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人情忌殊異,世路多權詐。

    “人情忌殊異,世路多權詐。”詩句出處:《縣齋有懷》;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少小尚奇偉,平生足悲吒。猶嫌子夏儒,肯學樊遲稼。
    事業窺皋稷,文章蔑曹謝。濯纓起江湖,綴佩雜蘭麝。
    悠悠指長道,去去策高駕。誰為傾國謀,自許連城價。
    初隨計吏貢,屢入澤宮射。雖免十上勞,何能一戰霸。
    人情忌殊異,世路多權詐。蹉跎顏遂低,摧折氣愈下。
    冶長信非罪,侯生或遭罵。懷書出皇都,銜淚渡清灞。
    身將老寂寞,志欲死閑暇。朝食不盈腸,冬衣才掩髂。
    軍書既頻召,戎馬乃連跨。大梁從相公,彭城赴仆射。
    弓箭圍狐兔,絲竹羅酒炙。兩府變荒涼,三年就休假。
    求官去東洛,犯雪過西華。塵埃紫陌春,風雨靈臺夜。
    名聲荷朋友,援引乏姻婭。雖陪彤庭臣,詎縱青冥靶。
    寒空聳危闕,曉色曜修架。捐軀辰在丁,鎩翮時方蠟。
    投荒誠職分,領邑幸寬赦。湖波翻日車,嶺石坼天罅。
    毒霧恒熏晝,炎風每燒夏。雷威固已加,颶勢仍相借。
    氣象杳難測,聲音籲可怕。夷言聽未慣,越俗循猶乍。
    指摘兩憎嫌,睢盱互猜訝。隻緣恩未報,豈謂生足藉。
    嗣皇新繼明,率土日流化。惟思滌瑕垢,長去事桑柘。
    劚嵩開雲扃,壓潁抗風榭。禾麥種滿地,梨棗栽繞舍。
    兒童稍長成,雀鼠得驅嚇。官租日輸納,村酒時邀迓。
    閑愛老農愚,歸弄小女姹。如今便可爾,何用畢婚嫁。

    【註釋】:

    人情:

    ①人的感情。《禮記·禮運》:“何謂~~?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②人之常情。晁錯《論貴粟疏》“~~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③人心、世情。《後漢書·皇甫規傳》:“災異猶見,~~未安。”④民情,民風。《史記·李斯傳》:“下知~~。”

    情:

    ①一般的情感或情緒。《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②特指愛情。孔尚任《桃花扇·逃難》:“情根愛胎,何時消敗?”③常理;常情。《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④情形;真實情況;實情。《左傳·莊公十年》:“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⑤真實;真誠。《墨子·非攻上》:“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後世。”

    忌:

    ①憎恨;怨恨。《說文》:“忌,憎惡也。”《後漢書·孔融傳》:“(孔融)性寬容少忌,好士,喜誘益後進。”(誘益:誘導幫助。)②嫉妒。《左傳·僖公九年》:“忌則多怨,又焉能克?”③顧忌,畏懼。《顏氏傢訓·勉學》:“忌盈惡(wù)滿。”《左傳·昭公十四年》:“殺人不忌為賊。”④禁止;忌諱。《國語·越語下》:“子將助天下虐,不忌其不祥乎?”⑤句尾語氣詞。《詩經·鄭風·大叔於田》:“叔善射忌,又良禦忌。”

    殊:

    ①斬殺;死亡。《莊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漢書·淮南王安傳》:“太子即自剄,不殊。”②斷絕。嵇康《琴賦》:“或相凌而不亂,或相離而不殊。”(凌:迫近。)③差異;不同。《周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④特別;特殊;出眾。諸葛亮《前出師表》:“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⑤超過;異常。《後漢書·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⑥副詞。1.表示程度。非常;極;甚。《戰國策·趙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2.還;猶。孟浩然《題融公蘭若》:“談玄殊未已,歸騎夕陽催。”

    異:

    ①分開。《禮記·曲禮上》:“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②不同的;不同。《韓非子·五蠹》:“世異則事異。”(世:時代。事:指國傢政治和社會情況。)③奇特;與眾不同。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④奇怪;驚奇。陶潛《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⑤其他;別的。《禮記·曲禮下》:“不有異事,必有異慮。”

    世:

    ①古代稱三十年為一世。《論語 · 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仁:仁政成功。)②世代;父子相繼為一世。《戰國策·趙策四》:“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③繼承。《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大夫之義不得世。”④一代又一代;世代相承的。《漢書·樓護傳》:“父世醫也,護少隨父為醫長安。”⑤傢世;世系。《呂氏春秋·知化》:“殘其國,絕其世。”⑥人的一生;一輩子。王羲之《蘭亭集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相與:交往。俯仰:生活。)⑦時代;朝代。陶潛《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⑧人世;世界。《荀子·議兵》:“此世之所以亂也。”⑨當時的。《鹽鐵論·論儒》:“孟軻守舊術,不知世務。”

