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沙湖》原文|赏析|鉴赏

2019-06-05 可可诗词网-名篇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著名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一句“随手所记”,评述苏轼的笔记体文集《东坡志林》的特点。这篇《游沙湖》 即选自 《东坡志林》,亦名《游兰溪》,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暮春三月时节。“笔记作者不刻意为之,只是遇有可写,随笔写去,是‘质胜’之文,风格较为朴质而自然。……不论记人、记物、记事,皆为客观之叙写,……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 (吕叔湘《笔记文选读》) 的确,《游沙湖》有文有词,随意写去,传达了贬居在黄州的苏轼,在有官无政,有职无权的“赋闲”境遇下,乐观自适,悠闲自得的旷达心境。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受新旧党争之累的苏轼,在谪居黄州的时日里,“自放于山水之间”(苏辙语),陶乐于当地的风土人情,竟打算师从陶渊明,“买田”荷锄躬耕,悠然退隐。然而,田有没买成,不得而知。不过“相田”途中遇雨“得疾”,固然不幸,但“得疾”得的非常自得其乐,却有雨中赋词 《定风波》为证。词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必多费笔墨,“谁怕”二字,足见自得其乐; 不过,“微冷”怕就是“相田得疾”的病根了。可见,真悠然未必买田,买田者未必真隐士。病者投医,医却是奇医,洪迈《夷坚志》载有《庞安常针》一则,记其神针奇术。“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不是这般奇医,也不会成为苏轼《志林》中的笔下人物; 能成为苏轼《志林》中笔下人物者,东坡总能与之神交。“余戏之曰: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两平生素昧者,初次见面能“戏”,那可是真正的“一见如故”。此非神交何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果然成了同志,真“皆一时异人也”。清泉寺,《大清一统志·黄州府一》 云:“在蕲水县东北二里。”蕲水县,则在今湖北省蕲春县东三十里,因南临蕲水而得名。

蕲水有多美? 让我们再看看不怕得病而醉游的苏轼所写的另一首词《西江月》,词云:“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晚,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生曲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汩汩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这幅景象,已像醉仙李白醉笔的美文了。都是一代醉仙醉笔。“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逸少洗笔泉”和“兰溪”都是当地名胜。在蕲水县东,发源于箬竹山的石缝岩隙,以水色蓝状而名。“其在寺庭之除(按:除者,台阶也),为陆羽烹茶之泉;其在凤山之阴为逸少泽笔之井,即洗笔泉。王、陆二水皆兰溪一源耳。”(《舆地纪胜》)。这个“王逸少”,就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逸少是他的字。此王逸少不仅字写得绝胜,还喜欢找绝妙的泉水,来洗他的绝笔。老家会稽郡有洗笔泉,庐山有洗笔泉,这又出来一个。一支酣笔,搅尽天下名泉。如此名胜,苏轼自然流连忘返,且歌且酒了。歌名曰《浣溪沙》“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嫩芽初发的兰草,在兰溪水底轻缓地招摇,雨后松林小径清润无泥。潇潇黄昏雨幕中,传来杜鹃阵阵声啼。谁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门前兰溪还能“溪水西流”。不要把白居易《醉歌》中的“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唱来唱去不离口。何其美妙的诗句。时已不惑而近知天命之年的苏轼,一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便把一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而又憨态可掬的老青年形象,塑造得生动怡人。

这是诗化了的“人生,从40岁开始”的了悟心得。“剧饮而归”,痛饮大醉,畅快淋漓,好酒伴青春赤子,一醉方休,显童心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