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

2022-10-12 可可诗词网-刘禹锡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唐长庆四年(824)作者调任和州刺史,沿长江东下,途经六朝军事要塞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以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这里诗人直接写了当年晋统帅王濬率领大军,顺江东下,讨伐东吴的战事。一“下”一“收”,两字对举,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第二联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于江中暗置铁锥,再以千寻铁锁横锁江面,结果让王濬以火炬烧了铁链,大败投降。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这一历史。后四句紧扣“怀古”之旨,由古及今,虽系感慨,但也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寄寓无限忧国之思。第五句简明小结。第六句借“山形依旧”抒发感慨,对上句“伤”作了补充。第七句,宕笔直写“今逢”之世,末句展出往日军事堡垒已经荒废,如此怀古慨今,收束全诗。

     这首诗,作者善于剪裁,以西晋灭吴之事,来寄寓居安思危、警惕藩镇割据的深意。重点写吴之失败,强调这一主旨,历史的感喟与哲理的沉思融入写景之中,切题怀古,健笔雄才,代表着刘禹锡简练圆熟的独特风格。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 xī sāi shān huái ɡǔ 》 
    《 西 塞  山   怀   古 》 
    .[ tánɡ ]. liú yǔ xī.
    .[ 唐   ]. 刘  禹 锡.
    wánɡ xùn lóu chuán xià yì zhōu , jīn línɡ wánɡ qì àn rán shōu 。 
    王   濬  楼  船    下  益 州   , 金  陵   王   气 黯 然  收   。 
    qiān xún tiě suǒ chén jiānɡ dǐ , yí piàn jiànɡ fān chū shí tou 。 
    千   寻  铁  锁  沉   江    底 , 一 片   降    幡  出  石  头  。 
    rén shì jǐ huí shānɡ wǎnɡ shì , shān xínɡ yī jiù zhěn hán liú 。 
    人  世  几 回  伤    往   事  , 山   形   依 旧  枕   寒  流  。 
    jīn fénɡ sì hǎi wéi jiā rì , ɡù lěi xiāo xiāo lú dí qiū 。 
    今  逢   四 海  为  家  日 , 故 垒  萧   萧   芦 荻 秋  。 
  • 《西塞山懷古》
    .[唐].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王浚驾着大战船,从成都出发征伐吴国,沿流而下,气势非凡。金陵的帝王瑞气呵,瞬息间便黯淡地消散!横绝江面的千寻铁锁链,顷刻之间被烈火烧断,沉没于江底深渊。吴主孙皓在石头城上抖颤,举起一片投降的白幡。呵,人世盛衰,朝代兴亡,不息变迁,令人伤叹!只有天险西塞山呵,你依旧枕着寒冷江流,千年不变,从今往后,四海为家,一统江山。这些割据时代的旧营垒呵,在秋风中更显得破败荒寒。听芦荻萧萧,看斜阳惨淡,启人幽思无限……


    【翻译】

    王濬楼船下益州,王濬高大的舰船东下穿越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金陵城的帝王之气已黯淡止休。
     
    千寻铁锁沉江底,千丈横锁大江的铁链沉埋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一面投降的白旗高悬建业城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世间多少兴亡的往事令人伤感,
     
    山形依旧枕寒流。唯独西塞山依然枕着大江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如今欣逢天下一统升平之盛世,
     
    故垒萧萧芦荻秋。只有旧垒在瑟瑟芦花丛里悲秋。
  • 1.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是长江中流要塞之一。题一作《金陵怀古》。
     
    2.王浚:晋益州刺史。益州:晋时郡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案此上句写晋伐吴事。《晋书·王浚传》:“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航,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太康元年(280)正月,浚发自成都(攻吴)。”下句说吴国国运告终,《太平御览》卷一七○引《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冈,因改金陵为秣陵。”
     
    3.降幡(音fan):表示投降的旗帜。石头:城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元和郡县志》:“石头城在(上元)县西四里,即楚之金陵城也。吴改为石头城。建安十六年,吴大帝修筑,以贮财宝军器,有戍。”案此二句写王浚水军突破吴国江防,直抵金陵,孙皓投降事。
     
    4.“人世”句:意谓建都金陵,雄据江东而终于亡国的,不仅东吴一个王朝。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平陈,陈叔宝和孙皓一样,也是一片降幡出石头。
     
    5.四海为家:意谓全国统一,归一个朝廷统治。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天子以四海为家。”故垒《元和郡县志》卷二六:“贺若弼垒在(上元)县二十里。……韩擒虎垒在(上元)县西四里。隋平陈,树碑。”
  • 【集评】 宋·计有功:“长庆中,元微之,梦得、韦楚客同会乐天舍,论南朝废兴,各赋 《金陵怀古》 诗。刘满引一杯,饮已即成,曰:‘王睿楼船下益州……’ 白公览诗曰: ‘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耶!’ 于是罢唱。” ( 《唐诗纪事》卷三九)
     