    路:

    ①道路;路途。《楚辭·九歌·國觴》:“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②路程。陶潛《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③途徑;方向。《尚書·洪范》:“無有作惡,遵王之路。”諸葛亮《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引喻:稱引說話。)④仕途,執政。許棠《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八:“當路公卿誰見待? 故鄉親友自疑非。”(待:寬容。疑非:懷疑有錯誤。)⑤法度;規則。李華《禦史中丞廳壁記》:“遵王路以整多方。”(王:指先王。)⑥方面;地區。田藝衡《留青日記·賭博》:“蘇常一路尤甚,士大夫歸傢者則開賭坊,蓋避禁也。”(蘇常:蘇州、常州。避禁:避開禁令。)⑦車。《左傳·昭公四年》:“王思舊勛而賜之路。”⑧大。《史記·孝武本紀》:“路弓乘矢。”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區劃名。宋的路約相當於現在的省,元的路約相當現在的地區。

    多:

    ①數量大,與“少”相對。《孟子·公孫醜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國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維《相思》:“願君多采擷。”②勝過;超過。湯顯祖《紫簫記·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馬相如,漢辭賦傢。王粲:漢魏間人,貌美多才。)③稱贊;著重。《史記·季佈欒佈列傳》:“諸公皆多季佈能摧剛為柔,朱傢以此名聞當世。”《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士亦以此多之。”④過分的;多餘的。《莊子·漁父》:“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飭(chì)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飭:整頓。泰:太,過於,過分。)劉劭《人物志·體別》:“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論》:“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則雅,多哇則鄭。”(哇:淫邪的樂聲。)⑦副詞。表示限定。約相當於“隻”、“僅僅”。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此猶河濱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見其不知量也。”《論語·子張》:“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 多見其不知量也。”

    權:

    ①秤錘;秤砣。《論語·堯曰》:“謹權量,審法度。”②秤。《漢書·律歷志上》:“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③稱量。《孟子·梁惠王上》:“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④衡量。《呂氏春秋·舉難》:“且人固難全,權而用其長者。”⑤均平。《周禮·考工記· 弓人》:“九和之弓,角與幹權。”⑥重;重於。《戰國策·齊策三》:“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權王也。”⑦權力;權勢。《商君書·修權》:“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權。”《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稍:逐漸。)⑧有權勢的。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摧眉:低顏。)⑨權變;權謀。《淮南子·主術》:“任輕者易權。”⑩變通。《儒林外史》第四回:“禮有經,亦有權,想沒有什麼行不得處。”(經:常規。)(11)代理(官職);攝守官職。李翱《韓史部行狀》:“入為權知國子博士。”(12)副詞。姑且;暫且。左思《魏都賦》:“權假日以馀榮。”

    權詐:

    機巧,奸詐。《論衡·定賢》:“~~卓譎。”

    詐:

    ①欺騙。《戰國策·秦策一》:“大王以詐破之。”②假裝;虛假。《漢書·佞幸傳·董賢》:“莽疑其詐死。”③俊俏。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打扮的身子兒詐。”④忽然。李覯《寄傅代言》:“雨天還有詐晴時。”


    上一篇: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挂壁无由弯。

    下一篇: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 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诗句出处:《县斋有怀》;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

    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吒。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
    事业窥皋稷,文章蔑曹谢。濯缨起江湖,缀佩杂兰麝。
    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谁为倾国谋,自许连城价。
    初随计吏贡,屡入泽宫射。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
    冶长信非罪,侯生或遭骂。怀书出皇都,衔泪渡清灞。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朝食不盈肠,冬衣才掩髂。
    军书既频召,戎马乃连跨。大梁从相公,彭城赴仆射。
    弓箭围狐兔,丝竹罗酒炙。两府变荒凉,三年就休假。
    求官去东洛,犯雪过西华。尘埃紫陌春,风雨灵台夜。
    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娅。虽陪彤庭臣,讵纵青冥靶。
    寒空耸危阙,晓色曜修架。捐躯辰在丁,铩翮时方蜡。
    投荒诚职分,领邑幸宽赦。湖波翻日车,岭石坼天罅。
    毒雾恒熏昼,炎风每烧夏。雷威固已加,飓势仍相借。
    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夷言听未惯,越俗循犹乍。
    指摘两憎嫌,睢盱互猜讶。只缘恩未报,岂谓生足藉。
    嗣皇新继明,率土日流化。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劚嵩开云扃,压颍抗风榭。禾麦种满地,梨枣栽绕舍。
    儿童稍长成,雀鼠得驱吓。官租日输纳,村酒时邀迓。
    闲爱老农愚,归弄小女姹。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

    【注释】:

    人情:

    ①人的感情。《礼记·礼运》:“何谓~~?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②人之常情。晁错《论贵粟疏》“~~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③人心、世情。《后汉书·皇甫规传》:“灾异犹见,~~未安。”④民情,民风。《史记·李斯传》:“下知~~。”

    情:

