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林
类书。一百二十卷,一本八十卷。摘抄本《喻林一叶》,二十四卷。明徐元太撰。成书于万历中。
徐元太,字汝贤,号华阳子。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卒年不详。宣城(今属安徽)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知魏县,以卓异擢吏部主事,迁顺天府尹。万历十三年后,为四川巡抚。官至刑部尚书。
譬喻是一种修辞格,文献中最为常见。《诗·大雅·抑》即有“取譬不远”之句。《淮南子·要略》谓:“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则无以推明事。”战国时合纵连横,纵横家最善此道。然自古未有人将此类材料汇为一书者。作者取经史子集以及道佛诸书凡涉譬喻之语,加以编次,历二十年而成。此书“汇喻为林”,以类相从,历代所无,为类书创例。《子史精华》言语部有比喻门,当受此书影响。全书分十门,五百八十四类。即:造化门二十二类,人事门二百七十一类,君道门五十四类,臣术门三十七类,德行门三十一类,文章门三十五类,学业门二十四类,政治门五十七类,性理门二十七门,物宜门二十六类。其中人事门达五十八卷,几及全书之半。其类目自出心裁,与其他类书不一。如造化门有天道、形气、流行、生克、消息、有无、倚状、相须、相禅、至大、至神、至虚等类;人事门有言行、好恶、争让、毁誉、忧乐、智慧、婚媾、藏修等类。佛经譬喻最多,故所引之书,独多佛经。如卷一学业门必为类引《海空智藏经》、《大乘蜜经》、《大乘造象功德经》、《佛说四十二章经》;积累类引《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摄大乘论释》、《弘明集》、僧肇注《维摩诘经》等。引文直录原书,用唐李匡乂《资暇集》、宋程大昌《演繁露》之例,每书注明篇名、卷数;引用类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事类赋注》、《玉海》等,亦注明出某部某类,绝无稗贩之迹,便于查核,在类书中亦为绝无仅有。由于类目新奇,不少类目不知所云为何;人事门类目过多,读者往往无从检阅。所引《申培诗说》、《武侯心书》、《天禄阁外史》,均为明代伪托之书,均不能分辨而多加征引,《天禄阁外史》征引尤多。又以杜预、何休、范宁为汉人,陈寿为魏人,李善为隋人,皆时代舛误。
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刊本,为八十卷本;又有万历四十三年刊本,《四库全书》本,一九九一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万历四十三年本,一九九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均为一百二十卷本。
徐元太,字汝贤,号华阳子。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卒年不详。宣城(今属安徽)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知魏县,以卓异擢吏部主事,迁顺天府尹。万历十三年后,为四川巡抚。官至刑部尚书。
譬喻是一种修辞格,文献中最为常见。《诗·大雅·抑》即有“取譬不远”之句。《淮南子·要略》谓:“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则无以推明事。”战国时合纵连横,纵横家最善此道。然自古未有人将此类材料汇为一书者。作者取经史子集以及道佛诸书凡涉譬喻之语,加以编次,历二十年而成。此书“汇喻为林”,以类相从,历代所无,为类书创例。《子史精华》言语部有比喻门,当受此书影响。全书分十门,五百八十四类。即:造化门二十二类,人事门二百七十一类,君道门五十四类,臣术门三十七类,德行门三十一类,文章门三十五类,学业门二十四类,政治门五十七类,性理门二十七门,物宜门二十六类。其中人事门达五十八卷,几及全书之半。其类目自出心裁,与其他类书不一。如造化门有天道、形气、流行、生克、消息、有无、倚状、相须、相禅、至大、至神、至虚等类;人事门有言行、好恶、争让、毁誉、忧乐、智慧、婚媾、藏修等类。佛经譬喻最多,故所引之书,独多佛经。如卷一学业门必为类引《海空智藏经》、《大乘蜜经》、《大乘造象功德经》、《佛说四十二章经》;积累类引《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摄大乘论释》、《弘明集》、僧肇注《维摩诘经》等。引文直录原书,用唐李匡乂《资暇集》、宋程大昌《演繁露》之例,每书注明篇名、卷数;引用类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事类赋注》、《玉海》等,亦注明出某部某类,绝无稗贩之迹,便于查核,在类书中亦为绝无仅有。由于类目新奇,不少类目不知所云为何;人事门类目过多,读者往往无从检阅。所引《申培诗说》、《武侯心书》、《天禄阁外史》,均为明代伪托之书,均不能分辨而多加征引,《天禄阁外史》征引尤多。又以杜预、何休、范宁为汉人,陈寿为魏人,李善为隋人,皆时代舛误。
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刊本,为八十卷本;又有万历四十三年刊本,《四库全书》本,一九九一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影印万历四十三年本,一九九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均为一百二十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