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川画跋
绘画鉴识著作。六卷。北宋董逌撰。成书年代不详,约在北宋宣和年间(1120年前后)。
董逌,字彦远。生卒无考。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政和年间官徽猷阁待制,靖康年间官司业。精于鉴考,宣和时,与黄伯思均以考据鉴赏擅名。除《广川画跋》,又著《广川书跋》、《广川诗故》、《广川藏书志》。
《广川画跋》六卷共收一百三十余篇,均为绘画作品的考证,涉及题材考辨、作者考辨、技法考辨等。其中辨正《正武皇望仙图》、《东丹王千角鹿图》、《陆羽点茶图》、《乞巧图》、《戴嵩牛图》、《秦王进饼图》、《击壤图》等多篇,被《四库全书总目》评为“引据皆极精核”。是书偏重考据,但亦兼及议论。余绍宋认为:“题故事图画,应以此种为正宗。然非学有本源者不辨,故后来无能效之者。”
董逌在古画的题材考辨方面建树颇多。如《留瓜图》考,《广川画跋》记载晋公收藏一画,画中有楼观类如官府状,厅事之前的楹栱上有瓜悬置,于是取名“摘瓜图”。董逌的考证指出:当年苏琼为清河守时,赵隶送新瓜一双,琼受之,但悬置于厅事梁上。人有贡新果者,至门知瓜犹在而去。唐人以此事作画,以戒多取。所以是图当为古《留瓜图》,意在昭示清廉之政。
作品的作者考辨也是古画鉴定中的重要问题。《广川画跋》载李祥家收滕王《蛱蝶图》临本,有人据唐史称滕王元婴善画,所以认为是元婴所作。经董逌考于书,湛然当时亦尝封为滕王,且善画花鸟蜂蝶,其所画之蝶还有大海眼、小海眼、江夏班、树里来、菜花子等许多品种,并加诸其它佐证。而如此种种均可见之于图中精微之处,显见是图当属湛然之作。
董逌的美学思想也时而见诸考据之中,如在李元本《华木图》一篇中,董逌认为:“画之贵似,岂其形似贵也。”他主张:“凡赋形出象,发于生意,得之自然。待其见于胸中者,若花若叶,分布而出矣,然后发之于外,假之手而寄色焉,未尝求其似者而托意也。”董逌的不期于似而所以似的观点,以及先成于胸,后发于外;重在寄意而又于不期然中得其似的创作方法,在中国绘画美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广川画跋》主要版本有《翠琅玕馆丛书》本、《王氏画苑》本、《十万卷楼丛书》本。收入《画品丛书》、《历代论画名著汇编》。
董逌,字彦远。生卒无考。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政和年间官徽猷阁待制,靖康年间官司业。精于鉴考,宣和时,与黄伯思均以考据鉴赏擅名。除《广川画跋》,又著《广川书跋》、《广川诗故》、《广川藏书志》。
《广川画跋》六卷共收一百三十余篇,均为绘画作品的考证,涉及题材考辨、作者考辨、技法考辨等。其中辨正《正武皇望仙图》、《东丹王千角鹿图》、《陆羽点茶图》、《乞巧图》、《戴嵩牛图》、《秦王进饼图》、《击壤图》等多篇,被《四库全书总目》评为“引据皆极精核”。是书偏重考据,但亦兼及议论。余绍宋认为:“题故事图画,应以此种为正宗。然非学有本源者不辨,故后来无能效之者。”
董逌在古画的题材考辨方面建树颇多。如《留瓜图》考,《广川画跋》记载晋公收藏一画,画中有楼观类如官府状,厅事之前的楹栱上有瓜悬置,于是取名“摘瓜图”。董逌的考证指出:当年苏琼为清河守时,赵隶送新瓜一双,琼受之,但悬置于厅事梁上。人有贡新果者,至门知瓜犹在而去。唐人以此事作画,以戒多取。所以是图当为古《留瓜图》,意在昭示清廉之政。
作品的作者考辨也是古画鉴定中的重要问题。《广川画跋》载李祥家收滕王《蛱蝶图》临本,有人据唐史称滕王元婴善画,所以认为是元婴所作。经董逌考于书,湛然当时亦尝封为滕王,且善画花鸟蜂蝶,其所画之蝶还有大海眼、小海眼、江夏班、树里来、菜花子等许多品种,并加诸其它佐证。而如此种种均可见之于图中精微之处,显见是图当属湛然之作。
董逌的美学思想也时而见诸考据之中,如在李元本《华木图》一篇中,董逌认为:“画之贵似,岂其形似贵也。”他主张:“凡赋形出象,发于生意,得之自然。待其见于胸中者,若花若叶,分布而出矣,然后发之于外,假之手而寄色焉,未尝求其似者而托意也。”董逌的不期于似而所以似的观点,以及先成于胸,后发于外;重在寄意而又于不期然中得其似的创作方法,在中国绘画美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广川画跋》主要版本有《翠琅玕馆丛书》本、《王氏画苑》本、《十万卷楼丛书》本。收入《画品丛书》、《历代论画名著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