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医学类书。四十卷。明楼英撰。刊行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楼英,一名公爽,字全善。生活于元元祐七年至明洪武二十二年(1320—1389年)。浙江萧山县人。楼氏深研《内》、《难》,医术颇负盛名,其学术观点是重视阴阳五行学说,在理论上以阐述经旨为主,并融会历代名贤之精华,在临床上则以燮理阴阳,调和脏腑功能为准则,并善于吸取和运用诸家之长,《医学纲目》即为其代表作,另著有《运气类注》传世。
是书卷一至卷九,为阴阳脏腑部,系本书总论,分述诊法、治法、虚实寒热、刺灸、调摄、宜忌等内容,并论述劳瘵、久疟诸病证治;卷十至卷二十九则包括肝胆部,论述中风、癫痫、痉厥等病证治;心小肠部,论述心痛、胸痛、谵妄等病证治;脾胃部,论述内伤饮食、诸痰、诸痞等病证治;肺大肠部,论述咳嗽、喘急等病证治;肾膀胱部,论述耳鸣、耳聋、骨病、牙痛等病证治。卷三十至卷三十三,则为伤寒部,论述六经诸证,兼及温病、暑病、温疫等病证治、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九,为妇人部,论述经、带、胎、产诸病证治。亦为小儿部,载小儿疾病通治、五脏所主各病证治;卷四十为运气部,载《内经》运气论注、运气占候补遗等内容。以上各部,按病分门,每门之下则又列举不同的病证,治法和方药。凡治法皆以正门为主,支门为辅。如心痛为正门,卒心痛为支门,而每门则又以病证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加以分类,且门为上下,其上者为《内经》原法,下者为后世医家之续法。总之,全书资料广泛,纲目分明,选论治方,皆有法度。
本书的特点是重视阴阳五行,指出“千变万化之病态,皆不出乎阴阳五行”。在辨证论治中,强调“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进而把各种疾病证候,类属于各个脏腑,并引证《内经》及历代医家名著理论,以阐释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且辑录历代名方、验方,选方严谨,讲求实效。因之指导临床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后世影响颇大。
本书现存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版本。一九三七年世界书局曾铅印发行。
楼英,一名公爽,字全善。生活于元元祐七年至明洪武二十二年(1320—1389年)。浙江萧山县人。楼氏深研《内》、《难》,医术颇负盛名,其学术观点是重视阴阳五行学说,在理论上以阐述经旨为主,并融会历代名贤之精华,在临床上则以燮理阴阳,调和脏腑功能为准则,并善于吸取和运用诸家之长,《医学纲目》即为其代表作,另著有《运气类注》传世。
是书卷一至卷九,为阴阳脏腑部,系本书总论,分述诊法、治法、虚实寒热、刺灸、调摄、宜忌等内容,并论述劳瘵、久疟诸病证治;卷十至卷二十九则包括肝胆部,论述中风、癫痫、痉厥等病证治;心小肠部,论述心痛、胸痛、谵妄等病证治;脾胃部,论述内伤饮食、诸痰、诸痞等病证治;肺大肠部,论述咳嗽、喘急等病证治;肾膀胱部,论述耳鸣、耳聋、骨病、牙痛等病证治。卷三十至卷三十三,则为伤寒部,论述六经诸证,兼及温病、暑病、温疫等病证治、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九,为妇人部,论述经、带、胎、产诸病证治。亦为小儿部,载小儿疾病通治、五脏所主各病证治;卷四十为运气部,载《内经》运气论注、运气占候补遗等内容。以上各部,按病分门,每门之下则又列举不同的病证,治法和方药。凡治法皆以正门为主,支门为辅。如心痛为正门,卒心痛为支门,而每门则又以病证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加以分类,且门为上下,其上者为《内经》原法,下者为后世医家之续法。总之,全书资料广泛,纲目分明,选论治方,皆有法度。
本书的特点是重视阴阳五行,指出“千变万化之病态,皆不出乎阴阳五行”。在辨证论治中,强调“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进而把各种疾病证候,类属于各个脏腑,并引证《内经》及历代医家名著理论,以阐释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且辑录历代名方、验方,选方严谨,讲求实效。因之指导临床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后世影响颇大。
本书现存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版本。一九三七年世界书局曾铅印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