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持祝融,呵噓不相炎。”詩句出處:《苦寒》;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四時各平分,一氣不可兼。隆寒奪春序,顓頊固不廉。 太昊弛維綱,畏避但守謙。遂令黃泉下,萌牙夭句尖。 草木不復抽,百味失苦甜。兇飆攪宇宙,鋩刃甚割砭。 日月雖雲尊,不能活烏蟾。羲和送日出,恇怯頻窺覘。 炎帝持祝融,呵噓不相炎。而我當此時,恩光何由沾。 肌膚生鱗甲,衣被如刀鐮。氣寒鼻莫嗅,血凍指不拈。 濁醪沸入喉,口角如銜箝。將持匕箸食,觸指如排簽。 侵爐不覺暖,熾炭屢已添。探湯無所益,何況纊與縑。 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潛。熒惑喪纏次,七龍冰脫髯。 芒碭大包內,生類恐盡殲。啾啾窗間雀,不知已微纖。 舉頭仰天鳴,所願晷刻淹。不如彈射死,卻得親炰燖。 鸞皇茍不存,爾固不在占。其馀蠢動儔,俱死誰恩嫌。 伊我稱最靈,不能女覆苫。悲哀激憤嘆,五藏難安恬。 中宵倚墻立,淫淚何漸漸。天王哀無辜,惠我下顧瞻。 褰旒去耳纊,調和進梅鹽。賢能日登禦,黜彼傲與憸。 生風吹死氣,豁達如褰簾。懸乳零落墮,晨光入前簷。 雪霜頓銷釋,土脈膏且黏。豈徒蘭蕙榮,施及艾與蒹。 日萼行鑠鑠,風條坐襜襜。天乎茍其能,吾死意亦厭。
|
【註釋】:
炎:
(一)①火焰升騰。《尚書·洪范》:“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晉書·後妃傳論》:“火炎水潤,六氣由其調理。”《孔叢子·論勢》:“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突:煙囪。)②焚燒。《後漢書·章帝紀》:“今時復旱,如炎如焚。”③炎熱。項斯《泛溪》:“溪船泛數裡,便覺少炎輝。”④比喻炙人的權勢。柳宗元《宋清傳》:“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⑤炎帝的簡稱。《呂氏春秋·蕩兵》:“兵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黃:指黃帝。)[炎炎]1.灼熱的樣子。《詩經·大雅·雲漢》:“赫赫炎炎,雲我無所。”(赫赫:陽光灼熱強烈的樣子。雲:語氣詞。)2.光線強烈的樣子。《史記·天官書》:“(天狗)所墮及,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又為色彩光艷的樣子。江淹《麗色賦》:“色練練而欲奪,光炎炎其若神。”3.權勢煊赫的樣子。《漢書 ·揚雄傳下》:“炎炎者滅,隆隆者絕。” (二)yàn ①火焰;光焰。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何意沖飆激,烈火縱炎煙。”②光照。班固《答賓戲》:“其君天下也,炎之如日。”帝:
①天帝。古人或宗教徒稱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者為帝。《尚書·呂刑》:“上帝監民。”屈原《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②君主;皇帝。《戰國策·趙策三》:“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續資治通鑒·宋太祖乾德四年》:“帝每勸以讀書,(趙)普遂手不釋卷。”持:
①一隻手從下托物。《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②握;執。《戰國策·趙策四》:“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③掌握;掌管。戴復古《春日懷傢》:“客遊兒廢學,身拙婦持傢。”④執行。《明史·孝宗紀》:“務存心仁恕,持法公平。”⑤保持;維持。《詩經·大雅·鳧鷖序》:“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⑥支持;支撐。《淮南子·主術》:“十圍之木,持千鈞之屋。”⑦扶持;扶助。張衡《東京賦》:“西朝顛覆而莫持。”⑧挾制;控制。《史記·寧成傳》:“持吏長短。”(短:指短處。)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使子厚在臺省時,自持其身,己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子厚:柳宗元字。臺省:指尚書省、禦史臺。)⑨對抗;對峙。《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太祖與袁紹持於官渡。”祝:
(一)①祭祀時主持祝告的人。仲長統《昌言·論天道》:“巫醫卜祝之伍,下愚不齒之民也。”(伍:一夥。)②向“鬼神”祈禱。《韓非子·說林下》:“巫咸雖善祝,不能自祓也。”(巫咸:傳說中的神巫。祓:消除災禍。)③祈禱時的祝文。王符《潛夫論·浮侈》:“或裁好繒,作為疏頭,令工采畫,雇人書祝,虛飾巧言,欲邀多福。”(疏頭:祝禱拜懺時焚化的祝告文。)④祝福。《呂氏春秋·樂成》:“魏襄王與群臣飲,酒酣,王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⑤斷絕,剪斷。《書·泰誓下》:“上帝弗順,祝降時喪。”《谷梁傳·哀公十三年》:“祝發文身。” (二)zhòu 詛咒。《後漢書·賈逵傳》:“鄉人有所計爭,輒令祝少賓。”融:
