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

2018-05-12 可可诗词网-孟浩然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孟浩然四十岁入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他诗名远扬,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却难免落第的命运。诗人极度懊丧之下,想直接上书皇帝,又很犹豫。此诗即为在这种情况下写来。诗表面上写自责,实为怨天尤人。

     这是一首抒发仕途失意苦闷的诗。诗人落第,心怀怨愤,只好退居南山,然 不甘寂寞,颇有美人迟暮之感,故写此诗以婉曲之笔触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言“休 上书”,正是“身在江海,心居魏阙”的情思。“上书”而不为采纳,能不失望? 而“归敝庐” 之归,是“放归”,不是自愿,乃迫不得已,能无幽怨?颔联上句之“不才”,是谦辞?是反 语?兼而有之。“有才”而不为人识,犹千里马未遇伯乐也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 《 suì mù ɡuī nán shān 》 
    《 岁  暮 归  南  山   》 
    .[ tánɡ ]. mènɡ hào rán.
    .[ 唐   ]. 孟   浩  然 .
    běi què xiū shànɡ shū , nán shān ɡuī bì lú 。 
    北  阙  休  上    书  , 南  山   归  敝 庐 。 
    bù cái mínɡ zhǔ qì , duō bìnɡ ɡù rén shū 。 
    不 才  明   主  弃 , 多  病   故 人  疏  。 
    bái fà cuī nián lǎo , qīnɡ yánɡ bī suì chú 。 
    白  发 催  年   老  , 青   阳   逼 岁  除  。 
    yǒnɡ huái chóu bú mèi , sōnɡ yuè yè chuānɡ xū 。 
    永   怀   愁   不 寐  , 松   月  夜 窗     虚 。 
  • 《歲暮歸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北阙休上书,莫要再到朝廷的北阙上书,
     
    南山归敝庐。还是回归南山破旧的茅庐。
     
    不才明主弃,没有才能被英明之主抛弃,
     
    多病故人疏。衰朽多病与故人交往稀疏。
     
    白发催年老,斑白的头发催人渐渐衰老,
     
    青阳逼岁除。大好的春光逼迫旧岁更除。
     
    永怀愁不寐,久怀苦闷忧愁而难以入睡,
     
    松月夜窗虚。唯松间月光泻入窗之空虚。
  • ①北阙:古人皇宫北面的城楼,是臣子们待朝或上书之处。上书:上奏章表示政见、请求任用。敝庐:谦称,指自己的家园。 
     
    ②不才:无才。本是谦词,这里实际是诗人的愤激之辞。疏:疏远。 
     
    ③青阳:春天。《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岁除:一年过去。除,去。这句意为一年将过去,春天逼近了。
     
     ④永怀:长久地思虑。虚:空,寂静。
  •      诗歌篇名,题一作《归终南山》。唐孟浩然作 。

         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孟浩然入翰苑访王维,适明皇驾至,浩然仓黄伏匿,维不敢隐而奏知。明皇曰:‘吾闻此人久矣。’召使进所业,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曰:‘我未尝弃卿,卿自不求仕,何诬之甚也?’因命放归襄阳。世传如此,而《摭言》诸书载之尤详。且浩然布衣,阑入宫禁,又犯行在所,而止于放归,明皇宽假之亦至矣,乌在以一‘弃’字而议罪乎?”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开元、天宝之际,孟浩然诗名籍甚,一游长安,王维倾盖延誉,然官卒不显何哉?或谓维见其胜己,不肯荐于天子,故浩然别维诗云:‘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希。’史载维私邀浩然于苑,而遇明皇,遂伏于床下。明皇见之,使诵其所为诗,至有‘不才明主弃’之句,明皇云:‘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因放还。使维诚有见贤之心,当于此时力荐其美,以解明皇之愠,迺尔嘿嘿,或者之论,盖有所自也。厥后虽宠凤林之墓,绘孟亭之像,何所补哉?”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王右丞私邀孟浩然于苑中,明皇微特不之罪,反使诵诗,千载奇逢。至诗句忤旨,乃其命也。葛常之谓右丞不于此时力解明皇之愠,为忌其胜己,故不肯荐。请问‘不才明主弃’句如何解?此等论言,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此浩然不第归来作也。时帝幸王维寓,浩然见帝,帝命赋平日诗,浩然即诵此篇。帝曰:‘卿不求仕,朕何尝弃卿?’遂放还。时不诵《临洞庭》而诵《归终南》,命实为之,浩然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今人马茂元、赵昌平《新选唐诗三百首》:“这诗感慨自己遭遇坎坷,向往于隐居生活,而在隐居生活中,又感到年华易逝,事业无成。这种复杂的矛盾心理状态,以咏叹出之,有优游善入,不迫不露之妙。”今人傅经顺说:“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忧思。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处,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唐诗鉴赏辞典》)。

