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山阁丛书
丛书。一百一十二种,六百五十二卷。清钱熙祚辑。初刊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书名因钱氏于泰山建藏书阁,寓意永与此山相守,故以守山阁名之。
钱熙祚,字雪枝,一字锡之。生卒年不详。江苏金山(现属上海市)人。富藏书,又喜爱校勘之学。著有《守山阁剩稿》、《唐语林校勘记》,辑有《指海》、《素问》、《灵枢》等。道光初,得张海鹏《墨海金壶》残版,又从文澜阁《四库全书》中录出流传较少的古书,加以增补删汰汇辑成此书。
此丛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序列,条理清晰,体例颇整。全书所录四部古书,经籍取《易说》、《易图明辨》、《禹贡说断》、《周礼疑义举要》、《仪礼释官》、《礼记训义择言》、《左传补注》、《古微书》、《四书笺义纂要》、《经传释词》、《古韵标准》等二十八种;史籍取《三国志辨误》、《蜀鉴》、《春秋别典》、《京口耆旧传》、《九国志》、《越史略》、《吴郡志》、《庐山记》、《大唐西域记》、《职方外纪》、《七国考》、《历代建元考》、《荒政丛书》、《历代兵制》等二十九种;子籍取《少仪外传》、《太白阴经》、《练兵实纪》、《折狱龟鉴》、《脉经》、《难经集注》、《简平仪说》、《园容较义》、《晓庵新法》、《数学》、《推步法解》、《太清神鉴》、《鬻子》、《尹文子》、《公孙龙子》、《人物志》、《近事会元》、《能改斋漫录》、《玉堂嘉话》、《古今姓氏书辨证》、《东斋记事》、《续世说》、《玉壶野史》、《唐语林》、《汉武帝内传》、《华严经音义》、《参同契考异》等六十一种;集籍取《古文苑》、《观林诗话》、《余师录》、《词源》四种,共一百一十二种。
此书所收之书,均为乾隆前较罕见的古籍,其中尤以名家著作为多,参加辑补校勘的又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如张文虎、顾观光等人。校勘多据善本,如《鬻子》为《四库》底本,《脉经》据万历刻本,《大唐西域记》、《华严经音义》则据嘉兴楞严寺旧刻支那本,《能改斋漫录》据临啸书屋刊本。其无别本可据,则引群籍以证之,或注案语,或系札记。阮元在书序中称其“采择雠校之精,迥出诸家丛书之上”。
有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金山钱氏据《墨海金壶》刊版重编增刻本,光绪十五年(1889年)上海鸿文书局据清钱氏本影印,民国十一年(1922年)上海博古斋据钱氏本影印。
钱熙祚,字雪枝,一字锡之。生卒年不详。江苏金山(现属上海市)人。富藏书,又喜爱校勘之学。著有《守山阁剩稿》、《唐语林校勘记》,辑有《指海》、《素问》、《灵枢》等。道光初,得张海鹏《墨海金壶》残版,又从文澜阁《四库全书》中录出流传较少的古书,加以增补删汰汇辑成此书。
此丛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序列,条理清晰,体例颇整。全书所录四部古书,经籍取《易说》、《易图明辨》、《禹贡说断》、《周礼疑义举要》、《仪礼释官》、《礼记训义择言》、《左传补注》、《古微书》、《四书笺义纂要》、《经传释词》、《古韵标准》等二十八种;史籍取《三国志辨误》、《蜀鉴》、《春秋别典》、《京口耆旧传》、《九国志》、《越史略》、《吴郡志》、《庐山记》、《大唐西域记》、《职方外纪》、《七国考》、《历代建元考》、《荒政丛书》、《历代兵制》等二十九种;子籍取《少仪外传》、《太白阴经》、《练兵实纪》、《折狱龟鉴》、《脉经》、《难经集注》、《简平仪说》、《园容较义》、《晓庵新法》、《数学》、《推步法解》、《太清神鉴》、《鬻子》、《尹文子》、《公孙龙子》、《人物志》、《近事会元》、《能改斋漫录》、《玉堂嘉话》、《古今姓氏书辨证》、《东斋记事》、《续世说》、《玉壶野史》、《唐语林》、《汉武帝内传》、《华严经音义》、《参同契考异》等六十一种;集籍取《古文苑》、《观林诗话》、《余师录》、《词源》四种,共一百一十二种。
此书所收之书,均为乾隆前较罕见的古籍,其中尤以名家著作为多,参加辑补校勘的又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如张文虎、顾观光等人。校勘多据善本,如《鬻子》为《四库》底本,《脉经》据万历刻本,《大唐西域记》、《华严经音义》则据嘉兴楞严寺旧刻支那本,《能改斋漫录》据临啸书屋刊本。其无别本可据,则引群籍以证之,或注案语,或系札记。阮元在书序中称其“采择雠校之精,迥出诸家丛书之上”。
有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金山钱氏据《墨海金壶》刊版重编增刻本,光绪十五年(1889年)上海鸿文书局据清钱氏本影印,民国十一年(1922年)上海博古斋据钱氏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