧《罪言》:“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⑤空;白白地。韩愈《秋怀》之一:“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苏轼《赠月长老》:“功名半幅纸,儿女浪苦辛。” (二)láng ①液体滴落或流动的样子。柳宗元《与顾十郎书》:“因言感激,浪然出涕。”②流逝。秦观《寄孙莘老少监》:“天上图书森似旧,人间岁月浪如驰。”[浪浪]流动的样子。屈原《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连:

    ①联合;集合。《孟子·离娄上》:“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史记· 田单列传》:“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wàng)齐。”(王:称王。)②连接。陈子龙《寓山赋》:“是山也,峻削孤竦,无所连附。”《后汉书·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③连续。何景明《岁晏行》:“长官叫号吏驰突,府帖连催筑河卒。”(府帖:府的文书。)④牵连;连累。《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⑤同时得到。《列子·汤问》:“一钓而连六鳌。”⑥连同;连带。葛洪《神仙传》:“凡传三人,连子四矣。”⑦姻亲关系。《史记·南越列传》:“(吕嘉)及苍梧秦王有连。”⑧古代行政区划名。十国为连。柳宗元《封建论》:“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方伯:一方诸侯之长。)《礼记·王制》:“十国以为连”。⑨未炼的铅。后作“链”。《史记·货殖列传》:“长沙出连锡。”

    天:

    ①人的头部。《吕氏春秋·论人》:“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谋,去巧故……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释:去除。巧故:伪诈。)②天空。王充《论衡·谈天》:“察当今天去地甚高,古天与今无异。”《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穹庐:毡帐。)③在额上刺字的刑罚。《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罚。)④天气;气候。《吕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⑤自然界。《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⑨依凭;依靠者。《仪礼· 丧服》:“夫者,妻之天也。”

    白:

    ①白色。《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辨:辨别。)②纯洁。《韩非子·说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洁;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彰明;显赫。《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⑤表明;陈述。《吕氏春秋·士节》:“吾将以死白之。”⑥禀告;报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词》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上一篇:叹息青青长不改,岁寒霜雪贞松枝。

    下一篇: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

  • 上一篇:叹息青青长不改,岁寒霜雪贞松枝。

    下一篇:处处汀洲有芳草,王孙讵肯念归期。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