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胜赵括

白起胜赵括

战国时期军事谋略个案。秦是战国最强的的诸侯国。到公元前307年时,赵国仅次于秦国,于是秦国把进攻矛头指向赵国。公元前260年初,秦出兵攻赵,两军在长平遭遇。秦采取阻止合纵抗秦政策,使赵国陷于孤立。然后对赵展开攻势。赵将廉颇推行防御战,凭险固守,使秦军屡攻不克,不能达到速决的目的。赵王却错误地认为廉颇坚壁不出是胆怯的表现,要他转取攻势,廉颇未听。秦国为促使赵王撤换廉颇,采用离间手段,由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以实现其击败秦军,占据上尧的意图。赵括上任后,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弄得官兵人心涣散,又改变廉颇的防御部署,积极作进攻准备。秦王得知后,便增加兵力,调任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白起针对赵括没有作战经验,鲁莽轻敌的特点,采取了后退诱敌、包围歼灭的作战方针。公元前260年8月,赵括率军对秦军大规模出击,秦军的诱敌部队佯为败退。赵括不察虚实,挥师追击。秦军两翼的奇兵二万五千人,插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抢占西壁驿,截断了出击的赵军与营垒的联系,构成包围圈。秦军的五千骑兵插到赵军的营垒之间,分赵军为二,赵军转为防御。此时赵军断粮46天,内部暗相杀食。赵括组织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未获成功。在绝望之余,亲率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赵军因无主将指挥,全部投降,白起坑杀赵降卒40万,秦军也伤亡过半。

白起所以能取得全歼赵军的胜利,在于他能利用赵王急于求战和赵括指挥无能弱点,因势利导,佯为败退,诱赵军于预定地区,运用迂回、包围、分割和不断袭击等手段,陷赵军于四面被围的不利境地。继而又采取久困长围,待其饥疲而后歼之的作战方针,巩固包围圈,断敌粮道,等赵军到了“军无粮食”、突围无望的时候,迫使赵军不是投降就是被歼灭,故能取得全歼赵军的胜利。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8-16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baike/moulve/233622.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