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

2022-10-13 可可诗词网-王维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王维的山水诗以创造静谧的意境著称,这首诗就是描写月夜春山的空阔静谧的,但却不是正面写静,而是以反写正,由动见静。桂花轻轻下落而为人赏察是动,但由此愈觉山间之静;鸟惊而鸣是动,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由动更显示了静。互相矛盾的事物总是互相依存的,生活的辩证法是这样,艺术的辩证法也同样如此。作品写了桂花、山鸟,并连用了两个“春”字,使我们感到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和声响,但诗人并没有具体描写桂花的色彩和芳香,山鸟也在深山之中没有出面,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特别是这一切都笼罩在迷蒙的月色中,更造成了一种朦胧之美,含蓄隽永,具有极为动人的美感。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 niǎo mínɡ jiàn 》 
    《 鸟   鸣   涧   》 
    .[ tánɡ ]. wánɡ wéi.
    .[ 唐   ]. 王   维 .
    rén xián ɡuì huā luò , yè jìnɡ chūn shān kōnɡ 。 
    人  闲   桂  花  落  , 夜 静   春   山   空   。 
    yuè chū jīnɡ shān niǎo , shí mínɡ chūn jiàn zhōnɡ 。 
    月  出  惊   山   鸟   , 时  鸣   春   涧   中    。 
     
  •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大意】我安闲地坐在桂花树下,心中没有一丝杂念。桂花寂寂地飘落,带着 沁人心脾(pí)的清香。安静的春夜,山谷是这么的空寂。但当明月升起, 月光洒落大地,已经栖息的山鸟受到了惊动,发出鸣唱。鸣声婉转动听, 回荡在宁静春夜的溪涧之中。

    【逐句翻译】

    人闲桂花落,夜里静悄悄春山显得极空索,

    夜静春山空。人心闲静能感到桂花的飘落。
     
    月出惊山鸟,皎月的光辉惊动那深树山鸟,
     
    时鸣春涧中。春涧中鸣叫是产生天晓错觉。
  • 【注释】

    ①鸟鸣涧:地名。皇甫岳别野所在的一个山涧,在云溪。

    ②闲:当寂静讲。桂花:也叫木犀,常见品种为秋天开花,但也有四季开花的。此处指的是“四季桂”,春天也开花。一说是冬季开花的桂树,春深花落。“闲”“空”二字王维诗中常见,它正是诗人空灵闲适心态的表现。

    ③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心态的空、静,然不同的是佛徒追求物外的空无静寂,维诗却静中有动,动静相衬。故后二句转出山鸟的惊叫。
  •  
    【集评】 明·胡应麟:“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木末芙蓉花’,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诗薮·内编》卷六)
     
    清·赵执信《谈龙录》:“百诗考据精核,前无古人。好为诗,自谓不工,然能知其指归。余与申论《三昧集》曰:右丞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诸家曲为之解,当阙疑也。” (《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清·沈德潜:“《鸟鸣涧》,诸咏声息臭味,迥出常格之外,任后人摹仿不到,其故难知。”(说诗晬语)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辋川诸五绝清幽绝俗,其间‘空山不见人’、‘独坐幽篁里’、‘木末芙蓉花’、‘人闲桂花落’四首尤妙,学者可以细参。”(《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鉴赏导示】
     
    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全诗描写春夜山间异常寂静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春山月夜的美景,创造了幽静深远的意境。
     
    首句,以人的敏锐听力,反映山林的静谧。“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忧,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正因如此,所以能听到极其微弱的“桂花落”,借此写出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而两者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次句,点明幽静的客观条件,并拓展了静谧的意境。“夜”、“春”与“山”分别交代时间和地点,渲染幽静,将“静”的气氛拓展到整个“春山”。三、四句,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深化了“静”字蕴含的意境。“月出”以拟人手法状写其态——有形有声。“惊”字,写鸟栖正酣,感月而惊之景。“时鸣”生动再现鸟儿惊疑、误断、安常处顺的鸣叫间歇过程。“春涧中”,不单点出鸣叫地点,更是为了造境。如此一来,“桂花”、“月出”、“春山”、“山鸟”、“春涧”融为一体,组成美丽图画,而且与花落、鸟鸣一起,组成了万籁俱寂时的自然妙曲。以动衬静,倍增 其静。
     
    总之,本诗用白描手法,写了皎月倚山、桂树玉立、鸟惊时鸣、春涧潺溪,组成了一幅明丽幽静的“有声画”,又能使情与景、动与静妙含其间,自然天成,诗味浓郁,堪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作之一。
     
    【鉴赏要点】
     
    [1]名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写景时以动衬静。[3]意境优美,意象鲜明。[4]以白描手法绘景。
  •  
    这首诗写春天月夜山涧的景色,表现诗人的一种恬淡的心境。
     
