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秋江

2022-12-17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袁 枚·


        乾隆十年,镇江程姓者,抱布为业。夜从象山归,过山脚,荒冢累累,有小儿从草中出,牵其衣。程知为鬼,呵之,不去。未几,又一小儿出,执其手。前小儿牵往西,西皆墙也,墙上簇簇然,黑影成群,以泥掷之。后小儿牵往东,东亦墙也,墙上啾啾然,鬼声成群,以沙撒之。程无可奈何,听其牵曳。东鬼西鬼,始而嘲笑,继而喧争。程不胜其苦,仆于泥中,自分必死。忽群鬼呼曰:“冷相公至矣,此人读书,迂腐可憎,须避之!”果见一丈夫,魁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其人俯视程,笑曰:“汝为邪鬼弄耶?吾救汝,可随吾而行。”程起从之,其人高唱不绝。行数里,天渐明,谓程曰:“近汝家矣,吾去矣。”程叩谢,问姓名,曰:“吾冷秋江也,住东门十字街。”程还家,口鼻窍青泥俱满,家人为熏沐毕,即往东门谢冷姓者,杳无其人。至十字街,问左右邻,曰:“冷姓有祠堂,其中供一木主,名嵋,乃顺治初年秀才,秋江其号也。”
        

〔选自《子不语》〕

●●
        叙事性作品的故事情节总是由一个一个的生活画面联接而成,即“文中有画”,《冷秋江》这篇四百字的小说就很好地运用了画面展示法。
        小说首先简略地介绍了时间:乾隆十年,人物:一个姓程的人,镇江人,以“抱布为业”,紧接着就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画面:“夜从象山归,过山脚,荒冢累累”,这可以说是一幅全景画面,当程姓者深夜从象山归家,经过山脚时,一个坟墓连着一个坟墓,使读者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座高高的山,在夜幕笼罩下,一片象小山似的坟头趴卧在杂草丛生的山脚下,这里作者只用了一个“荒冢累累”,却造成了一种阴森的气氛。继而展示了一幅活动的画面,从路边的荒草中有“小儿”牵动程姓者的衣角,程知这是小鬼,只呵斥一声,没想到又出来一“小儿”拉他的手,作者此时把画面扩展到更大的活动空间,只见“前小儿牵往西,西皆墙也,墙上簇簇然,黑影成群,以泥掷之。后小儿牵往东,东亦墙也,墙上啾啾然,鬼声成群,以沙撒之。”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凭借想象力,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小鬼们的形貌状态,使东西形成对照,东西牵扯他,而两面皆是墙,西墙“黑影成群”,东墙“鬼声成群”,作者仅仅用了“簇簇”、“啾啾”这简单的叠字,就把小鬼聚集的繁密、鬼影晃动的景象和小鬼凄历地叫喊声传达出来,前面从视觉角度,后面从听觉角度,但都造成一种空间感,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可见可触可闻的深切感受,增添了画面的恐怖、凄冷的气氛。在这种东西鬼嘲弄喧争的情况下,程姓者“不胜其苦”,扑倒在地,恰在关键时刻,出现了一个近景画面,只听群鬼呼喊:“冷相公至矣”,立即都避开了,“果见一丈夫,魁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作者用“魁”、“昂”、“高”、“阔”几个词就把这一人物的高大、魁伟、豁达、不凡显示出来,口中还在高唱“大江东”,更见其不凡,果不其然,这伟丈夫把程姓者从群鬼的耍吓中解救出来。以上所述,虽带有虚构成分,但作者运用画面展示法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主要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小说的结尾处理巧妙,出人意外。当这个大丈夫解救程姓者以后,程感谢他,并问其姓名,得知他住东门十字街,名冷秋江,从上很难看出他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妙就妙在作者的安排上,当程姓者回家洗沐完毕,去十字街拜谢冷秋江,而“杳无一人”,问左右邻人,才知这里只有一姓冷的祠堂,“其中供一木主,名嵋,乃顺治初年秀才,秋江者其号也”,此时人们恍然大悟,这大丈夫只是供奉的一个木主,作者与主人公及读者开了一个玩笑。其实,写狐仙鬼怪内容的小说本身就应是虚构的、想象的、夸饰的,怎么一定要真真在在呢?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