    宋·张表臣: “刘禹锡作 《金陵诗》云: ‘千寻铁锁寻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 当时号为绝唱。” ( 《珊瑚钩诗话》卷一)
     
    清·金圣叹: “前解先写金陵怀古,后解独写怀。王浚下益州,只加‘楼船’ 二字,便觉声势之甚。所以写王睿必要声势之甚者,正文欲反衬金陵惨阻之甚也。从来甲子兴亡,必有如此相形,正是眼看不得。‘黯然收’,“收”字妙,更不多费笔墨,而当时面缚出降,更无半策,气色如画。三、四,铁锁沉江底,降旗出石头,此即详写 ‘黯然收’ 三字也。看他又加‘千寻”字,‘一片’ 字,写前日锁江锁得尽情,此日降晋又降得尽情,以为一笑也。
     
    “看他如此转笔,于律诗中真为象王回身,非驴所拟。而又随手插得‘几回’ 二字,便见此后兴亡,亦不止孙皓一番,直将六朝纷纷,曾不足当其一叹也。结用无数衰飒字,如 ‘故垒’,如 ‘萧萧’,如 ‘芦荻’、如‘秋’,写当今四海为家,此又一奇也。” ( 《金圣叹选批唐诗》卷之四下)
     
    清·查慎行:“专举吴亡一事,而南渡、五代以第五句含蓄之。见解既高,格局亦开展动宕。” ( 《瀛奎律髓》卷之三)
     
    清·何义门: “气势笔力匹敌《黄鹤楼》诗,千载绝作也。”(《瀛奎律髓》 卷之三)
     
    清·纪昀:“第四句但说得吴。第五句七字括过六朝,是为简练。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 ( 《瀛奎律髓刊误》)
     
    清·许印芳:“此评能发此诗之妙。又沈归愚云: ‘起手如黄鹄高举,见天地方员。三、四言地利不足恃,七句言唐代别于割据偏安。’所评皆惬当,因附录之。按《唐诗纪事》云: “梦得与白乐天、元微之、韦楚客各赋《金陵怀古》,梦得诗先成,乐天览之曰: “四人探骊龙,子已获珠,余皆鳞爪矣”。遂罢唱。’ 当时名流推服此诗,必有高不可及处,自来无人亲切指点。所传探骊获珠一语,但指平吴一事耳。得沈、纪二评,始尽发此诗之蕴。可知古人好文字流传千载,众口称妙,而实不知其妙者多也。王气之 ‘王’去声,与 “上 ‘王’ 字不同。” ( 《律髓辑要》)
     
    清·薛雪: “刘宾客 《西塞山怀古》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著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杰作,自然压倒元、白。”(《一瓢诗话》)
     
    清·方世举:“七律章法,宜田尤善言之。只就一首,如刘梦得《西塞山怀古》白香山所让能,其妙安在?宜田云:‘前半专叙孙吴,五句以七字总括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局阵开拓,乃不紧迫。六句始落到西塞山,“依旧”二字有高峰堕石之捷速。七句落到怀古,“今逢”二字有居安思危之遥深。八句“芦荻”是即时景,仍用“故垒”,终不脱题。此抟结一片之法也。至于前半一气呵成,具有山川形势,制胜谋略。因前验后,兴废皆然,不只以“几回”二字轻轻兜满,何其神妙!’”(《兰从诗话》)
     
    清·张谦宜:“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兴衰之感宛然。‘千寻铁锁沉江底’,‘山形依旧枕寒流’,那管人间争斗。‘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太平既久,向之霸业雄心消磨已净。此方是怀古胜场。七律如此做自好,且看他不费气力处。”(《茧斋诗谈》卷八)
     
    清·翁方纲:“刘宾客《西塞山怀古》之作,极为白公所赏,,至于为之罢唱。起四句洵是杰作,后四则不振矣,此中唐以后,所以气力衰飒也。固无八句皆紧之理,必松处正是紧处,方有意味。如此作结,毋乃饮满时思滑之过耶?《荆州道怀古》一诗,实胜此作。”(《石洲诗话》卷二)
     
    清·梁章矩:“汪师韩解刘梦得《西塞山怀古》诗云: ‘金陵之盛,至吴始著,至孙皓而西藩既摧,北军飞制?兴亡之感始盛。假使怀古者取三国、六代事,衍为长律,便一句一事,包举无遗,岂成体制?梦得之专咏晋事,盖尊题也。“人世几回伤往事”,若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在其笔底者。山形枕水之情景,不涉其地,不悉其妙。至于芦荻萧萧,履清时而依故垒,含蕴正无穷矣。白香山谓其已探骊珠,其在斯乎?’按纪文达师评此诗云: ‘第四句“一片降幡出石头”,但说得吴。第五句“人世几回伤往事”,括过六朝,是为简练。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似较汪更为显豁。”(《退庵随笔》)
     