    ①一般的情感或情绪。《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②特指爱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情根爱胎,何时消败?”③常理;常情。《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④情形;真实情况;实情。《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⑤真实;真诚。《墨子·非攻上》:“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忌:

    ①憎恨;怨恨。《说文》:“忌,憎恶也。”《后汉书·孔融传》:“(孔融)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诱益:诱导帮助。)②嫉妒。《左传·僖公九年》:“忌则多怨,又焉能克?”③顾忌,畏惧。《颜氏家训·勉学》:“忌盈恶(wù)满。”《左传·昭公十四年》:“杀人不忌为贼。”④禁止;忌讳。《国语·越语下》:“子将助天下虐,不忌其不祥乎?”⑤句尾语气词。《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殊:

    ①斩杀;死亡。《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汉书·淮南王安传》:“太子即自刭,不殊。”②断绝。嵇康《琴赋》:“或相凌而不乱,或相离而不殊。”(凌:迫近。)③差异;不同。《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④特别;特殊;出众。诸葛亮《前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⑤超过;异常。《后汉书·梁统传》:“母氏年殊七十。”⑥副词。1.表示程度。非常;极;甚。《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2.还;犹。孟浩然《题融公兰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异:

    ①分开。《礼记·曲礼上》:“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②不同的;不同。《韩非子·五蠹》:“世异则事异。”(世:时代。事:指国家政治和社会情况。)③奇特;与众不同。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④奇怪;惊奇。陶潜《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⑤其他;别的。《礼记·曲礼下》:“不有异事,必有异虑。”

    世:

    ①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论语 · 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仁:仁政成功。)②世代;父子相继为一世。《战国策·赵策四》:“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③继承。《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大夫之义不得世。”④一代又一代;世代相承的。《汉书·楼护传》:“父世医也,护少随父为医长安。”⑤家世;世系。《吕氏春秋·知化》:“残其国,绝其世。”⑥人的一生;一辈子。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交往。俯仰:生活。)⑦时代;朝代。陶潜《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⑧人世;世界。《荀子·议兵》:“此世之所以乱也。”⑨当时的。《盐铁论·论儒》:“孟轲守旧术,不知世务。”

    路:

    ①道路;路途。《楚辞·九歌·国觞》:“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②路程。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③途径;方向。《尚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引喻:称引说话。)④仕途,执政。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八:“当路公卿谁见待? 故乡亲友自疑非。”(待:宽容。疑非:怀疑有错误。)⑤法度;规则。李华《御史中丞厅壁记》:“遵王路以整多方。”(王:指先王。)⑥方面;地区。田艺衡《留青日记·赌博》:“苏常一路尤甚,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盖避禁也。”(苏常:苏州、常州。避禁:避开禁令。)⑦车。《左传·昭公四年》:“王思旧勋而赐之路。”⑧大。《史记·孝武本纪》:“路弓乘矢。”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区划名。宋的路约相当于现在的省,元的路约相当现在的地区。

    多:

    ①数量大,与“少”相对。《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指得治国之道,即行仁政。寡:少。)王维《相思》:“愿君多采撷。”②胜过;超过。汤显祖《紫箫记·巧探》:“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相如:司马相如,汉辞赋家。王粲:汉魏间人,貌美多才。)③称赞;着重。《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以此名闻当世。”《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士亦以此多之。”④过分的;多余的。《庄子·渔父》:“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饬(chì)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饬:整顿。泰:太,过于,过分。)刘劭《人物志·体别》:“夫在多疑。”⑤增多。《荀子·天论》:“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⑥通“哆”,不正。《法言·吾子》:“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哇:淫邪的乐声。)⑦副词。表示限定。约相当于“只”、“仅仅”。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此犹河滨之民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权:

    ①秤锤;秤砣。《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②秤。《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③称量。《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④衡量。《吕氏春秋·举难》:“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⑤均平。《周礼·考工记· 弓人》:“九和之弓,角与干权。”⑥重;重于。《战国策·齐策三》:“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权王也。”⑦权力;权势。《商君书·修权》:“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稍:逐渐。)⑧有权势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摧眉:低颜。)⑨权变;权谋。《淮南子·主术》:“任轻者易权。”⑩变通。《儒林外史》第四回:“礼有经,亦有权,想没有什么行不得处。”(经:常规。)(11)代理(官职);摄守官职。李翱《韩史部行状》:“入为权知国子博士。”(12)副词。姑且;暂且。左思《魏都赋》:“权假日以馀荣。”

    权诈:

    机巧,奸诈。《论衡·定贤》:“~~卓谲。”

    诈:

    ①欺骗。《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以诈破之。”②假装;虚假。《汉书·佞幸传·董贤》:“莽疑其诈死。”③俊俏。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打扮的身子儿诈。”④忽然。李觏《寄傅代言》:“雨天还有诈晴时。”


    上一篇: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挂壁无由弯。

    下一篇: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 上一篇: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挂壁无由弯。

    下一篇: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