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政刺韩傀》

《聂政刺韩傀》

散文篇名。选自《战国策·韩策二》。题目是后人所加。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载有聂政刺韩傀事,并评论道:“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宋鲍彪说:“(聂)政之始终于其亲,孝矣。其临财也,义矣。尝欲评其死,感其义烈,不忍下笔。独以谓人之居世,不可不知人,亦不可妄为人知也。(严)遂唯知(聂)政,故得行其志。惜乎,遂褊猵狷细人耳,政不幸谬为所知,故死于是!使其受知明主与贤相,则其所成就,岂不有万万于此者乎?哀哉!”(上海古籍社《战国策》汇注引)元吴师道《战国策校注补正》说:“父母遗体不敢毁伤,以不义而灭其身得为孝乎?非有夙昔之遇,如智伯之于豫让;非有累世之恩,如韩之于子房,以欲报仇之故,厚已而使为不义,得为知己乎?鲍(彪)陈说区区,陋矣。补曰:姊莹之死,盖兄弟之义,《策》述其言,以为不爱身以扬弟之名,而说者徒知论名,而不及义,此皆战国之习也。《史记》云:‘使(聂)知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于韩市者,亦未免敢以身许仲子也。’《烈女传》云:莹仁而有勇,不怯死以灭名。《诗》云‘死丧之威,兄弟孔怀’云云,此之谓也。’愚谓,子长得(聂)政之情,子政得(聂)莹之志,然一则曰列其名,一则曰不灭名,犹未免世俗之失也。”今人郭人民《战国策校注系年》说:“此策聂政为严遂杀韩傀,为韩列侯时事。而杀韩哀侯者乃韩严而非严遂。两事相去十七年,《史记·刺客列传》误会严遂、韩严为一人,盖由此策文‘聂政刺韩傀,兼中哀侯’而致误。《史记·韩世家》分为二事。‘列侯三年,聂政杀韩相侠累。”侠累即韩傀。不云弑王。‘哀侯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其事与严遂、聂政事无涉也。今从《史记·韩世家》系此策于韩列侯三年,当周安王五年。”今人牛鸿恩等《战国策选注》说:“聂政的行为,对历史上反抗强暴的人们有时也能起到鼓舞作用。但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和行为,常陷于个人恩怨,即使在封建社会也应做具体分析,不宜笼统肯定。”此文写聂政为严遂报仇,刺杀韩相韩傀的史实。聂政事亲至孝,廉洁爽直,他甘冒灭族之罪,去刺杀韩傀,表现了古代侠义之士“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文章还塑造了聂政之姊聂莹的光辉形象,她为了使弟弟的英名传之于世,不惜牺牲自己,在“抱尸而哭之”后,即自杀于尸前。最后,作者借各国人们之口高度赞扬了聂政姊弟的壮烈的自我牺牲精神。应当指出的是,聂政为严遂报个人之怨而死,与荆轲为救燕抗秦而死,其死的价值显然是难相比拟的。文章主题明确,情节曲折生动,语言简炼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栩栩如生。千百年来,聂政姊弟的壮举,一直流传于世,成为历代文学家歌咏的题材。郭沫若在“五卅”运动时期,为了歌颂当时为争取民族自由独立而牺牲的爱国烈士,曾采取这一历史故事作题材,写成《棠棣之花》的剧本,经过作者创造性的艺术加工,使这两位历史英雄人物成了性格更鲜明的艺术典型。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8-1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guji/zuopinjiedu/183731.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