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狂鬼神走,酒釅天地黑。”詩句出處:《書陳處士屋壁二首》;是唐朝詩人貫休的作品。
有叟傲堯日,發白肌膚紅。妻子亦讀書,種蘭清溪東。 白雲有奇色,紫桂含天風。即應迎鶴書,肯羨於洞洪。 高步前山前,高歌北山北。數載賣甘橙,山貲近雲足。 新詩不將出,往往僧乞得。唯雲李太白,亦是偷桃賊。 吟狂鬼神走,酒釅天地黑。青芻生階除,擷之束成束。
|
【註釋】:
吟:
①聲調抑揚地詠誦。《莊子·德充符》:“依樹而吟。”②嘆息。《戰國策·楚策一》:“晝吟宵哭。”③啼叫;鳴響。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熊咆龍吟殷(yǐn)巖泉。”(殷:如雷震響。)④古代詩歌體裁之一。《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⑤詩歌。陸遊《病起》:“收拾吟箋停酒碗,年來觸事動憂端。”⑥通“噤(jìn)”。閉口。《史記·淮陰侯列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yīn)聾之指麾也。”(瘖:啞。指麾:指揮。)⑦口吃;說話不清。《後漢書·梁冀傳》:“口吟舌言。”狂:
①瘋狗;狗發瘋。《晉書·五行志中》:“旱歲,犬多狂死。”《漢書·五行志中》:“旱歲犬多狂死及為怪。”②發瘋;精神失常。《呂氏春秋·必己》:“比幹戮,箕子狂。”《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子胥之吳,乃被(pī)發佯狂。”(被:披。)③狂妄;傲慢。《左傳·文公十二年》:“好勇而狂。”④縱情地;無拘束地。《論語·陽貨》:“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⑤氣勢猛烈;聲勢大。韓愈《進學解》:“迴狂瀾於既倒。”杜甫《君不見簡蘇徯》:“深山窮谷不可處,霹靂魍魎兼狂風。”鬼:
①迷信者以為人死後靈魂仍在,其形如幻影,因此稱為之為鬼。屈原《九歌· 國殤》:“魂魄毅兮為鬼雄。”②指萬物的精靈,也稱神。《詩經·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則不可得。”③隱秘莫測。《韓非子·八經》:“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④機靈;狡黠。《華陽國志》三:“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⑤惡劣;糟糕。范浚《送茂瞻兄機宜之官廣東》:“黃蘆鬣鬣西風肥,鬼雨灑空南山悲。”⑥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鬼方]殷周時活動於今陜西北部的一個民族。《周易·既濟》:“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高宗:殷王武丁。)神:
①天神。古人認為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論語·述而》:“禱爾於上下神祇。”②鬼神。《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見:現。)③指人死後的魂靈。《左傳·昭公七年》:“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④玄妙;神奇。《周易·系辭上》:“陰陽不測謂之神。”⑤心神;精神。《荀子·天論》:“形具而神生。”⑥表情;神態。《世說新語·簡傲》:“(王恬)神氣傲邁,瞭無相酬對意。”⑦形象;肖像。蔣驥《傳神秘要》:“傳神最大者,令彼隔幾而坐,可遠三四尺許,若小照,可遠五六尺,愈小愈宜遠。”⑧神韻。指文藝作品在境界上所表達出的情趣韻致。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詩之極致有一,曰入神。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蔑:無;沒有。)走:
①跑;逃跑。《戰國策·趙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孟子·梁惠王上》:“棄甲曳兵而走。”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墻走。”②步行。《禮記·玉藻》:“走而不趨。”(趨:快步走。)③奔向;趨向。晁錯《論貴粟疏》:“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亡:無。)杜牧《阿房宮賦》:“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④移動;挪動。蘇軾《新灘阻風》:“初聞似搖扇,漸覺平沙走。”⑤離開;離去。《南史·張暢傳》:“今城內乏食,百姓咸有走情。”⑥通過;經由。蔣士銓《香祖樓·撻蚓》:“夫妻免得充軍,且向洋舡(chuán)走水。”(舡:同“船”。)⑦謙詞,等於說仆人。司馬遷《報任安書》:“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牛馬走:意思是像牛馬一樣被驅使的仆人。)⑧謙稱,等於“我”。張衡《東京賦》:“走雖不敏,庶斯達矣。”(庶:希望。)[走狗]1. 善跑的獵狗。《史記·越王勾踐世傢》:“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2.受人豢養幫助作惡的人。《聊齋志異·田七郎》:“操杖隸皆紳傢走狗。”釅:
①酒、醋、茶等味厚,濃。蘇軾《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齊民要術·作酢法》:“美釅少淀,久停彌好。”②顏色深。戴叔倫《贈慧上人》:“雲霞色釅禪房衲。”(衲nà:僧衣。)天:
①人的頭部。《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釋:去除。巧故:偽詐。)②天空。王充《論衡·談天》:“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穹廬:氈帳。)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罰。)④天氣;氣候。《呂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沉陰。”⑤自然界。《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⑨依憑;依靠者。《儀禮· 喪服》:“夫者,妻之天也。”地:
①大地。與“天”相對。《管子·形勢解》:“地生養萬物。”②陸地;地面。《左傳·僖公四年》:“公(晉獻公)至,毒而獻之。公祭之地,地墳(fèn);與犬,犬斃。”(墳:隆起。)③土地;田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廛裡任國中之地,以場圃任園地。”(廛:城市中的空地。國中:指王城之內。)④領土;疆土。《孟子·離婁上》:“爭地以戰,殺人盈野。”⑤地方;場所。《孫子兵法·虛實》:“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⑥處境;地位。《史記·李斯列傳》:“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⑦指境界。齊己《移居西湖作》:“隻待秋聲滌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衲衣:僧衣。)⑧地步。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議論有餘地,公侯來未遲。”⑨路程。李白《妾薄命》:“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⑩通“第”。副詞。但;隻。《漢書·丙吉傳》:“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黑:
①黑色。《詩經·邶風·北風》:“莫赤匪狐,莫黑匪烏。”②黑暗無光。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③非法的;隱蔽的。朱有燉《仗義疏財》:“莫不是護俺宋官傢黑樓子上聽彈箏。”(宋官傢:宋徽宗,當時稱皇帝為官傢。黑樓子:隱蔽的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