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举师不克与二三同志怏怏不平赋此

2023-04-02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精品 https://www.kekeshici.com

        

张家玉


        落落南冠且笑歌,肯将壮志竟蹉跎。丈夫不作寻常死,纵死常山舌不磨。

        
        作者是明末抗清志士。明亡后,他先后在江西、广东等地率兵抗清。1647年,清兵由广东向广西推进,明永历帝的临时首都桂林告急。他在东尧起兵,与陈邦彦等军配合,牵制了清兵西进,并收复了龙门、博罗等城。后来在率兵进功增城时战败自杀。这首诗大约作于其起师抗清之初。“举师不克”即起兵出师不利,受到了挫折。作者在明亡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想要补天填海,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拼命硬干。此诗就充分反映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死国的决心。
        诗篇一开始就表现自己不可屈服的民族气节。用了一个典故。《左传·成公九年》载,晋国国君在巡视军府时看到一位名叫钟仪的囚犯,头戴楚国人所戴的“南冠”(属于楚国民族服装),命之操琴,作“南音”(楚国民族音乐)。后代遂多用“南冠”代囚人,或借以表达拘囚异乡,而气节凛然的精神。这里就用后一义。“落落南冠且笑歌”便是说,即使将来抗清斗争失败而被俘,自己也一定不垂头丧气,当谈笑自若。一个“且”字,是“将”的意思;也可以读作“尚且”。即在最坏的情况下尚且如此,那未,“举师不克”这种小小挫折,又算得什么呢?“肯将壮志竟蹉跎”,便是对二三同志打气,说:“怎么能将壮志雄心就此消泯呢!”起事者总是希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在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不免感到丧气,而“快快不平”。诗人针对这种情况作一作宣传鼓动,对重振士气是必要的。
        “丈夫不作寻常死,纵死常山舌不磨。”二句进一步通过对唐代民族英雄颜杲卿的赞美,表现宁死不屈的坚强斗争意志。颜杲卿在唐天宝间为常山太守,常山在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境内。安禄山叛乱发生后,他起兵讨贼。史思明攻常山,他坚守不屈。后城破被俘,解送洛阳。“禄山怒曰:‘吾提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噉之。詈不绝。贼钩断其舌,曰‘能复言否?’杲卿含糊而绝。”(《新唐书·颜杲卿传》)颜杲卿壮烈死难的事迹,受到历代志士的景仰。文天祥《正气歌》标举“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的英烈谱中,便有“为颜常山舌”一条。张家玉这两句诗以宣誓的语言,斩钉截铁道:大丈夫男儿汉,死就要死得象颜常山那样壮烈,那样流芳百世。这铮铮誓言决非出以一时冲动,作者《军中夜感》诗写道:“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末二句便与此二句同为脍炙人口的豪言壮语。
        这首诗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超越其时代和阶级的内容,对后代的志士也有鼓舞激励的斗志的作用。革命先烈李少石《南京书所见》一诗道:“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金声玉振。似有此诗的影响。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