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纂要
别名《四时类要》。元代《农桑辑要》中,有不少条文引自《四时类要》,即出自本书。推测本书的金代复刻本曾换过《四时类要》这一书名。属农家月令书“通书”(即农民的日用百科全书)类。五卷。唐韩鄂撰。约成书于唐朝末年或五代初年。
韩鄂,一说为韩谔,生平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认为他是唐朝开元宰相韩休的裔孙,但缺乏可靠证据。
本书共四万三千多字。分为五卷:春令正月;春令二、三月;夏令四、五、六月;秋令七、八、九月;冬令十、十一、十二月。在月令前再统以时令。每月依次收录了天文、占候、丛辰、禳镇、食忌、祭祀、种植、修造、牧养和杂事等农家应做的事项,并将操作方法载入。全书共六百九十八条,其中占候、择吉、禳镇等资料达三百四十八条,另一半则大致可分为六类:农业生产占总篇幅的一半以上,农副产品加工制造占五分之一(仅次于前类超过其它各类),余为医药卫生,器物修造和保藏,商业经营和高利贷,教育文化。饮食和烹饪占一定比重,真正和农事有关的只有种植、畜养两项,以及杂事中的几条。全书内容较杂,因此,历史上的目录学家曾先后将它归入不同类属。
本书引用的农书有:《齐民要术》、《山居要术》、《保生月录》、《地利经》等,其中后两部书仅各引了一条,同其自序中说:“遍阅农书,辑编而成”的意思不大相称。
本书在农业技术方面,较前代有发展。如合接大葫芦,紫花苜蓿与麦的混种,茶苗与枲麻、黍、稷的套种,茶树直播,茶籽拌沙贮藏技术,种生姜,种葱,在果树嫁接上,已懂得近缘植物嫁接易成活,砧木之名首见记载,不少兽医方剂,和《齐民要术》记载的也有不同。种棉花、茶树、薯蓣、食用菌和养蜂等,都是现存的最早记载。记述了沤麻,动植物纤维织造和染色,酿造酒酱醋,制饴糖,乳制品,油脂加工,淀粉加工,动物胶,食物腌制和贮藏等,在日常生活的吃穿用方面,几乎无所不包。特别是在酿造方面,有不少发展和创新。酱油灭菌贮存措施、利用盐水浸泡贮藏板栗的方法,都是首见记载。对各种植物淀粉提制的记载,已使自然资源的利用达到相当高度。记述了药用植物的栽培和收集、药剂验方、药物保藏、润肤和妆饰品等,没有采录观赏植物。记述了生产工具、武器、油衣和漆器、皮毛丝绸衣物、书画、笔墨及日用杂器、修葺墙屋等,相当完整。书中所记所有农副产品都是经营买卖的对象,有时也囤积牟利。高利贷则通过预雇人工和钱货折价等方式实现。主要是地租和雇工。反映出唐末土地经营者经营方式的一些改变。
本书文字简约实用,便于流传。但有些内容摘录过简,有时含混不清,亦有背离原义的。
本书收入《新唐书·艺文志》农家类。宋天僖四年(1020年)宋真宗下诏刻印本书与《齐民要术》,似在宋代曾广泛流传。元初的《农桑辑要》曾较多引用,明代有人偶而提及,清代书目中不再提到,一般认为已散佚。本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山本敬太郎发现了一个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的朝鲜刻本,于一九六一年由东京山本书店影印三百部传世。据该印本题记它所依据的祖本是宋至道二年(996年)刊印的一个杭州民间刻本。一九八一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缪启愉校释本。一九八四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缪启愉选读本。
韩鄂,一说为韩谔,生平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认为他是唐朝开元宰相韩休的裔孙,但缺乏可靠证据。
本书共四万三千多字。分为五卷:春令正月;春令二、三月;夏令四、五、六月;秋令七、八、九月;冬令十、十一、十二月。在月令前再统以时令。每月依次收录了天文、占候、丛辰、禳镇、食忌、祭祀、种植、修造、牧养和杂事等农家应做的事项,并将操作方法载入。全书共六百九十八条,其中占候、择吉、禳镇等资料达三百四十八条,另一半则大致可分为六类:农业生产占总篇幅的一半以上,农副产品加工制造占五分之一(仅次于前类超过其它各类),余为医药卫生,器物修造和保藏,商业经营和高利贷,教育文化。饮食和烹饪占一定比重,真正和农事有关的只有种植、畜养两项,以及杂事中的几条。全书内容较杂,因此,历史上的目录学家曾先后将它归入不同类属。
本书引用的农书有:《齐民要术》、《山居要术》、《保生月录》、《地利经》等,其中后两部书仅各引了一条,同其自序中说:“遍阅农书,辑编而成”的意思不大相称。
本书在农业技术方面,较前代有发展。如合接大葫芦,紫花苜蓿与麦的混种,茶苗与枲麻、黍、稷的套种,茶树直播,茶籽拌沙贮藏技术,种生姜,种葱,在果树嫁接上,已懂得近缘植物嫁接易成活,砧木之名首见记载,不少兽医方剂,和《齐民要术》记载的也有不同。种棉花、茶树、薯蓣、食用菌和养蜂等,都是现存的最早记载。记述了沤麻,动植物纤维织造和染色,酿造酒酱醋,制饴糖,乳制品,油脂加工,淀粉加工,动物胶,食物腌制和贮藏等,在日常生活的吃穿用方面,几乎无所不包。特别是在酿造方面,有不少发展和创新。酱油灭菌贮存措施、利用盐水浸泡贮藏板栗的方法,都是首见记载。对各种植物淀粉提制的记载,已使自然资源的利用达到相当高度。记述了药用植物的栽培和收集、药剂验方、药物保藏、润肤和妆饰品等,没有采录观赏植物。记述了生产工具、武器、油衣和漆器、皮毛丝绸衣物、书画、笔墨及日用杂器、修葺墙屋等,相当完整。书中所记所有农副产品都是经营买卖的对象,有时也囤积牟利。高利贷则通过预雇人工和钱货折价等方式实现。主要是地租和雇工。反映出唐末土地经营者经营方式的一些改变。
本书文字简约实用,便于流传。但有些内容摘录过简,有时含混不清,亦有背离原义的。
本书收入《新唐书·艺文志》农家类。宋天僖四年(1020年)宋真宗下诏刻印本书与《齐民要术》,似在宋代曾广泛流传。元初的《农桑辑要》曾较多引用,明代有人偶而提及,清代书目中不再提到,一般认为已散佚。本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山本敬太郎发现了一个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的朝鲜刻本,于一九六一年由东京山本书店影印三百部传世。据该印本题记它所依据的祖本是宋至道二年(996年)刊印的一个杭州民间刻本。一九八一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缪启愉校释本。一九八四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缪启愉选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