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录碎事
初名《一四录》。类书。二十二卷,其中有九卷分上下卷,实为三十一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三十三卷。宋叶廷圭撰。成书于绍兴中。
叶廷圭,字嗣忠。生卒年不详。崇安(今属福建)人。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知德兴县。南渡后,召为太常寺丞,迁兵部郎中。绍兴十八年以左朝请大夫出知泉州军州,移知漳州。二十二年罢。议事与秦桧不合,故为忌恨,累遭排挤。
作者嗜书,于书无所不读,手自抄录。自肄业郡学起至知泉州,四十余年间,共抄得数十大册,总名之曰《海录》。系列分册有:其文多成片段者,为《海录杂事》;其细碎如竹头木屑者,为《海录碎事》;其未知故事所出者,为《海录未见事》;其事物兴造之原,为《海录事始》;其诗人佳句曾经前辈所称道者,为《海录警句图》;其有事迹著见作诗之由,为《海录本事诗》。其中此书卷帙最多。绍兴十九年,作者在泉州,公余无事,编次成书。此书分天、地、衣冠服用、饮食器用、圣贤人事、帝王、臣职、鬼神道释、百工医技、商贾货财、音乐、农田、文学、武、政事礼仪、鸟兽草木等十六部。下又分门,凡五百八十一门。门下引书,摘其中关键词语为标目。据自序,标目自一字至四字不等,故初名《一四录》。今观此书,标目绝大多数为二至四字,一字及五字以上者极少。五字者,如圣贤人事部隐逸门有“若遗金门步”条;六字者,如政事礼仪部谥诔门有“作诔者四十人”、“柳下惠妻作诔”二条。地部池沼门有“蓬池明月池七女池”条,据引文,原当为并立三条,如臣职部别驾门“赞治、郡丞”条,即为并立两条,刻书时合而为一。唐代类书如《初学记》有“事对”,摘数字以作标目。至此书则不仅有标目,并有书证,且时有释义,已具辞典雏形,其标目已相当于词目。如臣职部致仕门“归事”条释义云:“归事,犹言谢事,请老也。”又如地部井门“孔子井”条云:“在宁国县。《舆地志》: ‘孔子入吴凿此井。’”以往类书标目下一般仅引一书,而此时有引二书者。如地部河海门“清浪儿”、“浪婆”二条,皆一引孟郊诗,一引苏轼诗。作者原有《海录事始》,而此书亦偶纪事始。如天部纪年门“年号”条曰:“年号起自汉武帝建元元年。”所引文籍,有不少出于此前类书之外,如地部桥道门“石桥”条引晋顾恺之《启蒙记》,河海门“伊公潮”条引《图经》等。臣职部市舶门引《市舶录》,《市舶录》即宋赵思协《广州市舶录》,唯见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公私书目均未著录,更未见征引,而此书引有五条,对研究唐宋航海、船舶、商务等情况,有重要史料价值。在校勘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如唐李商隐《为马懿公郡夫人王氏黄箓斋第二文》:“阆苑融台,倒遘郁攸之毒。”清钱振伦笺注:“倒,疑当作例。”而不知此书地部冰门“郁攸”条所引正作“例”。又圣贤人事部名誉门“声尘”条引李昉《寄孟宾于》诗:“昔日声尘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并谓:“《华严经》有色尘、市尘、香尘、触尘、法尘。”而《全唐诗》卷七三八载此诗“声尘”作“声名”,此书既以“声尘”作词目,必不误,而《全唐诗》误。所引之书皆为北宋之前书,且多佚书。如宋窦苹有《新唐书音训》,佚。圣贤人事部仪表门“肃释”条,阴险门“表合”条,谗谤门“诵訾”条,报德门“投金濑”条等,均引窦苹书。清康熙间编《全唐诗》,有不少佚句即出此书。如《全唐诗》卷七○○辑录韦庄《咏梅》佚句,即见此鸟兽草木部梅门,题作《梅》诗;又卷五四一辑录李商隐佚句二联又一句,分别出此鸟兽草木部杂花门、衣冠服用部钗珥门及鸟兽草木部鸿雁门。然其引书亦有错讹。如地部地门“熨斗坡”条引耿《送客一归襄阳一归浔阳》诗,当为韩翃之诗。又衣冠服用部鞭盖门“青丝辔”条载南朝陈江总、徐陵事,谓出《晋书》。又引书出处或标或不标,标出处又多标简称。如饮食器用部饮器门“鸂鶒卮”条引《琐言》,即指《北梦琐言》;又农田部农门“金钗负水”条引《竹枝辞》,而不标作者刘禹锡。
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长洲刘凤校刊本,万历末杭州卓显卿刊本,日本文化十五年(1818年)松崎复翻刻本;又有一九八九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明万历卓显卿刊本,末附词目索引。
