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生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蒲松龄·


        河间某生,场中积麦穰如丘,家人日取为薪,洞之。有狐居其中,常与主人相见,老翁也。一日,屈主人饮,拱生入洞。生难之,强而后入。入则廊舍华好。即坐,茶酒香烈。但日色苍皇,不辨中夕,筵罢既出,景物俱杳,翁每夜夙归,人莫能迹。问之,则言友朋招饮,生请与俱,翁不可;固请之,翁始诺。挽生臂,疾如乘风,可炊黍时,至一城市,入酒肆,见生客良多,聚饮颇哗,乃引生登楼上,下视饮者,几案拌餐,可以指数。翁自下楼,任意取案上酒果,怀来供生。筵中人曾罢之禁。移时,生视一朱衣人前列金桔,命翁取之。翁曰:“此正人,不可近。”生默念;狐当我游,必我邪也。自今以往,我必正!方一注想,觉身不自主,眩堕楼下。饮者大哗,相指以妖。坐仰视,竟非楼,乃梁间耳。以实告众。众审情确,赠而遣之。问其处,鱼台,去河间三千里云。
        

〔选自《聊斋志异》〕

●●
        《河间生》是哲理动人。哲理实际是辩证法运用于文艺作品中的效果。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河间生》的哲理趣味是从作品的主旨表现出来的,它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身正邪远。已邪招外邪,邪侵心不正。河间某生的麦秸里藏有一狐,它公然与某生相见,并邀去麦桔洞中,进去,只见廊舍华好,茶香酒烈。那狐是个老翁,常常夜里出去,早晨回来。某生问它的去向,狐说是朋友请他饮宴。某生请一起去,狐便带他去一城市。进入酒肆,登上高楼,俯视楼下,尽是酒客。翁可以任意去取任何一桌上的吃食来献给某生,别人都发觉不了。某生看见一个朱衣人的桌上摆满金桔,让狐去取。狐说:“此正人,不可近。”这引起某生的推理:朱衣人是正人,狐便不敢去取他的东西,那么,狐同我来往,就说明我不正,不正即邪。从今以后,我一定要自正。才这么一想,某生就感到身不由自主,晕晕乎乎地掉到楼下。引起酒客大哗。某生抬头一看,刚才自己并不是坐在楼上,而是坐在屋梁上。因为他刚一决定要做正派人,狐狸便害怕,不敢同他接近。心正邪即退。这个主旨是颇发人深思的。正是这种哲理性的主旨,创造了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此外,这篇小说的想象也是新奇的,但新奇却又不离现实的土壤。如狐精在麦秸洞内安身。在人从外表看来,是麦秸堆。进入里面,却是廊舍华好,别有天地。这是新奇的想象了。但是里面屋宇不错,却“日色苍皇,不辨中夕。”即太阳光的颜色是黄黄的,中午、傍晚都如此,这与麦秸洞的感觉是一致的。因为麦秸是黄的,在麦秸洞里,便有此感受。这又是现实的。所以,蒲松龄的想象总是从现实中生发出来,故新奇,又真实可信。又如某生与狐在楼上,“下视饮者,几案拌餐,可以指数。”这种情境,很切合在梁上朝下看的实际。所以,由于想象是从现实出发的,故作品有一种似幻似真的色彩。初读新奇,读完一回味,又处处可信。这正是蒲松龄浪漫主义的一个特点。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