    今·喻守真:“首联直接自怀古说起,看似绕走远道,其实是就西塞山而联想当时战争的情形。颔联略带议论,是说吴主无道,虽有千寻铁锁,终沉江底,降幡终出石头,感慨之情,溢于言外,颈联始打到西塞山本身,说出抚今吊古的本旨。末联即就前联另展新意,是说此处虽是要塞,但现在宇内统一,两岸故垒,只得埋没在萧萧芦荻中毫无用处了。本诗中有一点,应注意,就是对偶不必以实事相对,也不必人地名必对人地名,有时尽可取巧,如颔联中可以用 ‘江底’ 的普通词,对 ‘石头’ 的专地名。但求字面相对,不必顾虑到性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出版1957年11月第2版第245页)
     
    【点评】 这首诗歌咏晋、吴兴亡事迹,慨叹于地形之险之不足恃,而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局面,终归统一。中唐以来,藩镇拥兵自雄,国内和平统一遭到破坏。诗的末尾,显然是对野心军阀提出教训; 同时,六朝覆灭的教训,对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诗人于众多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不仅揭示出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必然性。诗人又重点写其 “王气”、天然的地形与千寻铁链皆不足恃,又表现出了“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刘禹锡 《金陵怀古》) 的主旨,见出诗人善于剪裁的高妙本领。全诗在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中表现深刻的主旨,在怀古诗甲可谓独具一格。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本诗的起笔不同俗手。不是从眼前景物落笔,而是先用简炼的笔墨描写了发生于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部的长江边上)一带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展示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风云画卷。公元二八0年,晋武帝命益州刺史王濬率水军从长江上游顺流东下,直取吴国都城金陵。首句就点出王濬大名表示钦仰,复将“下”字置于“益州”之前,使之与“楼船”紧相承接,以渲染出浩浩荡荡的进军气势。次句写吴国将亡的没落景象。颔联出句写吴主孙皓垂死挣扎的徒劳。“千寻铁锁”是吴军在险要地带设置的拦江铁链。且水底还有铁椎。王濬命人用大筏数十,冲走铁椎,又以火炬、麻油烧断铁链,然后战舰竞发,舢舻相望,很快来到金陵城下。孙皓不修德政,不重人事,把国家安危系于几根铁链,因而铁链“沉”入江底,吴国也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沉没了。“沉”字看似平常,实际上极为奇警。
     
        对句用“一片降幡”来形容孙皓出降的窘态,从而艺术地说明了割据者依凭山河之险作垂死挣扎的徒劳。“人世几回伤往事”一句承上启下,把读者的思想轻轻地带回现实。“几回”两字概括了整个南朝三百年的历史。这期间走马灯似地换了六个王朝。他们都迷信山川地形之险,但最后都失败在人事不修。“往事”指六朝相继败亡之事。前举孙吴一事已足以尽之,故此句只“以七字总括东晋、宋、齐、梁、陈五代”(方扶南《兰丛诗话》引宜田语),繁简最为得宜。“山形依旧枕寒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物外的精神。它枕流高卧,厌闻世事,象位隐士。这与英雄霸主们争权夺利、忙忙碌碌而霸业终于荡然无存适成鲜明对照。通过古今对比,诗人深感大唐二百年统一基业的弥足可珍。“今逢”句以欣喜的口吻褒美当世,且有警世之意,故宜田说:“今逢两字有居安思危之遥深。”(同前)证之以结句,信为确然。“故垒”是六朝英雄们的战守遗迹。“萧萧”状其冷落荒芜,“芦荻”逢秋,更增其索漠衰败的凄凉之感。结句写得故垒如此不堪,不仅可以使当世的藩帅睹之夺气,亦是使后世的野心家为之寒心。
     
         此诗前半一气呵成,后半天巧偶发,而以才气、卓识贯串其间,诗人将事语、景语、情语抟成一片,复将怀古、慨今、垂戒后世融为一体。纵横开阖、夭矫变化、胜意迭出、余味曲包,实为唐人七律中不可多得的神品。
     
  •     此诗前面先写金陵怀古,铺陈历史,后面写意抒怀,然前中有后意,抒怀中也有景物,全篇结为一有机整体。
     
       入手便写“王浚下益州”事,直入“怀古”主题。王浚为西晋益州刺史,以统帅名代大军,更合于战争实况,也更为真实。与今称“我刘邓大军”相若,但诗写“楼船”就比“大军”更具体形象,更觉声势之盛。使“其上皆得驰马来往,沿江而下”之历史画面如在目前,后接一动词“下”字更使画面富有动感,渲染出沿江而下,浩浩荡荡、势如破竹,无可阻挡的气势。“金陵王气黯然收”,“收”字妙,“更不多费笔墨,而当时面缚出降,更无半策,气色如画”(金圣叹语)。“起手如黄鹄高举,见天地方圆。”(沈得潜语)
     
