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陌涵馀雨,離川照晚虹。”詩句出處:《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是唐朝詩人賀知章的作品。
荒憬盡懷忠,梯航已自通。九攻雖不戰,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邊重漢功。選車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謀成帝幄中。詔旂分夏物,專土錫唐弓。 帳宿伊川右,鉦傳晉苑東。饔人藉蕡實,樂正理絲桐。 岐陌涵馀雨,離川照晚虹。恭聞詠方叔,千載舞皇風。
|
【註釋】:
陌:
①田間東西走向的小路。《史記·商君列傳》:“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②泛指道路。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尋常巷陌。”③通“佰”。錢一百為佰。《舊五代史·王章傳》:“官庫出納緡錢,皆以八十為陌。”(緡:穿銅錢用的繩子。)涵:
①包含;包容。《詩經·小雅·巧言》:“亂之初生,僭始既涵。”(僭:通“譖”。讒言。)②潛入水中。謝靈運《撰征賦》:“羨輕魵之涵泳,觀翔鷗之落啄。”(魵:斑文魚。)引申為沉浸。梁元帝《望江中月影》:“澄江涵皓月,水影若浮天。”離:
(一)①離開;離別。《呂氏春秋·誣徒》:“離則不能合,合則弗能離。”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之一:“少小離傢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cuī)。”(衰:疏落。)②背離;違背。《隋書·楊素傳》:“民怨神怒,眾叛親離。”《商君書·畫策》:“失法離令。”③離間;叛離。《史記· 李斯列傳》:“(秦王)陰遣謀士齎(jī)持金玉以遊說諸侯……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良將隨其後。”(齎:攜帶。)《孫子·計》:“親而離之。”④經歷。《史記·蘇秦列傳》:“我離兩周而觸鄭,五日而國舉。”⑤八卦之一。代表火。⑥通“罹”。遭受;遭遇。《詩經·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鴻:野鴨。)⑦分析。《禮記·學紀》:“一年視離經辨志。” (二)lǐ[離跂]用力的樣子。《莊子·在宥》:“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 (三)lì 通“麗”。依附。《漢書·揚雄傳下》:“丁傅、董賢用事,諸附離者,或起傢至二千石。”川:
水道;河流。《周禮·考工記·匠人》:“兩山之間,必有川焉。”《商君書·弱民》:“濟大川而無舡(xiāng)楫。”照:
①[動]照耀。《周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②[名]日光。杜甫《秋野》之四:“遠崖秋沙白,連山晚~紅。”③[動]看鏡中的影子。《晉書·王戎傳附王衍》:“在車中攬鏡自~。”④[動]察看。《後漢書·馮勤傳》:“忠臣孝子,覽~前世,以為鏡誡。”⑤[動]按照,依照(後起意義)。《天朝田畝制度》:“凡分田,~人口,不論男婦。”晚:
①日暮;傍晚。《楚辭·九辯》:“白日晼(wǎn)晚其將入兮。”(晼:日落。)《漢書·天文志》:“伏見蚤晚。”②時間靠後。沈括《夢溪筆談·藥議》:“一丘之禾,則後種者晚實。”③接近終瞭,特指老年。杜甫《羌村三首》之二:“晚歲迫偷生,還傢少歡趣。”(偷生:茍且生活。)④後來的。《後漢書·蔡邕傳》:“邕乃自書丹於碑……於是後儒晚學咸取正焉。”(書丹:指用朱筆書寫。取正:用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