叶廷圭,字嗣忠。生卒年不详。崇安(今属福建)人。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知德兴县。南渡后,召为太常寺丞,迁兵部郎中。绍兴十八年以左朝请大夫出知泉州军州,移知漳州。二十二年罢。议事与秦桧不合,故为忌恨,累遭排挤。
作者嗜书,于书无所不读,手自抄录。自肄业郡学起至知泉州,四十余年间,共抄得数十大册,总名之曰《海录》。系列分册有:其文多成片段者,为《海录杂事》;其细碎如竹头木屑者,为《海录碎事》;其未知故事所出者,为《海录未见事》;其事物兴造之原,为《海录事始》;其诗人佳句曾经前辈所称道者,为《海录警句图》;其有事迹著见作诗之由,为《海录本事诗》。其中此书卷帙最多。绍兴十九年,作者在泉州,公余无事,编次成书。此书分天、地、衣冠服用、饮食器用、圣贤人事、帝王、臣职、鬼神道释、百工医技、商贾货财、音乐、农田、文学、武、政事礼仪、鸟兽草木等十六部。下又分门,凡五百八十一门。门下引书,摘其中关键词语为标目。据自序,标目自一字至四字不等,故初名《一四录》。今观此书,标目绝大多数为二至四字,一字及五字以上者极少。五字者,如圣贤人事部隐逸门有“若遗金门步”条;六字者,如政事礼仪部谥诔门有“作诔者四十人”、“柳下惠妻作诔”二条。地部池沼门有“蓬池明月池七女池”条,据引文,原当为并立三条,如臣职部别驾门“赞治、郡丞”条,即为并立两条,刻书时合而为一。唐代类书如《初学记》有“事对”,摘数字以作标目。至此书则不仅有标目,并有书证,且时有释义,已具辞典雏形,其标目已相当于词目。如臣职部致仕门“归事”条释义云:“归事,犹言谢事,请老也。”又如地部井门“孔子井”条云:“在宁国县。《舆地志》: ‘孔子入吴凿此井。’”以往类书标目下一般仅引一书,而此时有引二书者。如地部河海门“清浪儿”、“浪婆”二条,皆一引孟郊诗,一引苏轼诗。作者原有《海录事始》,而此书亦偶纪事始。如天部纪年门“年号”条曰:“年号起自汉武帝建元元年。”所引文籍,有不少出于此前类书之外,如地部桥道门“石桥”条引晋顾恺之《启蒙记》,河海门“伊公潮”条引《图经》等。臣职部市舶门引《市舶录》,《市舶录》即宋赵思协《广州市舶录》,唯见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公私书目均未著录,更未见征引,而此书引有五条,对研究唐宋航海、船舶、商务等情况,有重要史料价值。在校勘方面亦有重要价值。如唐李商隐《为马懿公郡夫人王氏黄箓斋第二文》:“阆苑融台,倒遘郁攸之毒。”清钱振伦笺注:“倒,疑当作例。”而不知此书地部冰门“郁攸”条所引正作“例”。又圣贤人事部名誉门“声尘”条引李昉《寄孟宾于》诗:“昔日声尘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并谓:“《华严经》有色尘、市尘、香尘、触尘、法尘。”而《全唐诗》卷七三八载此诗“声尘”作“声名”,此书既以“声尘”作词目,必不误,而《全唐诗》误。所引之书皆为北宋之前书,且多佚书。如宋窦苹有《新唐书音训》,佚。圣贤人事部仪表门“肃释”条,阴险门“表合”条,谗谤门“诵訾”条,报德门“投金濑”条等,均引窦苹书。清康熙间编《全唐诗》,有不少佚句即出此书。如《全唐诗》卷七○○辑录韦庄《咏梅》佚句,即见此鸟兽草木部梅门,题作《梅》诗;又卷五四一辑录李商隐佚句二联又一句,分别出此鸟兽草木部杂花门、衣冠服用部钗珥门及鸟兽草木部鸿雁门。然其引书亦有错讹。如地部地门“熨斗坡”条引耿《送客一归襄阳一归浔阳》诗,当为韩翃之诗。又衣冠服用部鞭盖门“青丝辔”条载南朝陈江总、徐陵事,谓出《晋书》。又引书出处或标或不标,标出处又多标简称。如饮食器用部饮器门“鸂鶒卮”条引《琐言》,即指《北梦琐言》;又农田部农门“金钗负水”条引《竹枝辞》,而不标作者刘禹锡。
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长洲刘凤校刊本,万历末杭州卓显卿刊本,日本文化十五年(1818年)松崎复翻刻本;又有一九八九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明万历卓显卿刊本,末附词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