       颔联承“收”而来,将“收”字具象化。“千寻铁锁”承“金陵王气”,皆写金陵险阻。“千寻铁锁”何其沉重、何其险要,却应以“一片降幡”,飘动的白色降旗何其轻飘,吴氏数代之基业败亡何其轻易!何其惨烈!形成重与轻的逆反对比。如金圣叹所为耻笑:“看他又加‘千寻’字,‘一片’字,写前日锁江锁得尽情,此日降晋又降得尽情,以为一笑也。”《金圣叹选批唐诗》
     
          前两联四句专叙孙吴败亡,固然具体形象高妙,而诗题为怀古金陵,尚有多少兴亡之事要写,至少要提及六朝往事。因此,诗人步法轻灵,笔锋一转,写出:“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如清人纪昀所评:“第五句括过六朝,是为简练。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第五句不仅“括过六朝”,而且进一步升华到整个中国历史、升华到人生世代的历史体验往事回味所带给人的哲理感受。一般来讲,带有哲理意味,高度概括的诗句往往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入选为千古佳句,因为它们往往以最少的语言,涵盖了更多的意蕴,如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泰戈尔的“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莎士比亚的 “TO be or not to be”是生还是死等无不如是。但此类诗句,一旦失败,则画虎不成反类犬,盖因其往往过于概括,失去了具象的依托。而刘诗此处,由“人生几回”的喟叹,一转而入“山形依旧枕寒流”,以具象回答抽象,由抽象化入具象,使两者得到完美的结合。
     
      结句用许多衰飒字眼,如“故垒”、“萧萧”、“芦荻”等,字字衰飒,令人叹息不已也。“秋”字点明时令,与前文“寒”字呼应,又进一步渲染了悲凉之感。可谓用笔深曲也。
     
      全诗气韵沉雄而又寄慨遥深,笔势纵横,境界雄奇。
     
  •    长庆四年(824)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中作。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一说在今湖北黄石)长江边,山势竦峭,为六朝著名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大将王浚率水师从益州(今成都)出发,沿江东下,向东吴发起凌厉攻势。东吴曾在西塞山所在江中以铁锁横截,又暗置丈馀铁锥于江心,以为江防。晋军探知此情,以筏先行扫除铁锥,以油船烧熔铁锁,建业即金陵(今南京)随即失守,吴主孙皓肉袒(读坦)请降,三国由是归晋。诗即咏其事。
     
      前四咏史。首联曰“下”、曰“黯然收”,皆具功力。“下益州”既符合地理态势,晋国水军乃从上游(益州)往下游(金陵)进军;又符合历史事实,这次战争之顺利,给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感,于是引出下句“金陵王气黯然收”。“黯然收”的“金陵王气”指东吴,细想来又不局限于东吴,自东吴开始,以后建都金陵的几个王朝,东晋、宋、齐、梁、陈,哪一个当初又不以“虎踞龙盘”之地为可恃?哪一个不是以丢失江山为结局?由此可见,长江天堑不足恃,“金陵王气”不足恃。这里的咏史中已包含着价值判断。
     
        次联妙在用一副工整的对联,把晋军灭吴的经过作了形象描绘。这两句就关系言,是一因一果,一胜一败;就形象言,是一横一竖,一下一上;就著色言,是一赤(火光)一白。这种具体描写,对比鲜明,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后四句抒感寄意。“人世几回”句可从两个角度加以理解,一是将“人世”解为人生在世,则意味诗人不只一次思考过六朝亡国之殷鉴,而为之黯然神伤;二是将“人世”解为世上,则意味着相同的历史悲剧曾多次发生,即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而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封建朝代的兴亡更迭,似乎有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起作用,相形之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是说江山依旧,越发显得南朝亡国之匆促;又是说“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金陵怀古》),即挑明金陵王气之不可恃的意思。多义性使诗句更加耐味。
     
        末联由古及今,表面上是说眼前四海一家,即国家统一,没有战事,所以西塞山江防故垒久已废弃不用,秋来满目蒹葭芦荻,一派萧瑟景象。然而作者通过这片景象,又像要告诉人们些什么。远的安史之乱不说,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也曾多次发生过叛乱与平叛的战争,分裂的因素依然存在,唐王朝又岂能高枕无忧,它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呢?西塞山会不会再度变为前沿阵地呢?诗人通过怀古,目的在于警告当局。
     
       虽然有着借古鉴今之意,但表达含蓄深沉,是此诗的主要特色。清人薛雪称赞道:“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著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杰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