    大自然的静美,只有静的心、美的心才能领略、才能表现。“人 闲桂花落”,春桂的细小花瓣飘坠落地,那轻盈的动态,几乎无声的 声息,却被诗人捕捉到了,所以能够捕捉,是因为“人闲”,这个“闲” 是指心境的安适闲静。“落”字,看似平常,细细品味,却有无穷的 意蕴,传达着诗人听觉、触觉、嗅觉的丰富的感受,似乎听到了桂花 飘坠的声息,触到了花瓣落在衣襟上的重量,嗅到了落花飘散出来的 丝丝幽香。“夜静春山空”,点明是山涧春夜,“空”字描状出春夜山 涧的空寂,又与诗人心境的闲静融为一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涧月出是一个奇特的美景,明 月先是隐藏在山的背后,它从山间升起露面时,犹如海日从碧波中升 起一样,似乎是跳跃而出。正因为如此,才能够惊动山林中的宿鸟。 另一方面,山涧万籁俱寂,在这静谧中的宿鸟,才能够被无声的月出 所惊动。而惊动的山鸟,发出不安的叫声,这叫声却在春夜的山涧中 久久回荡,打破了山涧的空寂,然而却反衬出山涧的空涧。
     
    王维写自然景观,喜欢表现大自然的静谧,追求一种虚静玄远的 境界。他的山水诗,象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象古筝、琵琶弹 奏出来的一曲曲委婉清幽的乐章,使人脱俗,遐想无穷。这首《鸟鸣涧》 写了桂花的温馨,素月的清辉,山鸟的啼鸣,含着一脉温暖的春意, 潜伏着搏动的生机,充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爱意。在王维的山水 诗中,是一首色彩明朗、格调轻盈的佳作。
     
  •  
     
     
    《鸟鸣涧》是《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过去,人们一直以为“云溪”在长安附近,因此,对“桂花”一词的理解也产生了分歧。因为桂树本生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北方无桂,白居易曾感叹“予惜其(指桂)不生于北方土地”(见白居易《浔阳三题序》)。秋桂尚无,更不要说南方也不多见的春桂了。因此,有的人就把“桂花”解释成“月光”,但解作“月光”就和后面 “月出”重复,况且已经月华满地,山鸟也就不会因为“月出”而惊啼了。有的人又认为这句是用月中桂花落在灵隐寺的典故,“人闲”应改成“人间”,但一、二句本属工对,“人闲”对“夜静”,换成“人间”,就不成其对了。第四种说法认为,这里的桂花犹如王维笔下的“雪中芭蕉”,本不必实指,只是一种艺术创造。但这首诗从整体看,描写的是细致观察后的景物,并非凭空臆造。其实“云溪”不在长安,而在会稽,云溪就是若耶溪。唐代徐浩游若耶溪时,“因叹曰: ‘曾子不居胜母之闾,吾岂游若耶之溪。’遂改名五云溪。”(《嘉泰会稽志》卷十)“五云溪”又简称“云溪”,如唐代范摅,自号“五云溪人”,著有《云溪友议》。《宝庆续会稽志》卷四特别记载了若耶溪附近生长着不少四季桂,春天也开花。所以说,这首诗中的桂花是实指春桂,但不是在长安附近,而在南方会稽。
     
    解决了“桂花”一词,我们就会发现,这首诗不仅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还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浮动着,创造出一种充满生气的静谧的境界。诗人处在这种安闲的境地中: 细细的桂花在夜晚的微风中飘落,这声响、芬芳是如此细微,所谓“闲花落地听无声”,而这无声的飘落也被诗人的感觉捕捉到了,诗人自己也不禁为这春山的空寂和宁静中感受的细微而惊叹,因而咏叹出第二句“夜静春山空”。正因为感受到了桂花的飘落,所以诗人才发现夜如此安静,春山如此清空,这个“空”字在王维诗中有特殊含义,他借用了佛教词汇,表达的是一种对空灵清净,没有人世喧嚣的世外桃源式的世界的追求。月亮出来了,大自然显得更加朦胧,也更加宜人,春桂的细细香气一缕缕飘出,山涧中的鸟儿也传来了一声声鸣叫,远处的鸟儿又不时地回报几声。春夜的山中原来是这样生动,这样情趣盎然。
     
    然而,这声声鸟鸣,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诗人细腻的感受,细致的观察和精细的笔触,为我们创造了一幅极其出色的春山夜月图。
     
    王维的山水诗喜欢追求静谧而生动的境界,擅长于以动衬静。如在这首《鸟鸣涧》中,诗人就通过不时的几声鸟鸣衬托出了春山无边的寂静。另外,诗人把画面、音响、动作乃至桂花的香气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富有生机的和谐的整体,使人感觉到这首诗不仅是诗中有画,而且是诗中有声,有色,有味。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