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五首·其五》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3-09-11 可可诗词网-诗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解】
     作者苏轼,这是 《浣溪沙》组 词的第五首,写归途中的感受。开 头写雨后途中的景色: 草软色新, 沙平路净。此种美景佳境触发了作 者的情思,不禁扪心自问道,什么 时候自己也能解职归田,享受这大 自然的乐趣呢?下片写雨后的田园 风光。雨露后的桑麻,在阳光的哺 育下,更加长势喜人,新绿如油。 微风吹拂,送来艾蒿的阵阵清香, 使人心旷神怡。作者由此想到,何 必还要等到以后辞归,我本来就是 “此中人”吗。此词中景语都是情 语,寄情于景,以景达情。清新的 景色,美丽的田园,不仅表现了作 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而且 也暗含着作者雨后的欣喜之情,紧 扣着词作的主题。
 
【全诗】
 
.[宋].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和翻译】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中的第五首。词人骑着马走在前往徐门石潭的路上,只见经过一番新雨的洗涤之后,原野上的草木变得特别柔软清新,沙石铺成的山路上一点灰尘也没有,仿佛觉得马的脚步也显得格外轻快; 雨过天晴,初夏的阳光洒在桑麻地里就像水泼一样光洁明亮,一阵轻风吹过,艾蒿的气味好似薰香一般扑鼻而来。面对如此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苏轼这位太守大人觉得心情十分愉悦,感觉非常亲切,他恍然而悟: 我原本就是这田园中人! 然而他现在毕竟官服在身,身不由己,因此他又不禁感慨地问自己: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拾残年余生去做那躬耕陇亩的田园人? 如果说前几首词作者主要是以质朴自然的语言描绘田园风物,表现农民的耕织生活及其精神风貌,那么这首词则通过描绘乡野风光,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向往农村、希望回乡务农的思想感情。实际上,苏轼于元丰元年 (1078) 写作这组《浣溪沙》 时才43岁,正值年富力强之时,仕途上也比较顺利,还没有受到诬陷和贬谪,那么他此时应该没有归隐田园的想法,至少这种念头还十分淡薄。事实上,尽管苏轼后来一再遭受贬谪和打击,他最终也没有真正去过隐居的生活,而是以旷达和幽默的态度和方式顽强地与命运进行抗争。那么苏轼在这首词中之所以要抒发“何时收拾耦耕身”、“使君元是此中人” 这种思想感情,实际上并非真的要弃官归隐,只不过是想借以表达他对乡村生活的那份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那种归依之感。
 
 
【赏析】
 
        这是苏轼徐州石潭谢雨道上所作五首《浣溪沙》的第五首。 词人到农村巡视一天,可以说很疲劳了。但由于农村风光喜人, 丰收在望,民风朴实可爱,因而词人在回徐州衙府的路上,却是 兴致勃勃。这一首,就是写词人回府路上的所见所感。
 
        这一首,词人仍从写景着笔:“软草平莎过雨新”。春末夏初, 各种野草都已露出了地面,但都还没有长秸,没有抽梗,如同毯 茵铺地,所以说:“软草平莎”,各种草既软又平。“过雨新”,一场 细雨过后,更加新绿可喜了。这句虽为写景,却点染了词人的快 意爽情。“轻沙走马路无尘”,在平坦的沙路上,马儿轻轻地跑起 来,竟然不见半点尘土;通过写马跑的轻捷,映衬了词人心情的 轻松愉快。这风光何等好哇!于是,词人发出由衷的感慨:咳!“何 时收拾耦耕身?”“耦耕”出自《论语》,那里面有“长沮、桀溺耦而 耕”的句子;长沮、桀溺,都是人名;“耦耕”就是两人一起耕作;这 里是指词人想与农民一起耕作。这句说,我什么时候才能从官场 中抽出身来,与农民一起过躬耕田园的生活啊!
 
         下阕说:“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雨过天晴,土 地湿润,阳光充分,万物争荣,桑麻油光闪闪,就像刚刚用水泼 过;和风吹来,白蒿和绿艾都散发着袭人的香气,就像薰炉中的 薰香,阵阵扑入人们的心怀。为什么感到农村处处可爱呀?“使君 元是此中人”,我这个太守原来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呀! 词人出 生在农村,青少年时代住在农村,而今向往着农村,所以以“此中 人”自许。
 
      也许有人会问:苏轼是否真的想当农民?如果说“是”,那么 他为什么一辈子都没有当农民?如果说不是,那么“何时收拾耦 耕身”岂非是一种做作之态?
 
          是的,过去常有人以此否定了作品的积极意义,甚至以此作 为否定词人的口实。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古代词人,只要他真诚 喜爱农村,喜爱劳动人民,关心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就已经很好 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苏轼去当一个典型的农民,我们阅读 诗词,决不可把它当作“志愿书”来读。这正如我们读了那些“愿 作鸳鸯”、“愿为比目”、“蝴蝶双飞”的诗句,不必要让古代那些忠 于爱情的男女青年真的变成鸳鸯、比目鱼、花蝴蝶一样;因为如 果真的变成那些东西,岂不反而糟糕?就农民的意愿说,恐怕还 是希望苏轼继续当好关心农民的生产生活、与人民休戚与共的 好太守,而不是一个并不高明的农夫。
 
          总起来看,作者这五首《浣溪沙》小词,生动真实地表现了词 人热爱农民,关怀农民,关心生产的好思想好品格,表现了作者 与农民同乐、休戚与共的从政作风。从作品的描写看,他真诚地 喜欢农民,农民也热烈欢迎他。他下乡来了,“黄童白叟”都是那 样欢快,毛头小伙子由惊惧而亲近他,姑娘们像迎接亲人那样 “旋抹红妆”。他对待农民,态度平等,和蔼可亲;他喜欢那些腼腆 而热情的男孩,也喜欢那些爱美怕羞的女娃;他乐“黄童白叟”之 乐,急“捣”充肠老农之急;他欣赏“络丝娘”的勤劳和睦邻,更 陶醉“村南村北响缫车”的劳动气氛,他向老农问话,到农民家求 茶解渴,甚至以“使君元是此中人”而自豪;这一切充分说明,苏 轼确定是一位与民同乐的好太守。
 
       从“词”这一文学领域的发展看,这组词主要写农村的风光、 农民的勤劳、淳厚的民风,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专写儿女情 态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此以后,农 村词的题材逐渐成为词的内容的重要部分,辛弃疾的农村词,便 直接受到苏轼词的重要影响。
 
        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香艳字眼,不用华丽词藻,不采生 僻典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爽朗明快的调子来歌咏农村风光, 这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