①冰雪融化;消融。杜甫《晚出左掖》:“樓雪融城濕。”(瀆:水渠。)賀鑄《畫樓空》:“吳門春冰雪初融。”②融合;融會;交融。朱熹《朱子全書·學三·致知》:“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致於此。”③明亮。《左傳·昭公五年》:“明而未融。”④流通;融通。何晏《景福殿賦》:“雲行雨施,品物咸融。”⑤和樂;恬適。《晉書·陶潛傳》:“每一醉,則大適融然。”呵:
(一)①同“訶”。大聲喝斥。《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惠(衛)嗣公使人偽(過)關市,關市呵難之。”(關市:設在交通要道的集市。)《史記·李將軍列傳》:“霸陵尉醉,呵止廣。”②吆喝;喊叫。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武夫前呵,從者塞途。”③呼氣。蘇軾《四時詞》之四:“起來呵手畫雙鴉,醉臉輕勻襯眼霞。”④笑聲。范成大《春日覽鏡有感》:“不滿一笑呵。”(二)hā 同“哈”。彎曲。 (三)a 同“啊”。語氣詞。表示句中停頓。噓:
①緩緩地吐氣。柳宗元《捕蛇者說》:“呼噓毒癘。”②嘆息。枚乘《七發》:“噓唏煩酲。”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②遞相;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呂氏春秋·疑似》:“為高葆禱於璐,置鼓其上,遠近相聞。”③質地;實質。劉峻《辯命論》:“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於當年,韞(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傑。韞:藏。)[相對]相向。元稹《與李十二夜飲》:“寒夜燈前賴酒壺,與君相對興(xìng)猶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細看。《詩經·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②占視。迷信者看外形而斷定人與事的吉兇禍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雖善而心術惡。”④輔佐;扶助。《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輔佐君主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吏。《史記·魏世傢》:“傢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賢相。”2.漢代另指諸侯國的實際執政者,地位相當於郡太守。《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又使為相。《續資治通鑒長編·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儀贊禮者。《淮南子·主術》:“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行人:古時的外交官。)⑦選擇。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狀元花生滿路。”炎:
(一)①火焰升騰。《尚書·洪范》:“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晉書·後妃傳論》:“火炎水潤,六氣由其調理。”《孔叢子·論勢》:“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突:煙囪。)②焚燒。《後漢書·章帝紀》:“今時復旱,如炎如焚。”③炎熱。項斯《泛溪》:“溪船泛數裡,便覺少炎輝。”④比喻炙人的權勢。柳宗元《宋清傳》:“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⑤炎帝的簡稱。《呂氏春秋·蕩兵》:“兵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黃:指黃帝。)[炎炎]1.灼熱的樣子。《詩經·大雅·雲漢》:“赫赫炎炎,雲我無所。”(赫赫:陽光灼熱強烈的樣子。雲:語氣詞。)2.光線強烈的樣子。《史記·天官書》:“(天狗)所墮及,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又為色彩光艷的樣子。江淹《麗色賦》:“色練練而欲奪,光炎炎其若神。”3.權勢煊赫的樣子。《漢書 ·揚雄傳下》:“炎炎者滅,隆隆者絕。” (二)yàn ①火焰;光焰。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何意沖飆激,烈火縱炎煙。”②光照。班固《答賓戲》:“其君天下也,炎之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