             此诗是作者自伤不遇和自悲衰老之作。前半写自己仕途蹭蹬,只好归隐;后半写自己一事无成,白发年老,况值岁暮,更添感慨。怨词而出之以婉曲,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看似显豁,实则丰蕴,具有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一首诗人入京求仕不遇,岁暮返回老家时抒发愤慨的诗。
     
         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进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心情很苦闷,当时的孟浩然满腹文章,已颇有诗名,并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因而这次应试失利,令孟浩然大为懊丧,现实无情地粉碎了孟浩然在政治上曾抱有的幻想,怨恨之情、绝望之意油然而生。本诗诗人以自怨自艾的形式发泄一种怨怼之情。
     
         诗人开篇直抒自己决心不再上书朝廷,要回到故乡的敝庐中去。接着以自怨的口吻说: 我是没有才能的,因而得不到圣主的任用; 年纪又渐渐老了,身体多病,致使老朋友也疏远了我; 头上白发渐渐多,似在催我老去; 春天太阳朗照,如在逼旧年离去; 我愁苦得彻夜不能成眠; 月亮从松间透进窗来,自己更感寂寞。
     
        相传,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 (《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蓄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抵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蓄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  
     
        关于此诗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事见《新唐书·文艺传 下》:“(王)维私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 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 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 何诬我?’因放还。”我们认为,故事可能是小说家言,未必可信。不过,此 诗倒因有这一段故事而广为传诵。
     
        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赴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心情很烦闷。他曾 “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修得满腹 文章。又有王维、张九龄等朋友的推 举,已经颇负诗名。应试失利,使他颇 为失落,他甚至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却 又徘徊不定,心情极端复杂。古人云, 不平则鸣。孟浩然一肚子的牢骚无处 发泄,只好借诗以言志。可以说,此时 正是诗人人生最不得意之时,此诗却 是诗人最得意之诗。《瀛奎律髓汇评》 引冯舒的话说:“一生失意之诗,千古 得意之诗。”可谓知音。
     
     
       首联说,我再也不会在宫廷北门 请求谒见了,我要回归到南山那破旧 的草庐中。“北阕休上书”用了唐太宗时期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典 故。不过时代已大为不同,以前诗人太天真,今天算是醒悟了。其实他并 没有真正悟透,只是借此发发牢骚而已。“南山归敝庐”也是他别无他路 的无奈选择。自古文人,当人生不得意之时,多有此类牢骚。人生一不顺 意,就说要归南山;一旦被起用,又说要兼济天下了。
     
        颔联说出了诗人失意的原因。“不才明主弃”,诗人说,当今的皇上是 英明之主,自己不被重用是因为自己无才。“多病故人疏”,说自己与朋友 们疏远,是因为自己身体多病的缘故。这两句是典型的反语,诗人明摆着 是在怨圣上不识自己才干,怨朋友们不念旧情,不来帮扶他。看了这样的 诗句,皇帝自然会不高兴,朋友自然也会不高兴。怪不得有小说家编排故 事了。
     
          颈联说明孟浩然还不是十足的隐者。“催”、“逼”二字用得传神,也流 露了作者想趁大好年华早建功业,又没有用武之地的忧心。正是这种无 法摆脱的苦闷,才有末联“永怀愁不寐”。此生此境,能睡个好觉吗?最后 一句“松月夜窗虚”,化无限情思于明月虚境之中,灵动而又情意深沉。此 句独具匠心,朦胧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相映衬。“虚”字更是妙用, 语意双关,既表现客观环境的虚灵,又表现诗人心中的空虚落寞。《唐宋 诗举要》说“结句意境深妙”,诚然。
     
       古今文人,多为性情中人,故多率真之语。孟浩然也是如此。徐增 《而庵说唐诗》说:“此作字字真性情,当是浩然极得手之作。”一个“真”字, 成就了古今多少文人?!
     
  •   首联中“北阙休上书”是残酷的现实,诗人美好的盼望可以直接上书皇帝。可事实证明他太天真了。在此情况下道出了“北阁休上书”,正是诗人明白自己希望落空情况下的自艾之言,所以要“南山归敝庐”。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有反语又不尽是反语。诗人有大志,亦有“一座嗟伏”的诗才,是无才吗?可见有才不被人识,不识之人便是“明主”,可见“明主”亦不明,另外“明主”确是谀美之词,可见其求仕之心不死。而“多病故人疏”更是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引荐不力,却言是自己“多病”而疏远故人;“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而言世态炎凉;因“故人疏”而不使“明主”明察自己。此联有哀伤,有怨情,感情丰富。
     
        求仕心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怎能不急,此乃五六句写出的诗人的心境。
     
      最末两句写出诗人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松月夜窗虚”看似写景,实是抒情:补充上句中“不寐”,情景合一,余味无穷。“虚”字更是妙,溶进院落空虚、夜的空寂、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
     
      这首诗表看言自己才疏智短,本该归隐。实则是诗人以风凉话的形式讲出的怨天尤人之语。句句意思含蕴丰富,层层传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浑厚的艺术风格。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