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济总录
又名《政和圣济总录》。医学丛书。二百卷。由宋徽宗时朝廷组织人员撰写。成书于宋政和元年至政和七年(1111年~1117年)。据载本书较早的两次重刻,一为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刻本,一为元大德四年(1300年)刻本,都曾作为官定书而颁行于全国。
本书系辑录历代医籍,并征集当时民间验方和医家所献方剂,以及收录“内府”所藏秘方,经整理汇编而成。全书收方近两万首。
书中卷一至卷二,论运气;卷三至卷四,载叙例、补遗和治法,为全书之总论;卷五至卷四十一,论述诸风、诸痹、伤寒、中暍、疟病、霍乱等六门;卷四十一至卷五十四,论五脏六腑病证十一门;卷五十五至卷一百,则论述心痛、心腹、消渴、黄疸、胸痹等杂病二十六门;卷一百零一至卷一百二十四,论述面体、髭发、眼目、耳、鼻、口齿、咽喉等病证七门;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一百四十五,论述瘿瘤、瘰疬、痈疽、疮肿、金疮、痔瘘、伤折等外科病七门;卷一百四十六至卷一百四十九,为杂疗门;卷一百五十至卷一百六十六,为妇人妊产等三门;卷一百六十七至卷一百八十二,为小儿门;卷一百八十三至卷一百九十,为乳石发动、补益、食治等三门;卷一百九十一至卷一百九十四,为针灸门;卷一百九十五至卷二百,则为符禁、神仙服饵二门。以上六十余门,每门之中又介绍若干病证,每一病证则先论病因病机,次列方药治疗。全书所载病证,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针灸等各科,以及杂治、养生之类。本书在理论方面,除引证《内经》等经典资料,并结合当代各家医论予以进一步阐发;在治疗方面,其所载有效验方和医家秘方,则疗效一般可靠,从而成为当时官方颁行的一部既有深厚医学理论,又有丰富临证经验的医学巨著,具有重要的医学文献研究价值和临床实用参考价值,因而至今仍为众多医家所推崇。
本书现存有北宋刊本、元大德四年(1300年)本、清乾隆本、清光绪三年(1877年)本等版本。一九六二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铅印出版。
本书系辑录历代医籍,并征集当时民间验方和医家所献方剂,以及收录“内府”所藏秘方,经整理汇编而成。全书收方近两万首。
书中卷一至卷二,论运气;卷三至卷四,载叙例、补遗和治法,为全书之总论;卷五至卷四十一,论述诸风、诸痹、伤寒、中暍、疟病、霍乱等六门;卷四十一至卷五十四,论五脏六腑病证十一门;卷五十五至卷一百,则论述心痛、心腹、消渴、黄疸、胸痹等杂病二十六门;卷一百零一至卷一百二十四,论述面体、髭发、眼目、耳、鼻、口齿、咽喉等病证七门;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一百四十五,论述瘿瘤、瘰疬、痈疽、疮肿、金疮、痔瘘、伤折等外科病七门;卷一百四十六至卷一百四十九,为杂疗门;卷一百五十至卷一百六十六,为妇人妊产等三门;卷一百六十七至卷一百八十二,为小儿门;卷一百八十三至卷一百九十,为乳石发动、补益、食治等三门;卷一百九十一至卷一百九十四,为针灸门;卷一百九十五至卷二百,则为符禁、神仙服饵二门。以上六十余门,每门之中又介绍若干病证,每一病证则先论病因病机,次列方药治疗。全书所载病证,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针灸等各科,以及杂治、养生之类。本书在理论方面,除引证《内经》等经典资料,并结合当代各家医论予以进一步阐发;在治疗方面,其所载有效验方和医家秘方,则疗效一般可靠,从而成为当时官方颁行的一部既有深厚医学理论,又有丰富临证经验的医学巨著,具有重要的医学文献研究价值和临床实用参考价值,因而至今仍为众多医家所推崇。
本书现存有北宋刊本、元大德四年(1300年)本、清乾隆本、清光绪三年(1877年)本等版本。一九六二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铅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